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发展网箱是为了让库区群众富起来”
“当初发展‘网箱养鱼’是为了让库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事实上他们也靠网箱养鱼发了家。但由于养鱼过度,不仅限制了渔业的自身发展,更给水库带来了很大的生态破坏。治理整顿雪野水库已经刻不容缓。”原雪野乡乡长高庆光说。
雪野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农业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为了建成雪野水库,库区百姓做出了重大贡献。“水库淹了俺村1600多亩可耕地。现在我们村689口人,只有260多亩山岭地,人均只有三分地。为了保障我们的生活,国家每年拨给统销粮,一直到1986年,‘公粮’也给免了。”雪野镇西站里村支部书记朱玉民说。
据高庆光回忆,1988年,当时的雪野乡政府为了解决库区群众的生活问题,有了对外承包水库水面的想法。当时的市政府考虑到群众生活困难,认为可行,同意雪野水库开发。于是,雪野乡政府提出了“上山下水抓庭院,苦战三年奔小康”的口号。所谓的“下水”,就是在雪野水库发展渔业养殖。
当时考虑到大水面散养效果不会很好,乡政府就盯上了“网箱养鱼”。“网箱养鱼”是当时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比较成熟。为了推广这项技术,乡政府拿出3万元资金扶持水库管理处职工耿传茂,要他挑头养殖。1989年耿传茂开始试验“网箱养鱼”,1991年获得成功。1992年,一亩网箱(一亩24个网箱)纯利就达到2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为了鼓励群众养鱼,乡政府制定了优惠措施:水面可以随便占用;技术无偿传授;镇财政提供贷款,额度不限;产品由镇渔业公司协助销售;成立鱼病防治科研小组。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措施。看到群众还有顾虑,1992年,乡政府又组织10多个带头人养鱼,1993年大获成功。自此,网箱养鱼便一发而不可收,看到好处的群众蜂拥而上,到了1995年,湖面已被500多户群众的网箱占满了。
网箱养鱼让部分群众富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鱼价好,一斤鲤鱼7元,扣掉2元饲料和其它成本,一斤鱼就赚4元,一个网箱一年就挣2万元。我最多的时候上16个网箱,有的村民上60多个网箱。”朱玉民说。
“过度养鱼,害了自身,也坏了水库”
也许是乐极生悲的缘故。上网箱几乎上疯了的村民,开始往网箱里超量投放鱼苗,产量也由2500公斤上升到5000公斤。1999年,在网箱养鱼达到高峰时,养殖户们终于摔了个大跟头,损失惨重。
1999年,适逢大旱,再加上过度养殖,雪野水库死的鱼不计其数。“我的鱼死了好几万斤,赔了30多万元,有的养殖户赔了100多万元。”朱玉民说。
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养殖过度,超过了水库容纳的极限,造成严重缺氧。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的排泄物太多,在湖底沉淀后产生大量氨气,造成鱼氨气中毒。“1999年的时候,站在湖边上就能闻到氨味。过度养鱼,真是害了自身,也污染了水库。”西站里村主任毕于传说。
“养鱼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往水库里投放100多吨饲料,产生鱼粪便20多吨。最厉害的时候水发白,散发氨水味。”高庆光说。在开始养殖的时候,鱼的生长周期为一年,而由于水质变化,现在鱼的生长周期延长到了一年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其实,早在1996年,当时乡政府就开始意识到网箱太多,就请来专家测算到底养殖多少才合适。专家认为,网箱养的鱼远远超过了湖面的承受能力,建议大幅减少网箱。乡政府于是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鼓励养殖大户到外地养鱼。后来水质有所好转,一部分大户又回到水库养殖。经过几年的扩大,逐渐发展到了现在泛滥成灾的地步。
据专业人员介绍,网箱占用水面的合理密度应在1/300以内,雪野水库8500亩有效水面,网箱最多不能超过30亩,即800个左右。但经下水清查,目前雪野水库网箱养殖户1036户,网箱19326个,超出合理养殖密度的24倍多。
“要不是这几年连续调洪,鱼早养不成了。2003年调洪8600万方,2004年调洪18600万方,2005年调洪15600万方。”市水利局副局长、雪野水库管理处主任刘汝哲说。
“发展网箱为了百姓富,治理整顿为了百姓长久富”
据了解,网箱养鱼让百姓致富的能力已经“透支”。由于网箱密度过大,鱼饲料过度投放,水质污染严重,缺氧死鱼现象时有发生,养鱼已由起初的赢利到了现在的保本经营、微利经营。不少养殖户反映,由于近两年饲料价格上涨,鱼价下跌,网箱养鱼已是赔本的买卖。
“2003年看行情不好,我就把所有的鱼处理掉,彻底退出,不再搞网箱养鱼了。现在搞网箱不仅不能致富,一旦遇到风险,就很有可能变穷。”朱玉民说。
说起市委、市政府对雪野水库治理整顿的事,东站里村支部书记毕于溪非常高兴:“把旅游搞上去,能安排很多就业岗位,老百姓才能富起来,而且子孙都能沾光。这是好事,百姓都盼着呢。就是个人有点小损失,将来看看这风景也是享受啊。”
“网箱养鱼只是富起来一少部分人,那些年龄大的,原来家庭条件差的,都没有养鱼,大部分村民还没有富。如果水库搞好旅游,我们老两口卖点水、卖点饭,也能挣点钱啊,后辈人也有了活路,治理整顿好。”66岁的西站里村民毕于恒说。
正如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张正泉所指出的,雪野水库治理整顿,是加快建设“绿色钢城”的重点工程,是更快更好融入“济南都市经济圈”的战略工程,是加快北部山区农民创业致富的基础工程,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心工程”。
网箱养鱼走到了历史尽头,即将永久地退出雪野水库,迎来的必将是山青水绿的生态型新库区和旅游胜地。库区百姓和全市人民相信并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