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优化:年年改良“喜结缘”
五台县素称畜牧大县,传统养殖由来已久,可60%是土种黄牛个头小,生长慢,农民受益少。为此,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畜牧经济发展的意见》,重点说了黄牛改良。县质监局也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意见》,县畜牧中心制定了具体操作办法,形成了以冷冻精液改良为主,优种牛自然交配为辅,改良场地集中,国内国外不分的品种优化改良新格局。并公开实行优惠政策,如养殖户冷配成功一头优种牛,政府补助30元。凡购回一头荷斯坦奶牛,凭发票和优种畜禽档案,补助1000元。以此推动了黄牛改良的迅猛发展。
豆村镇为了实现优良品种标准化,推行了夏季黄牛寄坡改良新办法。在大柏山、瓦场梁、智峪山三大牧坡,集中牧养黄牛1200头,用人工改良的办法,做到了“五到位”,即黄改人员随群跟牛进山到位,优良精子液氮到位,防疫免疫到位,奖罚与工资兑现到位,黄牛改良登记入档到位。彻底消除了往年夏季一到,分散放牧,混居杂交的不良习惯,斩断了土种牛的延续。
在新庄村,有一位名叫贾官双的养牛户,家里养牛17头,一色的西蒙达尔优种牛。他的成功做法是:不惜重金从外地以每头母牛5600元、每头公牛4000元的天价购买纯种一代牛犊,实行自然交配,滚动发展。他家今年春季就出栏优种牛9头,收入1.53万元。
科学喂养:日日吃的“套餐菜”
五台县有天然牧坡196万亩,生长着472种优质牧草。有耕地50万亩,年产秸秆2亿公斤以上。去年,全县耕地种草5万亩,改良草地3.8万亩。今年力度更大,凡规模种植优质牧草,政府免费提供草籽。凡养殖户,青贮1立方米氨化饲料,政府补助2元。而且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定期对各种饲料和原料进行采样化验,绝不在牛体内埋植或在饲料中添加任何违禁药物。以天然绿色喂养和标准化配方喂养的办法,摸索出了一整套营养丰富的“套餐菜”。
阎家寨村的喂养标准是靠种草,该村有人工草地250亩,养牛300余头,年产青草150万公斤,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年可节约粮食10万公斤以上。村民杨新文养牛15头,年种紫花苜蓿等优质草20亩,年产青草约12万公斤。靠种草喂养他家的牛长势特好,个头大肉质鲜美。去年出售3头,收入1.4万元,人均畜牧收入2800元。今年售价更高,一头优种牛就卖了4000元,左邻右舍眼馋得不得了。
苏子坡村养牛专业户刘贵河养牛6年,到今年初存栏牛达到78头。有铡草机3台,饲料粉碎机1台,秸秆氨化池2个。他氨化秸秆很有经验,氨化期能掌握到营养最高的程度。他说:一头2岁牛犊,吃普通秸秆每天要喂2.5公斤玉米饲料,如喂氨化秸秆仅有1公斤就够了,而且膘情翻一番。
圈舍饲养:户户建档住“宾馆”
五台县位居华北屋脊,年均气温在正负5℃左右。五台山素称旅游圣地,生态绿化又势在必行。为此,实现标准化畜牧养殖就要在舍饲圈养上下功夫。县政府曾公开承诺:凡一次性贷款50万元以上,用于兴建规模养殖场,当年给予贴息补助,以此拉动了规模养殖的大幅增长。全县已新建生态规模示范园19个,占地总面积2.95万平方米,园区总投资2633万元,入园户数1105户。采取的办法是户户建立养牛户口簿,以档案管理的办法,将养殖、防检、监控融为一体。
在全县最大的养殖区豆村镇,就有6个中心村建起了“牛公园”,盖起了“牛宾馆”。一排排牛舍三面红砖垒砌,一面向阳,青瓦盖顶。一片片园区内水、电、路畅通,秸秆氨化池点缀,铡草机轻歌漫吟。6个园区内的入园农民已有93户,养牛937头,80%是优种牛。入园农民张秀章的9头优种母牛,由于享受着“公园式”的环境,“宾馆式”的招待,5年间就出栏牛犊24头,年均收入1.8万元。
如今,五台县的肉牛养殖标准化已列进了全国示范县的行列,成为忻州市惟一的品牌。预计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在19个园区内重点建设6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以此拉动全县农民今年的纯收入上升到1640元,较去年增长7%。仅黄牛改良一项就要力争完成5000头,使牛犊预期产值达到1250万元,农民增收900万元。让示范全国的标准化肉牛养殖龙头项目,真正成为五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