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市为修复和保护好渤海近海生物资源,调研制订了相关方案并付诸实施,通过兴建人工鱼礁和人工增殖放流等途径,至今累计放流中国对虾、毛蚶、牙鲆等6亿余尾(粒),使渤海湾初步呈现“鱼虾摇篮”的局面。经农业部组织的权威专家论证,一致认为方案切实可行,对修复渤海近海生物资源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目前国内尚无先例。生态环境好转的同时,促进了本市设施、出口、休闲、种苗、海洋、加工等六大特色渔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渔业发展的新平台。
据蔡明玉介绍,为进一步实现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今后5年,本市将在东丽区、蓟县等9个内陆郊区县重点发展生态渔业,建设一批淡水旅游休闲基地,为构建蓝天碧水的大生态圈发挥重要作用。在塘沽等3个滨海区沿海海域启动一批渔业资源保护区,加快修复受损的渤海生物链,利用生物技术减少渤海近海海域污染,为滨海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