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无公害将成天津市畜产品上市“通行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0-28  
     天津市将实行无公害畜产品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力争到2007年全面实现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

    据市畜牧局局长王俊志介绍,本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4年来,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有效实施了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为畜产品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和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本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将由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和整体认证逐步转变。把无公害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全面实现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据测算,目前本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猪肉、鸡蛋产量只占市内六区消费需求量的72.6%和14%。今明两年,本市将重点围绕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无公害畜产品供应,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质量和效益,逐步树立无公害畜产品的品牌形象。

    据畜牧部门介绍,信息化建设是发展无公害畜产品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本市在无公害畜产品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通过实施“农业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试点项目”,本市在屠宰厂建立“猪源基地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督促屠宰厂制订了规章制度,完善了生产记录档案,肉禽蛋奶都有“身份证”。实现了试点屠宰厂从基地生产、屠宰加工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

    今后,本市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强和规范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工作。通过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推动质量安全信息发布规范化。建立获证企业和产地、获证产品的质量信誉等级评价公示制度,通过质量承诺和信誉公示,强化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产品认证的公信力。

    畜牧部门负责人表示,如今在市民选择食品的诸多考虑因素中,售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随着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必将成为今后市场发展的主流。

    据介绍,目前本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总量规模仍然偏小,难以满足全市对无公害畜产品消费的需求。目前全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存栏规模约为400万头(只),仅占全市畜禽总存栏规模的15%左右。今后,本市将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进一步增加供给,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安全消费需求。市畜牧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大型超市及专卖店的无公害生猪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严格检测,质量相对更有保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