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南县双龙村养殖小区,只见圈外草丰菜茂,圈内地洁畜肥。在人工操作下,牲畜粪便缓缓流进圈内沼池。
整洁的小楼房里亮
着沼气电灯;厨房里,农家大娘做饭时,灶上的沼气燃着蓝色的火苗;楼房旁边的地里,村民们正忙着为蔬菜、果树施洒沼液。目前,铜仁地区不少村庄通过“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武陵山腹地,气候温和,自然生态良好,林地、草地和未利用荒坡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0%,并拥有“思南黄牛”、“贵州白山羊”等7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2002年,温家宝总理到该地区视察时,对刚刚出现的“畜—沼—粮”、“畜—沼—果”等的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指示,这是贫困地区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路子。遵照总理的指示,铜仁地委、行署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畜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生态养殖小区推行的“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种养模式,促进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生态畜牧小区的建设,带动了农村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成为“富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学在农家”的示范小区,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文明进步。
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循环和产业体系的良性互动循环,实现了产业的最大增值和农民增收。去年,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148元中,畜牧业收入为58元,占到了40%。在德江县良家坝村,该村养猪协会会长杨再华介绍,他家地里种花椒、花椒树下种草、圈舍喂猪,一年下来收入达到2万多元。江口县寨抱村,养猪大户杨佑德一年出栏生猪156头,纯收入6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改传统养殖为科学养殖,成了全县有名的商品猪养殖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