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广西目前拥有占全国第5位的牛存栏量,其中水牛存栏数达438万头,占全国水牛总数的五分之一,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位。这一令人骄傲的资源优势,为广西发展养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1年起,广西水产畜牧局就以“牧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的口号转变农民“养牛为耕田”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肉牛和奶牛并举”、“黄牛与水牛并举”、“种草与养畜并举”的“三并举”思路,并以“典型示范、政策扶持、设施配套、技术跟上”的一系列措施,建设桂西—桂中—桂北 肉牛产业带和以南宁、柳州、桂林、玉林为中心的城郊型奶牛产业带。与此同时,支持广西水牛研究所和广西畜牧研究所开展胚胎移植技术研发和示范;实施广西水牛研究所种牛场改扩建工程,启动水牛奶业发展;建设养牛示范小区;培育养牛业龙头企业等。4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养牛业的良好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
以牛品改为例,目前全区14个地级市的88个县(市、区)已开展牛人工授精工作,占全区县(市、区)总数的81.5%。全区牛人工授精站(点)达2632个,牛人工授精技术员总数达3500人。按每个站(点)年人工授精配种母牛300头计算,已具备年人工授精配种母牛78万头的能力。2004年,全区牛杂交配种数达60.8136万头,产杂交牛仔17.3517万头。一头杂交牛最高售价比同龄本地牛高出800元,按98%成活率计算,仅杂交牛一项就为全区农民增收1.36亿元。
针对自治区领导关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广西水产畜牧局着眼整合全区养牛业的技术力量,成立牛杂交改良专家组,从解决高产优质牛种源和提高牛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入手,一方面,应用新引进新西兰耐粗饲的乳用娟姗牛和即将引进意大利地中海水牛胚胎和冻精,采用世界先进的胚胎移植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分别利用本地黄牛和水牛资源,借腹繁衍良种后代,扩大高产牛群的规模;另一方面,以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为主要力量,强化全区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力争突破种源和人工授精技术对全区牛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