据悉,通威将在国内平均每150公里的范围内就筹建一家通威水产饲料分、子公司,作为各地的生产基地。用坐镇成都亲自指挥的通威总裁刘汉元的话说,“150公里是最佳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能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真正使我们通威的产品和品牌密集型地覆盖全国。”
这是刘汉元这个刚过不惑之年的中国著名企业家的雄心壮志!也就是说,几年后,通威在中国的版图上,将密集布阵上百,甚至几百家甚至更多的通威分子公司。如此高密度的布点,这在中国水产史及企业发展中也是头一回听说。
其实,为了完成这项重大战略,通威早已开始在全国设立分、子公司,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据了解,目前,通威在全国的分、子公司已达到近60家,每家公司投资均是几千万人民币,完全是园林式、花园式工厂。
通威集团年终之际,所进行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已经引起了专家、政府官员及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据他们分析,通威早已荣登了中国水产行业老大的宝座,一旦这两项规划完成后,通威将进一步巩固、夯实其在水产行业乃至中国企业界的强势地位。因此不难看出,刘汉元雄心勃勃的要将通威打造成为全球水产业的NO.1。
水产品养殖中国称霸世界十五年
中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国渔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
1983年,我国水产行业水产品总量才400多万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猛增到4300多万吨,而2004年则达到4850万吨,比1978年增长10余倍,占全球水产品总产量的35%左右。其中我国的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球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73—75%左右,自1990年起连续十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是全世界惟一的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所以,中国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世界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从1978年的4.78公斤,提高到目前的超过4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的问题已成为过去。
随着我国水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水产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所以,预计今后15年内,国际水产品的增加量主要来自养殖,其产量将增长40%以上。
目前,国内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中淡水养殖占国内水产养殖总量的55%-61%,淡水养殖集约化程度得到快速提高。
在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由1978年的9.2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42万余吨,增长26倍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2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208.5万吨、46.9亿美元,约占全球水产品出口份额的7%左右,其中主要为养殖水产品类。
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42.1万吨、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27%。出口额继续位居我国大宗农产品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
从国内情况来看,有关专家估计,到2005年,中国水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超过40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
因此,未来10年到20年内,中国水产业还将更加快速稳定地发展,其前景和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刘汉元不仅见证了中国水产业的发展,更为中国水产业的发展出了一份力。
据了解,1983年,刘汉元在四川眉山建起了一个近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进行养鱼,创造了四川历史上单位面积养鱼的最高纪录。随后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一直被列入国家“丰收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1986年,刘汉元又创建了西南首家集约化鱼饲料专业生产工厂。刘汉元信心十足地说,未来10年内,通威鱼饲料市场的占有率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
通威离全球老大仅一步之遥
其实,通威要做“全球水产业霸主”的豪言并非空隙来风。
据了解,一直以来,通威都没有过早、过多的涉足其它行业。就是因为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主业做得极具突出的优势,才能向外扩张。而要有突出优势,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于是,通威埋头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谈起核心竞争优势的打造,通威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其刚表示,“业精于勤而专,这是刘汉元总裁和通威集团上下奉行的基本发展理念,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仍将是专注于水产和饲料主业,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条品牌鱼通威鱼,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跟进相关及适度多元化领域。”
通威仅仅在饲料方面业已取得的龙头地位尚不能完全满足其未来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要求。根据通威集团的安排,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进一步提升,即:从整个产业链条上游的鱼类基因研究开始,到最后为水产品终端客户提供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做得更实。
事实上,通威早已不再简单地和养殖户乃至其它众多饲料企业进行同质化的竞争,而是专注于培育从源头到终端各个环节的竞争力。刘汉元的这一定位,是极其具有战略眼光和企业发展远见的。
据了解,通威饲料已连续9年在国内销量第一位。十天前,还被国家相关部委认定为国内首批饲料类免检产品。之前,通威已投巨资在成都全面开始建设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通威水产科技园,第一期工程西部最大最先进的“工厂化养鱼车间”已投入使用。而通威无公害鱼也将于明年正式游向全国市场。由此,通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开始显现:上游建造亚洲最大的水产科技园——中游做强水产饲料——下游推出无公害鱼并研发风味鱼、麻辣鱼深加工产品。
业内人士称,通威离全球水产老大的地位仅一步之遥。该人士称,中国是公认的世界水产品养殖第一国,通威水产科技园和水产饲料在国内的霸主地位早已确定,通威无公害鱼一旦在全国市场上一炮而红,通威做全球水产老大梦想就成功了。
很显然,在经过10多年的磨砺且取得辉煌成就之后,通威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前面是一条新的跑道,他想跑到跑道的终点:全球水产业霸主。
循环经济是中国水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刘汉元说,在中国大力发展鱼类养殖业的同时,抓好循环经济也是鱼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逐步由“大草大粪”的粗放型养殖转变为以配合饲料投喂为核心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养殖产量现已普遍达到1000~2000千克,比传统养殖高数倍。网箱养殖等高度集约化产量更是高达亩产10万千克。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的推广,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价值高营养的动物食品,也向社会提供了大量财富,让无数渔农民通过配合饲料养鱼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
但是,如果饲料质量不高,水生动物的转化效率不高,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而且必然对水环境造成富营养污染,使水质环境不断恶化。在通威的调查中发现,许多鱼塘养了几年鱼,池底淤泥就深达五六十厘米,相关于每亩沉积淤泥三四百立方米。而这些淤泥都是饲料转化的。
因此,研究优质高效饲料,增强原生资源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科学改良水体环境,提高残留于水体的少量废弃有机物在有氧、富氧条件下有效分解成高效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鱼类对浮游植物利用效率。
在水产行业工作30多年的四川省水产局原局长杨全成老先生说,渔业循环经济是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前景十分广阔。但渔业循环经济必须最优的循环方式和最具资源节约效应的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循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