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禽及产品 » 正文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6-13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对于环境的保护、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但是在对外贸易中,许多国家以“绿色”条款为理由设置绿色壁垒,实行贸易保护,由此而引发的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导致交易双方成本增加,也不利于自由贸易的正常进行。

    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尤其突出,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对进口国的贸易信息掌握滞后,农产品经常到达进口国后被进口国告知“不符合标准”而予以扣留或销毁,给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同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积极探索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为农产品找到打破绿色壁垒的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成因及表现 通常情况下,“绿色”可以被理解成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这一目的,WTO协议中有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绿色条款,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很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制造绿色壁垒,实施保护贸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壁垒可以被当作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进口方以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为借口,以保护环境、维护人们的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名义,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法律、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达到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威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成为世界性议题,这也是WTO制定绿色条款的原因,为绿色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同时,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关税在保护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本国市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遭受冲击,就利用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在环境和生态问题上作文章,实施保护贸易,绿色壁垒由此出现。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更为强大,绿色壁垒也就更为广泛地被发达国家所利用,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绿色壁垒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a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问题作为国际性问题,国际社会制定了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公约,世界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以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b绿色环境标志。即根据环境保护的标准,在产品或外包装上印制图形,表明该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没有损害。c绿色技术标准。这是发达国家比较常用的一种保护贸易手段。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为名义,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对产品在生产、销售、使用后处理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d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制度要求产品的包装必须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在使用后可以回收或自然分解。e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对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制定标准,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此外,还有绿色补贴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等。在对外贸易中,上述形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实施保护贸易的重要手段。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虽然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身体健康是绿色壁垒得以出现的借口,但从根本上来讲,绿色壁垒确实能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客观上可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实现环境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但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农业生产发展程度相应比较高,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中国。

    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非常大。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出口整体水平不高,1995年,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23%,法国的35%,荷兰的39%,而且目前变化不大。因此,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难度仍然很大。

    首先,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其次,严格的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

    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中国每年有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爱农网:www.ainfo.com.cn

    再者,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中国出口到德国的蜂蜜,因不能满足进口方特殊的卫生要求,使中国输往德国的三万多顿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失去欧洲市场。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由于进口国的苛刻标准,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农业水平的限制,中国农产品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普遍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以1998年国际期货市场价格为100,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为: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豆油156,花生油153,蔗糖183,棉花107。过高的价格,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冲破绿色壁垒。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国际社会对环境与贸易关注的结果,也是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施保护贸易的手段。面对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必须结合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采取积极措施,冲破绿色壁垒,确保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1.积极利用WTO的有关规定,保护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WTO协议条款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明确规定,各个国家可以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本本国利益;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也明确把“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列为首先要考虑的十个问题中的第六个;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例外条款规定:(1)在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如果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等使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不要求勉强与该标准一致;(2)执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允许其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义务。因此,中国在进行农产品贸易时,要积极与WTO技术壁垒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利用上述规定和条款,根据中国的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程度以及气候状况、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争取自身利益,努力获得对外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要加强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分析、研究,对于确实属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对于以此为由实施保护贸易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出现贸易摩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交涉,维护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2.建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环保机制,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绿色壁垒的产生与环境保护和技术要求密不可分,而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技术要求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但中国只有0.17-0.27%;而且,中国的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中国必须在农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和技术问题上下功夫。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来冲破绿色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积极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

    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定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4.以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明确农业补贴的方向。

    适度的农业补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冲破绿色壁垒具有一定作用。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发达国家自1995年起六年内出口补贴额及数量须分别削减36%和21%,发展中国家用10年时间分别削减24%和14%。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WTO中的农业协议规定,成员国对农业的补贴可以分为绿箱黄箱蓝箱政策三类。目前,中国对农业进行补贴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使用“绿箱”政策时很多补贴没有用于农业生产;使用“黄箱”政策时对特定产品支持力度不大;同时,补贴重点不明确,几乎面向农业的各个领域。这样,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质农业品种的出现,从而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面对农业补贴中的问题,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益。要根据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的实际情况,对中国产量高、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重点补贴;加大对良种研究、培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产品品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对受冲击严重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进行转作补贴。这样,对于中国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大有裨益。

    5.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符合WTO协议绿色条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不能盲目进行,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了解国际农业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国际农业行情和中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总之,面对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另一方面更要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消除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根本之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