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蟹乡行:走进太湖之滨吴江七都镇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0-09  
     “太湖美呀,太湖水。”我们是唱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走进太湖之滨吴江七都镇的。

    时下,正是太湖蟹开始上市的时节,难怪水产养殖户们一个个乐滋滋的。一辈子在太湖边打鱼捉蟹做水产生意的沈老伯见了记者更是乐开了怀:“太湖蟹今年又是一个丰产年,个头儿大、肉团紧、产量高啊。”

    水好,什么都好!

    吴江七都镇是我国清水太湖蟹最大的产地和主要集散地之一,贸易集市的交易量一天天攀升。有消息说,今年太湖蟹的交易量将突破6000吨,老百姓餐桌上的太湖蟹近一半产自七都。

    沈老伯说:“蟹多少,看水草。”他指着那碧波荡漾的太湖,滔滔不绝:“吴江太湖蟹品质独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是其明显特征,肉质细嫩又鲜甜,这都是得益于太湖的好水草,好环境啊。”

    确实,这几年,吴江太湖地区的环境治理一是加大了力度,二是得到了回报:吴江太湖地区长年达到了“一级空气、二级水质”标准。市委宣传部张林法副部长指着远远的太湖西山,赞叹不已:“看,多清楚!”

    后来才知道,上海市1700万人饮用水的取水口翻水闸就建在太湖之滨吴江的庙港,与七都一箭之隔。难怪这几年上海的老百姓反映“上海的自来水变得好喝了。”

    “水好,什么都好!这可是吴江太湖蟹养殖资源的独特优势啊。”沈老伯补充道。吴江七都太湖蟹养殖面积今年比去年又有了提高,达到了2.5万多亩,像沈老伯这样从事太湖蟹生产的水产养殖户增至14 00多户,七都镇五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在做太湖蟹的生意,6000多人在为太湖蟹忙着。

    品牌太湖蟹成抢手货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忙了一天的七都镇党委书记周学林才坐到了记者的面前,而我们的话题则落在了太湖蟹的品牌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上。

    周学林介绍,太湖蟹的产量越来越高,名声也越来越响。七都镇为了提高太湖蟹整体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镇政府鼓励养殖户、经纪人、销售户注册商标。过去,“会爬的就是螃蟹”,在市场大行其道;现在,不行了。如今,太湖蟹有了“七都”、“庙港”、“阿四”和“万顷”牌四大品牌注册商标,去年进入日本、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的800吨太湖蟹,只只有“牌”,不少海外客商就认这4个品牌的太湖蟹。9月15日,在香港富豪大酒店开幕的太湖蟹推介会上,品牌太湖蟹更成了抢手货。

    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眼下,从水产品牌销售上尝到了甜头的吴江水产养殖户们,对自己的注册商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庙港牌太湖蟹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其产品的认证也上了一层楼——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

    让太湖蟹更香甜可口

    记者发现,蟹乡七都的太湖蟹之所以规格大、品质优,与近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养殖生态型或仿生态型密不可分,最重要的就是放养密度适中。一般亩放80-100亩/公斤的扣蟹300只左右,饲养管理严密,主要通过天然水草或培植水草,增放螺蛳及野杂鱼等水生动植物作为河蟹的饵料,确保高品质太湖蟹的生产和环境得到保护的双赢。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记者的心头:现在,有的地方的蟹为什么味道不如过去香了?镇长景乐平听罢感到很兴奋:“你知道吗,这可是我们正在开展着的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呀!”

    原来,他们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试验,发现太湖蟹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河蟹一样,都存在着“口味下降”的问题。针对蟹品种和口味下降的问题,七都与上海水产大学一起开展了《太湖蟹的种质复壮及健康养殖》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核心及生态养殖核心技术,水温控制与水深、水草分布的关系等,提出了从欧洲水域引进野生亲本蟹,与当地河蟹进行异源基因回交提纯复壮技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河蟹的抗逆能力和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河蟹的种质退化。有消息表明,这一重大课题第一期工作已经完成,将走出实验室进入推广阶段。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