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底以前,要将围网养殖面积从16万亩压缩到1.5万亩。如今距离最后期限仅有数月,压减工作却陷入“僵局”。
8月3日,记者在苏州东太湖采访时看到,东太湖数公里的水域内,航道两侧水面都被围网养殖户大面积圈占,密密麻麻的竹竿和鱼网遍布湖面。跟航道相对清澈的水面相比,围网内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深色浮游植物,水体较为浑浊。
在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太湖围网养殖面积规定为1.5万亩。2000年,江苏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专门发布通告,又追加了1万亩的围网轮养面积。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围网养殖面积超限的情况非常严重。
来自环保部门的一份资料称,“目前东太湖地区围网养殖规模远远不止1.5万亩,达到10万亩以上。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将达不到国家要求。”从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东太湖围网养殖面积实际上约为8万亩,超出规定允许养殖面积的好几倍。
对此,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吴林坤副主任解释说:“当时出台1.5万亩养殖面积主要以养鱼为主,而我们后来调优了养殖结构,现在99%主要是以养殖大闸蟹和甲鱼为主。以前养鱼主要是投放菜饼、大麦,养殖大闸蟹和甲鱼主要以生态养料为主,饵料主要是螺蛳和水草,我们叫仿自然生态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国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网养殖对水质肯定是有危害的。最关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把这块围起来以后,围网区的植被肯定给破坏掉了;此外对整个水的循环,水的流动交换,影响都非常大。”
据王国祥教授介绍,针对螃蟹养殖对水体的影响,他们曾在固澄湖做过专门调研,发现螃蟹的影响更糟糕。“所谓生态饵料,这些草投进去螃蟹不能完全利用,它只吃一小部分,大部分水草烂在水体中,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东太湖的水质冬天稍微好一点,到夏天的水质非常糟糕,就是因为夏天的投饵量非常大,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
“太湖就像一个妇女,本身已经得了重病,还要她多生小孩多产奶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先把病治好,才能生出健康的小孩。”王教授说,对于太湖围网养殖,“8万亩是肯定承受不了的”。按他个人的观点,现在最好是把围网全面撤除,等太湖污染问题解决了再恢复一些养殖。
据分析,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围网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一位当地渔民告诉记者,他家共养殖了118亩螃蟹,而渔政部门核准的面积是80亩。根据规定,核准的80亩,他们每年每亩需要交资源增值保护费70元,而超标的38亩则要处以3倍罚款。去年当地螃蟹的市价是每斤60元,他家共销售螃蟹6000多斤,售后获毛利36万余元。正因为有丰厚的利润,今年上半年,当地还有一些养殖户要求扩大围网养蟹面积。实际上,根据省政府的规定,每个养殖户经营的围网养殖面积不得超过20亩。
有关专家指出,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有限的经济效益,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