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均每年100公斤饮奶量,中国只有18公斤。这组数字被乳品企业和与之利益相关的证券人士频繁引用,以证明中国乳品市场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但这似乎只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短期内,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市场特性: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消费的差异。
大城市乳业市场基本饱和,以上海为例,当地每年的人均牛奶消费已达200元。增长空间不大了。这一数据离全世界人均水平虽然还有差距,但已经接近周边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水平。
目前二线城市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市场,但是这一消费群体对乳品消费的需求并不旺盛,还需要有一定的培育过程,至于三线乡镇地区的市场非常广阔,但这一市场的乳品消费能力离形成气候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居民的传统饮食结构缺乏饮用乳品的习惯。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人就不是个喝奶的民族,就像美国不是吃米饭的民族一样,单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没有太大价值。”而且,中国有38%的人患有乳糖综合症,喝奶后会腹泻。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2005年度公报》,2004年,奶类产量2368万吨,增长27%,液态奶产量达到807万吨,乳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25%。但公开数据表明2004年度液态奶产量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据估计,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9公斤,全年约25.3公斤,仅比上年略有增长(公报中2004年人均消费数据缺失)。
“主要是现在市场消费趋缓,倒不是绝对量下降,就是增幅变小。”业内人士把目前出现情况称为“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产大于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这样几点,对消费宣传不够,饮奶知识不够,这个占很多的比例。第二个乳糖综合症这层窗户纸没有捅破。第三个就是产品结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