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美国人看2005中国养猪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6-08  
     预计2005年中国的养猪业产值与猪肉产量将增加

    预计2005年中国猪肉产量将增加4.8%,由2004年的4730万吨增至4960万吨,这个增量比2004年年度报告中预算的4.5%略有提高。生猪出栏头数的估算也略有提高,从6.19亿头改为6.51亿头。2004年的数据也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3年屠宰量和平均胴体重的数据从6.08亿头改为6.24亿头。

      由于2004年猪肉维持高价,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例将一改下滑的趋势,转为升高。根据中国农业部的数据,猪肉批发价格2004年平均为每公斤1.61美元(13.3元),比前一年上涨16%。2004年猪肉零售价平均为每公斤1.64美元(13.5元),比2003年上涨29%。2004年生猪平均价格比前一年上涨45%。

    中国2004年第三季的猪粮价格比为6.49:1(生猪的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远高于盈利比例5.5:1,这种情况激励生产者多畜母猪。2005年母猪比例(母猪占存栏总量的比例)预计为总存栏量的9.8%,比前一年略高。中国的理想母猪比例为8%。根据上述因素考虑,2005年猪肉产量会继续增加,增长速度至少会相当于2004。

    中国猪肉产量升高不是由于胴体重增加造成,而是由于屠宰头数增加造成的。预计2005年胴体重仍保持2004年的76kg水平。这个数比美国的平均胴体重低12kg。中国在育肥过程中用的蛋白质更多,缩短了育肥时间。

    中国养猪业规模的扩张

    尽管小规模猪场仍占养猪业的大部分,然而庭院养猪正在萎缩,商业化、规模化猪场正在扩充。各省对商业猪场的规模定义不同。例如,四川省,- 中国养猪最大省,认为大规模猪场的标准是100头猪以上,- 而不是以前的50头以上。总体来说,50头猪以上的猪场算作专业的商业化猪场(关于中国养猪业规模请参阅报告17页的表格)。2005年中国养猪业将继续朝大规模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中国猪肉占肉品总量的比例在2005年至2010年间将从65%降至63%。然而,也很难说,这个过程将会比较缓慢。在中国,猪肉仍然是人们消费的主要肉类,尤其是在农村。

    小规模猪场所承受的压力更大

    由于庭院养猪一惯生产效率低下、利润微薄,许多中国农民已放弃了这种养猪生产。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土地使用法规趋于严格,以及环保要求和疾病控制方面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许多农民已退出了养猪业。另外,新的就业机会也使农村的劳动力可以流向城市。

    小规模猪场能留在养猪业的唯一原因是猪肉价格的上涨。经过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的禽流感,中国许多消费者都把肉品消费转向了猪肉。这方面的需求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2004年,中国的猪价和猪肉价格全年都很高。2004年平均每头猪可以盈利200-250元,比前一年多50元。

    预计2005年中国猪价将趋于稳定。一个原因是因为政府可能靠政策限制猪价和猪肉价格上涨。在2004年,政府向经营种植业的农民提供了直接补贴,扭转了粮食减产的趋势。不仅如此,在2004年,31个省当中有22个逐渐取消了农业税。向农民征收的生猪屠宰税也取消了。这些税收和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有助于稳定饲料的价格,从而有利于养猪业生产。另一方面,肉价上涨对低收入消费者产生了冲击。政府在2004年重新恢复了肉品储备政策。商务部公布了一个推荐标准,建立畜牧生产基地来供应中央肉品储备。这些因素会限制猪肉价格。

    中国猪种改良的需要使美国仍有机会向中国出口活猪

    根据养猪业数据,在中国,优质、瘦肉型猪仅占屠宰总量的25-30%。多数庭院养猪以及小猪场的猪种生产性能不好,生产力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仅产1.7窝仔猪,成活率仅为70-85%,而美国每头母猪平均每年产仔2.3窝,成活率9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要求更健康、更瘦的猪肉。2004年美国超过加拿大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国。这种趋势会持续到2005年,因为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出口受到了口蹄疫的影响。

    配合饲料的应用比例增加令中国养猪业受益

    具中国农业部估计,中国2005年配合饲料产量将达0.8-1亿吨,浓缩料达1500-1800万吨,预混料达300-500万吨。2004年3月,禽流感风波平息,家禽业对饲料的需求恢复,中国的饲料生产也迅速恢复,以补偿禽流感造成的损失。1980年至2003年,中国饲料年产量增加了20.95%。

