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人的成绩
挪威是个小国,人口只有400多万,还不到北京市人口的一半,但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中却是个出口大国。卢蒂森部长说:挪威水产品出口量排在泰国、中国之后,位居第三。产品销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去年海产品出口值达人民币400多亿元。挪威的三文鱼世界闻名,全球45%以上的大西洋三文鱼来自挪威,2004年挪威三文鱼的出口总值达16.5亿人民币。中国市场上80%以上的大西洋三文鱼来自挪威。在挪威国内经济比重中,海产品仅次于石油,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因此,可以说渔业是挪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挪威是世界最古老的渔业国家之一。挪威有2.1万公里的海岸线,15万个岛屿分布沿岸。特别是挪威地处地球北端,在冰冷清澈的水下,生长着高质量的海产品。卢蒂森部长向记者介绍:“北京今天的温度接近40℃,而在我的家乡却只有10℃。由于温度低,鱼生长慢,鱼的味道、质量都特别好。”
挪威渔业能取得今天的强势地位,优越的自然条件固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挪威人自身素质:对资源合理利用,对“生存压力”的打拼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灵活的销售公关策略……
务实的态度
做为小国的挪威,要把海产品贸易做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显然挪威不能像某些大国那样动不动就采取限制、制裁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乱飞的背景下,挪威与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乃至中国等大经济体贸易交往中,有条不紊地应对危机,使渔业保持通畅的贸易渠道,其秘密就在于他们以小国的心态寻找解决的办法,合作就是他们聪明的选择。卢蒂森部长在24日上午举行的“中挪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挪威是个小国,只有依靠国际合作,对制定国际食品标准发挥影响,并以此创造可预见的国际海产品贸易环境。”为此挪威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贸组织(WTO)、国际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并在该组织渔业委员会中担任主席国。
另一方面挪威还重视国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卢蒂森部长告诉记者:“这次到中国访问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立两国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在中国这两天,会见了农业部部长、质检总局局长、铁道部部长,非常有意义。”
通过合作,挪威主动调整了自己的标准及法规体系,实现了与欧盟标准体系接轨。今年欧盟与挪威三文鱼的贸易摩擦,就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卢蒂森部长向记者说明:双方最终经过协商在价格上达成谅解,实行最低限价。使欧盟———挪威海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挪威海产品的50%、三文鱼70%的消费大户得以保存。
出色的管理体系
挪威人很早就认识到渔业需要信息交流、需要协调与控制。早在1946年挪威就成立了渔业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渔业部。卢蒂森先生现在就是这个最古老的渔业部部长,他领导的渔业部是挪威海产品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全面管理捕鱼业、海产养殖业以及海港、海运基础设施等,并负责制定规则、确保实施。渔业部下设6个部门:挪威渔业署、挪威海产外贸局、挪威海岸管理署、挪威海洋研究所、挪威国家海产营养研究所、挪威渔民保障基金。
以食品安全工作为例,看看挪威各个相关部门怎样协调运作。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水产品贸易中的主要问题,甚至超过了价格因素,成为影响出口的第一要素,也是进口国常常用来设限的重要技术壁垒。卢蒂森部长说:“影响贸易的食品安全等技术壁垒将替代关税壁垒。”精明的挪威人预见到这一点,建立了新型食品安全体系。渔业署是执行海产品安全规定的责任机构,它根据国际标准负责审批、检测、控制与分析。并在“从海洋到餐桌”的各个生产阶段实施自检制度和可追溯制度。挪威国家海产营养研究所负责研究与监测海产品中的不良成份,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提交报告。挪威海产外贸局是海产业的综合市场机构,负责管理市场,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目标是培养全球对挪威海产品的兴趣,并就海产品各种问题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海产业界、消费者积极沟通。一旦消费者感到不安全,该局会举办一系列活动,采取公关手段和其它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挪威海产品安全的准确信息。
通过采访,我们感受到了挪威外贸局的办事能力:我国检疫部门先后7次从进口的挪威海产品中检测出单增利斯特菌,一次检出沙门氏菌。挪威政府接到通报后,外贸局采取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邀请中国有关部门参观挪威渔业生产、组织专家研讨会、渔业部长率团来访、与消费者和新闻媒体沟通、挪威海鲜品尝宴会等等。卢蒂森部长请专家就记者提问进行说明:中挪双方认为,是在加工、运输或市场分销过程中感染。另外中国的检测标准与欧盟不同,有些细菌量中国要求为零,欧盟有最低指标。专家表示,将采取措施保证中国市场上商品鱼的安全。
正因为有了制度和体系的保障,卢蒂森部长才敢于透过记者向中国消费者承诺:“挪威海产品安全性好,很高兴中国选择了挪威的鱼。”
优秀的推销员
卢蒂森部长坦诚地告诉记者:“这次访问中国的一个目的是扩大挪威海产品对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出口。”他说:“挪威必须出口海产品。如果不出口,要把捕捞和养殖的鱼吃光,每个挪威人必须每天吃3公斤的鱼。”
正是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去提高产品质量,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也是挪威成为渔业大国的重要因素。
卢蒂森部长向记者介绍了挪威海产品出口中国的情况:“去年共向中国出口8.3万吨鱼,价值11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进入中国的食品加工企业,经加工后70%出口到其他国家,如日本。中国是挪威三文鱼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去年海产品出口量比2003年增长了25%,其中三文鱼的出口增长了70%。”
常言道:爱拼才会赢。下午,卢蒂森部长一行来到家乐福超市当起推销员,没有前呼后拥,没有保镖,不余遗力地推销起挪威三文鱼。上到老人下到儿童,他都主动招呼,拿着样品让消费者品尝。他时而向售货员了解情况,时而与消费者攀谈,从下午2点40分开始整整忙乎了一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他在实践他的观点:“消费者的信心不是我们给予的,而是赢来的。”记者不禁自问,有这样的渔业官员推销产品,鱼能卖不出去吗?
中挪互惠
中国是渔业大国,虽然中国水产品出口不断增长,但是常常因食品安全等问题遇到阻力,记者请卢蒂森部长评价一下中国水产品质量,部长先生告诉记者:“中国出口的水产品质量很好,由于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所以不便回答中欧的贸易问题。”尽管如此,挪威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贸易需要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的回顾总结也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全球化和世界水产品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在带来许多利益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质量挑战。该领域的进步将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科学合作,协调、适应性计划和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标准化机制。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定、协议以及食品法典委员的基准作用,在这方面提供了国际平台,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品贸易来说,面临这些挑战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尤其是后者。”
有关具体的贸易互补,卢蒂森部长认为中挪可加强产品加工这一块。因为挪威加工成本很高,今后将把更多的加工业务放到中国,然后返销国际市场。
卢蒂森部长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把中国烹饪鱼的方法介绍到了挪威,鱼好吃了,近年挪威人均消费海产品有所增长。
当卢蒂森部长最后请大家品偿挪威海鲜时,我们感到中西合作,使鱼变得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