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福建莆田:鲍鱼是怎样“养大”的?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0-12  
     秀屿区现如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浅海浮筏网箱养鲍生产基地。至目前,该区鲍鱼养殖规模达到1.88万个网箱,今年1-8月份,全区鲍鱼产量达1050吨,增长62%。那么,本无多少鲍鱼的秀屿区是怎样“养大”鲍 鱼的?

    鲍鱼成为南日的品牌

    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拥有18个列岛,海域面积宽广且海深。1997年10月份,首批5万粒皱纹盘鲍从大连通过空运、陆运、水运来到南日镇海域开始安家落户。镇上万峰村的魏珍宝等几个年轻人,在万峰荒岛鸟屿东南方向选了址,展开鲍鱼岩礁底播式试养工作,并建成规模5000平方米的养殖示范基地,这也是南日最早的鲍鱼养殖基地。经过多年来艰苦曲折的养殖,如今,南日全镇17个村都养殖鲍鱼,养殖人员多达一万来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5,鲍鱼养殖数量已达到1万多箱8000万粒,养殖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养殖范围已由过去单一的荒岛鸟屿养殖基地扩大到浮屿、东头屿、西罗盘、沃仔里、线屿荒岛等六大养殖基地。养殖模式也由单一的网箱养殖发展到网箱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的多样化模式。全镇鲍鱼数量占秀屿区鲍鱼养殖规模的3/4,产量达360吨,年产值达3.7亿

    元。因南日鲍鱼所生长的水质清新、气候适宜,且贝壳上生有藤壳,味道鲜美,与天生鲍鱼相差无几,南日鲍鱼还因以新鲜海带、紫菜作为饵料,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闻名遐迩。如今,“南日鲍”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科技为养殖插上硬翅膀

    刚开始养殖时,这些“外来鲍”在莆田有些“水土不服”,给养殖户带来不少的困惑。一些科技人员经过认真的研究,创造性地进行“皱纹盘鲍浅海筏式吊挂养殖”,并改投饵料为莆田沿海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这些养殖技术、模式、方法还是全国同行中的首创。南日镇采取这些方式并经过一个周期的精心养殖后,投下的2批27万粒的鲍鱼苗种,第一批成活率达到78%,第二批成活率高93%,这为秀屿鲍鱼的成功养殖并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养殖户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既耐不了高温又抵挡不了低寒,生长适温在8摄氏度至28摄氏度,高温低寒都会造成其伤亡。而莆田的夏天,海水同样是“热浪滚滚”,给鲍鱼养殖户又带来不少的困惑。特别是东南沿海台风多,一场台风都会给鲍鱼造成毁灭的打击。在中科院的帮助下,从2003年4月起,我市与山东威海、辽宁大连等地水产企业达成协议,进行鲍鱼养殖南北对调。每年5月至10月,莆田的鲍鱼运往威海、大连进行5个来月的度夏,也避免了台风的袭击;11月至次年的5月,威海、大连的鲍鱼到莆田海域进行5个多月的越冬,建立起南北两地水产养殖优势互补的形式。现在这种养殖模式已成为每年的莆田鲍鱼养殖的“必修课”,并极大地带动了莆田鲍鱼业养殖的快速发展。

    育苗加工跨上工厂化

    过去,秀屿的鲍鱼苗多来自大连、威海等地,从外地来的鲍鱼苗不仅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现象,而且开支也大。为此,秀屿区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育苗基地。南日镇于1998年在岛上西边建立起鲍鱼育苗试验场,对鲍鱼苗种进行改良,培养自己的养殖品种——“南日鲍”,如今全镇拥有11家鲍鱼育苗场,育苗面积也由最初的2500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26000平方米。其中由魏清华创办的莆田市源鑫种苗有限公司,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年育苗数达2000万多粒。如今,秀屿区不仅将成品鲜鲍鱼销往日本、美国和国内的北京、大连等地,其鲍鱼苗种反过来成为威海、大连的抢手货。

    据统计,到2004年底,秀屿区鲍鱼投苗量超过1.2亿粒,位居全省首位,现在该区鲍鱼的养殖量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位于南日岛对面的埭头镇石城村,近两年鲍鱼养殖业异军突起,成了该村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目前全村鲍鱼养殖面积800多亩。在石城村领导的多方努力下,原已在石城海域上投资近亿元资金,养殖鲍鱼数量达到5000多万粒的新加坡谊来集团,今年6月再次投资兴建鲍鱼制品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资138万美元,购进目前国际先进的鲍鱼罐头加工生产线。鲍鱼加工企业的创办,对缓解鲍鱼市场销售压力,促进养殖户增加投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成本效益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大做强产业还需努力

    秀屿区鲍鱼行业发展虽喜人,但是养殖户们还存在一些小农意识,如创商标品牌意识还不够。石城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仙钰说,他们生产的鲍鱼,在市场上销路较好,每公斤卖价达340来元,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卖出好价钱,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创名牌意识,产品的品牌没打出去。为此,秀屿区工商部门正引导广大养殖户走集约化的道路,从创品牌、创名牌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走正规化的道路,向品牌拳头产品方向发展。

    作为秀屿区鲍鱼的重点生产基地的南日镇,虽然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南日鲍”要成为规模产业,目前还受到电价高、台风多、风浪大等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尤其是销路还不是很宽广。眼下,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正在建立秀屿区鲍鱼协会,在渔民与市场之间搭建桥梁,并在大中城市健全销售网络,注册“南日鲍”品牌等方面下大功夫。南日镇政府也在为农户争取资金贷款,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资金用于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行公司加基地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大对鲍鱼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南日镇还充分利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靠近日本、韩国等优势,将鲍鱼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创汇优势。

    不管养殖鲍鱼的道路如何曲折,但秀屿区鲍鱼养殖已形成了一条集苗种当地培育、小鲍本港养殖、中鲍北上度夏、大鲍南下越冬、产品加工出国的产、供、销为一体化的产业链。

    相关链接 <<<

    “南日鲍”

    鲍,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称它为“鲍鱼”,是名贵海产软体动物,八珍品之一,是贝不是鱼,常让不少人误认为是鱼。而“南日鲍”是鲍鱼中的一种,俗称“牛眼睛”,鲍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东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鲍肉有利肠、滋阴、壮肾之疗效,鲍壳又称“石决明”,有明目、降血压之功能。“南日鲍”是南日海域特产,采用南日岛自己培育的苗种,因其生长水质清新、气候适宜,味道鲜美独特,附有独特藤壶,以南日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作为饵料,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一枝独秀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目前,秀屿区南日镇在鸟屿、浮屿、东头屿、沃仔里、西罗盘、线屿建立六大网箱养鲍基地,采用“鲍鱼浅海浮筏式网箱吊挂养”模式,已投放“南日鲍”8000多万粒,养殖规模一万多箱网箱,养殖水面80万平方米;已建立11个鲍鱼育苗场,育苗水面26000平方米,年繁育鲍鱼苗6000多万粒,降低了海岛养殖成本及外来病害侵入风险,提高了成活率;养殖模式由单一的网箱养殖发展到网箱养殖、陆上工厂化养鲍的多样化模式。养殖技术、规模走在全国前列,并且注册了“南日鲍”商标。

    “南日鲍”养殖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养殖同行前来考察取经。迎来了全国水产高校水产专业教授、研究生、大学生,把“南日鲍”发展奇迹作为“活教材”进行教授、研究、实习对象;也登上了中央农业干部培训课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