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大连海参产业发展调查分析:养殖需要防患于未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1-2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兴起了海参养殖热。面对发展迅猛的海参产业,有关人士提出应加强对海参种苗的保护和管理,以避免重蹈港养虾大面积死亡灾难的覆辙。作为我国的水产大市大连,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大连市从海参的育苗到海参的养殖,再到最终海参产品的精深加工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投资“热浪”。海参产业在全市已经形成。分析这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全国的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去年4月,山东半岛沿海部分养殖户的港养海参发生了大面积病害,损失惨重。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赴山东考察的有关人士称,专家认定这次海参病害问题与海参苗种有很大关系。这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了海参的“生命线”:种苗。

    据统计,目前大连市共投入海参育苗室180个,育苗总水体达到41万多平方米,出苗21亿头。这些苗种构成大连市海参产业的"生命线",其好坏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有关人士说,现在在大连,人们已经根本吃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连对虾了,其原因就是前些年对虾养殖热,人们不注重保护原种对虾苗,导致其在繁殖杂交中灭绝。因此,在这场海参养殖热中,对大连原种海参刺参的野生种苗的保护刻不容缓。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海域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刺参的栖息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刺参自然群体数量逐年减少,自然亲本数量的减少直接造成海参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下降。同时,在盲目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思想指导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被忽略,低成本的海参苗种、单位水体的出成率以及眼前利益成为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追求的目标。据了解,目前,大连市的海参种苗虽然从数量上看不少,但由于育苗技术不稳定、工艺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致使健康优质的苗种仍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加大对种苗研究的科技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对全市的种苗育成单位进行整顿,凡是达不到1000平方米水体的企业不能再批准建设,这样既可使种苗资源不致过于分散,同时也有利于管理。

    大连沿海历来是我国刺参的主要产地,产量一直居全国之首。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由于海域环境的恶化、刺参栖息场所的破坏以及过度的捕捞,海参种质的优良性和提高综合养殖技术已经成为大连市海参养殖面临的突出问题。

    为改变刺参养殖和加工业现状,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在种质选育研究中通过建设生态优化、科学有序、健康卫生的刺参自然生态库和现代化的陆地人工生态库,并收集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不同地域的七类共1.5万头种参进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新品种育种、中间育成和规模化养殖,以提高刺参的繁育率、成活率和抗病力。目前,已率先成功开展刺参杂交育种试验,为刺参优质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基础 。

    --海参养殖需要防患于未然

    海参养殖是整个海参产业发展的中间环节,养殖水平的高低、防病能力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海参的产量和质量。专家指出,海参养殖热面前需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

    据统计,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面积56万亩,其中万亩连片海参养殖池塘达到12个,年产量为1.1万多吨,实现养殖总收入达12亿元。随着去年以来的重新调整,全市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从过去的南部海域向北三市一县一区海域转移,海参养殖热又一次升温。记者在这些地方采访时看到,投资上万元的海参养殖项目不少,小规模的养殖户更多。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海参养殖企业(户)已超过千家。

    据大连海洋与渔业局介绍,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无论是港池养殖,还是底播增殖,生产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型专业企业。据统计,目前在这个产业,全市累计投入已超过5亿元。围绕海参养殖,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也不断得到尝试和应用。如大连开发区海青岛养殖场的海上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俄罗斯海参和日本刺参搞人工杂交,培育新的养殖品种;瓦房店市海源水产养殖场采用冷却装置进行工厂化养参,大大缩短了海参生长时间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参养殖热,业内人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冷思考。

    一位业内人士说,从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的规模和形势来看,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已经不需要再去搞什么发动,而是应该从产业布局的发展上、养殖技术的规范上、病害的防治上搞好工作。目前大连市海参增养殖近万亩连片海参养殖区就有12个,一旦发生病害后果将不堪设想。普兰店市目前海参养殖面积和养殖水平在全市位于前列,这个市的有关人士称,从目前海参养殖的发展势头来看,如果再不重视海参养殖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一旦出现了病害,这个市水产业80%的产值将化为乌有。

    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养殖处处长王宏认为,从大连市海参的生产实际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养殖密度过大、滥用渔用药物、随意使用添加剂和不规范投饲料的现象,再加上使用不健康苗种、养殖环境污染和不规范操作,直接导致海参卫生质量下降、药物残留和有毒物质超标等问题。

    分析大连市海参养殖中出现的“化皮”等问题,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综合因素所致。现在很多社会资金投资于海参产业,由于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水平低,造成盲目性的生产。一是养殖规划、布局不合理,盲目养殖。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养殖海参密度过大,正常的海参养殖密度是3000-4000个/亩,而个别地区竟投放了2万个,甚至更高;二是不注意水质的循环。有的池溏换水条件不好,池塘所建位置过高,换不上来海水;三是发现病害后滥用药物,某厂用厦门产戊二醛(固定剂),一个月用了5万公斤。四是从池塘取种参,使种质退化。五是一些养殖户日常管理和监测不到位、不及时,未建立起相关的检疫检验制度,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养殖海参。

    如何避免高风险的出现?有关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大连市还没有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海参养殖管理条例和养殖技术规范。当务之急,必须加快促成这两方面技术规范和管理条例的出台,使大连市海参养殖生产达到高水准和标准化。据了解,大连市渔业管理部门现在已着手制定这方面的规范。

    与此同时,饵料问题也正在成为海参养殖中的发展瓶颈。目前大连市大部分海参养殖不投饵料,依然停留在纳潮、肥水,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对配合饲料研究不够,这也是导致产出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大连市海参养殖业的大发展,饵料不足的问题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有关专家指出,大连市的海参养殖户要挑选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选用最佳营养的配合饲料;要搞好水质检测、科学进水和排水;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按规范生产;要使用天然生长的种参做种、遵守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育苗,统一购苗;各级渔业部门也要督促养殖者做好经常性巡池检查,注意观察池底清洁状况以及海参的活动状态等。

