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播]8月9号,在前埔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厦门海水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记者见到了已经人工繁殖成功的80多万尾文昌鱼幼苗,这些幼苗体长只有0.45到0.75厘米,身体呈半透明状,部分幼苗还具有了钻沙的能力。
[同期声]市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周仁杰:到了目前为止,已经是培育了25天,这个苗是0.45到0.7厘米之间的苗,大概有80万。那培育的水体刚才大家看了,只有300升的这个工程筑造的苗池三个,就是总的还不到一吨,那这样的密度这样的存活率,应该说在国内绝对是属于首次,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文昌鱼的人工繁殖和育苗这个技术是突破了
[录播]文昌鱼人工繁殖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几代科研人员的梦想。1937年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童弟周教授,就进行了文昌鱼的室内胚胎发育研究,七、八十年代也有不少学者开展了文昌鱼的人工繁殖研究,但是直到九十年代初,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合作,才首次人工培育出数百条文昌鱼。
[同期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杜琦:我们是在五通的沿海做的 我们当时育出来文昌鱼苗数量不多 但是应该是首次的有育出文昌鱼苗/以后我们本来想继续申请这个项目进行扩大的试验 后来因为经费没来源所以就停止了
[录播]此后的十多年中,人们对文昌鱼的人工繁殖实验一直停留在数百上千条的规模上,始终没能在数量上实现突破,这次,厦门市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举培育出了八十万尾文昌鱼苗,从而在文昌鱼人工繁殖技术上获得了一个关键的突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科学和现实影响。
[同期声]杜琦:文昌鱼因为不管在科学研究上 还是作为食品上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 因为文昌鱼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进化的中间类型 所以他对研究进化很有意义 还有他吃也很好吃 所以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现在厦门市对这个工作很重视 拨出大量的经费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 而且大批量地育出了文昌鱼苗 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事情 如果通过几年的努力 我相信文昌鱼的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一定能够搞起来 能够推动文昌鱼养殖事业发展 推动文昌鱼的保护
[录播]作为这次文昌鱼人工育苗项目负责人,周仁杰副研究员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令人赞叹的技术突破,主要还是依赖于厦门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在渔业水产技术上的科学积淀。
[同期声]周仁杰:那我们的项目为什么进展相对比较快?应该说得益于我们以前的,十几年,将近二十年的渔业技术研究,特别是经济植物动物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我们有相当的积累。
[录播]近二十年来,厦门在渔业育苗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现在厦门已经有能力人工繁殖和培育十几种海产品:包括鱼、虾和贝类。基于这些科研成绩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厦门于三年前开始采用人工育苗的方式,对某些衰退明显的海洋物种实施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工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生态修复效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厦门市水产研究所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尝试文昌鱼人工育苗试验,并且顺利地培育出了几百尾的文昌鱼苗。
[同期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处 洪荣标博士:我们厦门市对海洋物种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视,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话,我们就设立了省级的文昌鱼保护区,那这个,2000年的话,我们厦门市把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还有我们白鹭这个整合起来作为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这个保护区也建立了,但是保护区里面呢,真正能够看见文昌鱼,捕捞到文昌鱼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保护是比较被动的,所以的话也为了改变文昌鱼这个情况,更有效地保护这个文昌鱼,所以我们厦门市海洋局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去年就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录播]在去年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文昌鱼人工鱼苗技术的发展,今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正式确立了《文昌鱼育苗人工放流技术及保护措施的研究》课题,委托厦门市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仁杰来组织进行具体科研工作。