    目前中国配合饲料在禽、猪、鱼和反刍家畜之间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2%、31%、11%和6%。大规模商业性猪场趋向于使用配合饲料。猪的料肉比已从十年前的3.3:1改进到现在的3.0:1。猪的肥育阶段已缩短至40天。根据饲料工业统计,在肥育猪饲料中,玉米占了60-70%的比例。剩下的30%当中,豆粕占70%,棉粕和菜籽粕占20%,小麦和鱼粉占10%。由于中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用来生产豆粕的大豆70%需要进口,70%的鱼粉和50%的赖氨酸需要进口。一方面养猪生产前景乐观,另一方面饲料蛋白资源又短缺,因此预计2005年乃至以后中国仍将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

    猪肉消费量预计将由4700万吨增至4900万吨,增长4.8%。

    由于养猪生产的增长,2005年猪肉消费量预测数据在去年家畜年度报告4719万吨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调整为4926万吨。2004年猪肉消费量同比数字的增加是因为禽流感爆发,猪肉替代了一部分禽肉。由于禽流感的威胁依然存在,禽肉消费仍然脆弱,因此预计2005年猪肉消费依然会保持强劲。

    受禽流感的影响,中国2004年猪肉进口略有下降,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超过一倍。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预计还会增长

    根据修订后的产供销数据,中国2004年的猪肉进口量从15.2万吨调整到了13.8万吨,2005年的预期进口量从12.8万吨调整到13.6万吨。调整的原因是考虑了香港对中国的转口。上个年度报告中计算产供销数据的时候还无法获得香港对中国转口量的数据。

    总体看来,由于国内产量增加,再加上进口方面对猪杂碎的需求增加,以及受到禽流感的影响(进口许可证的批准过程复杂,运输过程缓慢),2004年中国的猪肉进口量有所下降。2004年猪杂碎的进口量激增,- 尽管价格昂贵。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疯牛病和禽流感使得牛肉和禽肉的供应不足,需要猪杂碎来填补空缺。

    为了更精确地计算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外国农业服务北京办事处转向美国出口数据(而不是中国方面报告中的进口数据),并加上了香港对大陆的转口量。这是因为中国报告中提到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量下降了50%(从5.9万吨降到2.9万吨),这个数据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根据美国的贸易数据,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显著上升了。之所以中国报告反映美国进口量下降,可能是因为先前许多走私进口的肉打着美国的标识,这些猪肉来自其它国家,并非美国猪肉。而2004年中国加大了对走私的打击力度,这些假美国肉没有了,因而反映出从美国进口比例下降。2004年中国报告中反映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量为2.9万吨,这个数字与美国的数字2.5万吨接近。

    中国新的肉品管理法规(第 49号公告)鼓励其它国家与大陆进行猪肉贸易

    2004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一条关于肉类进口的新文件,第 49 号公告(参见全球农业信息网报告CH4016)。这项新的条例旨在打击肉品进口走私,规定了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其中重要一条是,所有经香港进入的肉品必须经中国香港检察公司进行预检查并加盖印信,才能进入大陆或保税仓库。根据业者描述,预检查过程大概需要40分钟。

    49号公告还规定,包装的内标签上不仅要标明产品名称,还要标明公司注册号。应外国农业服务的要求,质检总局同意为美国的包装商提供一个月的优惠期,以便促进中美猪肉产品贸易,条件是产品必须在12月1日之前装船。质检总局还同意接受松散式内标签,而不一定要求内标签印在内塑料包装上。最后,质检总局还同意在内标签上仅使用英语,而不必提供双语标签。

    中国对走私的打击力度已对贸易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美国2004年头11个月的出口数据,中国海关方的数字比美国数字仅多4000吨,缺口明显减小。而在2003年,这个缺口为6.4万吨,2002年为3.4万吨。这样的话,香港对大陆的猪肉转口贸易难度增加,猪肉贸易就不得不直接与中国大陆进行,达到了中国政府的预期效果。

     

    预期2005年中国猪肉出口量将增加12%

    由于目标市场的需求增加,预计中国2005年猪肉出口量将增加12%,从39.9万吨增至45.5万吨。香港仍将是中国最大的猪肉出口目标市场。中国2004年向香港出口的猪肉量同比增长超过10%。其它目标市场包括北朝鲜、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由于俄罗斯采取了进口配额限制,北朝鲜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猪肉出口市场。

    出口增长的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目标市场需要靠猪肉来弥补北美牛肉进口量下降形成的空缺。中国取消农业税,再加上运输距离短,使得猪肉出口更具优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