    --深加工拉长海参产业链条

    面对大连海参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即将在几年后出现的价格下滑,有关人士认为,深加工将为海参产业上保险。

    尽管高速增长的海参产量目前并未影响大连海参的市场价格,但是多数人士的分析都惊人一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高峰将在2006年至2007年间到来,海参价格后市走低已成定局。2007年,大连海参产量将达到3万吨左右,但对于这样的市场增量引发的行业竞争,大连市海洋渔业局有关人士并无太多担心:"海参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将为大连海参产业上保险。"

    据介绍,从“非得”海参肽到“海晏堂”,从“海龙涎”到“好参柏”,2001年,大连就开始发展海参深加工产业,目前每年消耗海参2000吨左右。现在每年海参产业数亿元的产值中,有20%是深加工产品带来的,虽然去年和今年海参产量增幅很大,可价格不但没降,反而出现一定上扬,这与海参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不无关系。

    目前大连市海参产品加工主要分粗加工和精深加工两类。所谓粗加工即传统的盐渍、水发海参等,遍布全市各大商场和农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如“棒棰岛”、“长海”等品牌产品。随着海参市场的看好,粗加工海参也越来越多地涌进了市场,优劣混杂。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大连市海参粗加工最大的问题就是禁用药--甲醛的使用,很多加工企业为了追求海参的鲜度和利润,一直在偷偷地使用这种明令禁止的药品,更有甚者甚至使用了敌敌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海参加工业的发展。因此,整个业内人士已经感到危机四伏,犹如坐在“火山口”上。

    大连海晏堂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俊杰说,目前盐干海参、盐渍海参质量不好控制,“盐份”太大,有的甚至1-1.5公斤活海参就能加工出0.5公斤干海参。有的加工企业设备简陋,甚至是“三无”企业、家庭式作坊。现在,这个行业还没有行业标准,无法进行规范。

    目前,在大连北三市出现了投资超千万元的海参养殖企业,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海参产品的精深加工。目前,大连市海参精深加工市场主要以保健胶囊和口服液为主,大致有7个品牌的产品。在这7个品种中又可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技术上比较简单,把海参经过碾碎或烘干装入胶囊之中;另一种是利用生物技术放大了海参的保健功能。随着全市海参产量的不断提高加之粗加工海参存在的不便,搞海参精深加工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是这个产业的根本出路。

    作为目前全国海参深加工产品中唯一的纯海参原料口服液生产企业,大连好参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盛虎告诉记者,他们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海参营养液的专利,今后凡是想开发纯海参口服液的企业,必须要与他们合作,否则便是侵权。

    针对海参粗加工中的乱用禁药、精深加工中的掺假等问题以及各种品牌过多过滥,有关人士指出,海参加工业在大连市正处于开始阶段,政府相关部门除了要保护好现有的品牌产品外,还应加大对海参产品加工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应向品牌产品集中,定期公布市场上名优海参加工产品的情况,引导消费方向。另外,在海参加工的产业导向上,应该鼓励支持企业向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方面发展,避免出现过多过滥、产品技术含量低的海参产品。

    --大连海参市场价格涨势仍将持续两年

    “价格走低”曾经是业界对今年大连市场价格走势的主流预测,然而期待中的海参市场价格拐点并未出现。有关人士认为,从总体上看,今年海参市场价格仍然是有涨无跌。

    近两年,大连市海参成品市场价格一直呈飙升态势。一出养殖池的水参价格由原先的每公斤80元涨到160元;而盐渍海参价格更是惊人,有点名气的海参每公斤竟涨到了1200多元。因为采取底播养殖保持海参的原生品质,獐子岛海参似乎是业界的一个标杆,看它的价格变化基本上就可以清楚海参市场的整体价格波动。去年下半年,盐渍獐子岛海参的价格由每公斤900元涨到了1396元,而与其涨价相对应的市场背景就是去年一年增加的3000吨海参产量。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价格涨幅这么大,该类海参的市场销量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仍然供不应求。

    据了解,去年海参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下降,中高端产品的价格反而有每公斤100多元的上涨。从去年“十一”之后海参消费的高峰期到来之后,市场价格也基本维持在前年基础上。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增长太快了。一位大连人在瓦房店东岗盐场投资兴建的500亩参池已经开始投入参苗进入养殖阶段,两年后就可以出参。之所以从打拼多年的房地产转战海参养殖,是来自对投资回报的可观预期。据成东介绍,虽然他在海参养殖上投资超过百万,但只要成功出参,这上百万元的投入在两年后也就是第一茬海参产出之后就可以收回。

    对投资回报的乐观估计正引导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海参养殖产业,据大连市海洋渔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大连海参养殖面积再次增长了10万亩,大连海参养殖量在连续两年内保持年增长3000吨产量的高速增长态势,全市的海参产量已达到1.1万吨,比上年增长57%。目前,外来资本已占到70-80%。

    海参价格一直上涨且供不应求,除了它自身的保健功能价值刺激着消费者购买外,目前大连市海参产业还未达到产量期,上市量有限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据介绍,尽管全市目前出现了大量的投资规模不小的海参养殖、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刚刚开始投入海参产业。

    因此,最新的分析预测认为,尽管大连海参产量持续放量,但看来还远没有达到市场供求平衡的临界点,海参养殖业仍然可能存在一个较大的上升空间。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养殖处处长王宏认为,预计未来两三年,大连海参产量可望达到年产3万吨的水平,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宽,消费的增加,届时,海参市场价格将不会低于目前水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