[同期声]你为什么想到要挑战这个课题
周仁杰:应该这么说,文昌鱼在厦门是个标志性的一个物种,我们讲比如说厦门环境做得怎么样,文昌鱼也是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你知道,具体数字我记得不是很确切,三十年前我们这边的刘五店渔场是号称世界渔场,就是说所有世界上其它地方有文昌鱼分布,但是数量非常少,只有这边,刘五店这个可以号称渔场,它一年有好几吨,一百多吨产量,那现在有没有,现在我可以给你讲一个数字,就是我在去研究用的亲鱼的时候,我就请了当地的农户,他比较熟悉,去采捕,两个人一条船,一个潮水下去,采捕回来的就是一百来条,一百多条,一个潮水,好几个小时在工作就是只有一百多条,所以说资源是比较明显的衰退。文昌鱼保护区设立了好多年了,对不对。我们要从过去被动的保护转为主动的保护,我们想,等于说等我们育苗成功了,然后在适合的人工环境下或是半人工环境下能够养殖,到处都能养殖的话,这个物种的保护也不成为其问题了,是这么个愿望。
[录播]厦门文昌鱼渔业,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23年,厦大生物系美籍教授莱德带领师生考察厦门海区动物分布时,第一次发现了活化石文昌鱼。该物种在世界各海域有零星分布,而在厦门附近浅海沙质区则有大量生存、繁衍,甚至当地渔民能以捕捞文昌鱼为业,成为生物界的一大奇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至今,国内外有关研究许多取材于厦门。
[同期声]杜琦:世界上第一个文昌鱼渔场就在这个海域 就是鳄鱼屿的旁边 叫刘五店海域 就是这一块 这个当时这块海域全是沙 里面沙的话是沙丘起起伏伏的 文昌鱼就栖息在这里头 他老百姓用锄头把沙挖起来放在上面来筛筛完以后 文昌鱼往外钻 它就丢在里面了 能够大量地捞到文昌鱼 大概当时的产量的话大概一年有几吨 几吨的产量 这个很高 栖息密度的确很大 后来因为这个海堤建了 还有这个围垦 还有这几个海堤建了以后 这边呢 沙就被泥淤了 后来这片的话沙的地质就很少了 所以文昌鱼数量就减少了
洪荣标 博士:第二方面就是说人工捕捞,这个人工捕捞的破坏,还有包括这个电炸鱼,象这方面的都对文昌鱼的栖息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录播]目前,文昌鱼主要的栖息地在欧厝跟金门之间的这一带海域以及黄厝附近海域,并被列为文昌鱼的保护区。但是在数量上已经不能和当年的刘五店相比,也称不上文昌鱼渔场了。厦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渔场就这样消失了。因此保护和修复文昌鱼渔业资源成为多年来大家一个共同的愿望。
今年五月上旬到七月上旬,周仁杰等科研人员在当地渔民的配合下,在欧厝一带海域分批次采捕了500多条亲鱼。七月十六号十七号这两天,亲鱼开始集中产卵、排精。最后,从受精卵里破膜而出的幼体有一百一十万左右。孵化出来的110多万的文昌鱼幼体,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育以后,总共得到了约八十万尾的幼苗,而人工繁殖用的亲鱼目前全部健康地存活着。
[同期声]周仁杰:那我声明一下,亲鱼我们可以重复利用,今年用过了,明年还可以用,而且人工繁殖过程中对它没有损耗,可以讲几乎是百分之百可以存活的。只要是我们管理得好,所以说对这个资源的保护不会有不良的影响,这个我们研究工作对资源保护不会有不良影响,这点要特别声明。
记者:那我们知道文昌鱼从全世界上来说都是非常珍惜的一个物种,然后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那你是哪个方面获得了突破?
周仁杰:一些技术诀窍的问题,比如说集中批量的在室内的排卵受精,这个工作以前有人作到,数量也蛮多,但是,它要开口嗜食,它跟小鸡一样要开口嗜食,开口嗜食什么样的饵料适合它,它吃得进去,而且能消化能吸收,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记者:然后就是你在这方面有突破是吗?
周仁杰:应该这么说,那它这个育苗的二十几天这个范围内,它也有几个食性的转换,不叫它转变,但是有变化,你不能从头到尾就一种饵料,那是绝对通不过的,这里面要转,适合的时机转过了,这也是一种技术含量。
[录播]周仁杰说,厦门对文昌鱼的研究历史悠久,资料丰富,在这样有利的客观环境条件下,作为后来较晚介入文昌鱼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地实现了一些技术上的新突破。
这一人工繁殖文昌鱼的技术突破,让我市的文昌鱼保护工作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目前,我市已经开始筹划文昌鱼的人工放流增殖工作,从而为修复厦门海域的文昌鱼资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期声]洪荣标 博士:文昌鱼这次的成功不仅是拿出多少万尾的文昌鱼去增殖放流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求他拿出一套的技术规程,有这么一套的规范的技术规程的话,以后可以实现,应该说文昌鱼人工育苗的发展话,就是说实现产业化的育苗、工厂化的育苗,工厂化的育苗的话就是说我们的餐桌上以后多一个美餐,如果人工育苗方便,应该说去自然人工捕捉这种天然文昌鱼的人自然就少了,所以说这是一举多得吧
活化石文昌鱼大规模人工繁殖的成功,在科学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对我市的文昌鱼保护更是有着现实的重要作用,一个文昌鱼保护和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到来。科技的进步,无疑令人振奋,但是科技的进步只是为我们保护文昌鱼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文昌鱼自然生存环境的保护问题,因为只有科技和环境的双重进步,才可能使厦门曾经的世界文昌鱼渔场再现当年的风采,重新成为生物界的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