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盟严格的检测标准,一开始广东企业普遍信心不足。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广东水产品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电子实时监管;特别是在原料控制方面,实行养殖场备案登记,推广“公司+基地”的模式,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的质量,广东水产品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质量完全符合进入欧盟的标准。
今年以来,广东水海产品对欧盟出口开始恢复性增长。据海关统计,头10月累计对欧盟出口131.2万公斤,大幅增长47.1%。其中,私营企业出口最为抢眼,头10月对欧盟出口水海产品达50万公斤,而去年同期只对欧盟出口80公斤,已超越各种类型企业,成为广东水海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新“状元”。德国和西班牙是广东出口水海产品的最大消费地,两者合计占广东水海产品对欧盟出口量的86.3%。
据介绍,今年广东输欧盟的主打品种为冻鱼肉、冻带壳对虾和冻罗非鱼片。去年同期冻带壳对虾只对欧盟出口7公斤,而冻罗非鱼片去年同期没有对欧盟出口记录,今年对欧盟出口呈快速恢复态势,以上三个品种出口量占广东水海产品对欧盟出口量的87.9%。
尽管今年广东水海产品对欧盟出口恢复性增长,但欧盟一直在食品安全方面执行严格的政策,不但要求我国出口的加工企业或捕捞加工船必须通过欧盟的考核并获得注册,同时还要求每一批产品都必须由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检验检疫合格证书后方可允许进口。今年5月,欧盟向我国通报了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05/34/EC决议,对从第三国进口的动物源性产品中检出的药物残留问题作出了新规定,对于虽然检出禁用物质残留,但低于欧盟制定的最低执行限量的情况,可允许该产品进入食物链,但必须被记录在案。一旦在6个月内,同一来源、同一禁用物质出现4次或以上记录时,欧盟委员会将向输出国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业内人士提醒,虽然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全面解禁,但广东各输欧动物源性产品生产企业更要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尤其不能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孔雀石绿、甲孕酮等禁用药物,避免输欧产品再次遭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