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郑晓东博士介绍,湄洲市海洋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牙鲆鱼等名贵鱼品种,但本地的牙鲆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通常水温超过20摄氏度就不能存活,大大制约了本地牙鲆鱼的规模化养殖。该技术难题在2004年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提出后,立即引起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关注,并与市海洋与渔业局签下了共同研究培育“杂交牙鲆鱼抗高温技术”的协议,通过一年的努力,采取对夏鲆鱼的精子进行冷冻再与本地牙鲆鱼的卵子交配的方式,培育成杂交牙鲆鱼,目前,新品种三试已经完成,经专家鉴定,新品种抗高温能力强,而且结合了本地牙鲆鱼和夏鲆鱼的优良特性,该技术目前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湄洲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介绍说,“6·18”为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对接平台,自湄洲市的水产业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以来,在专家的有效指导下,湄洲市的水产业在产生了质的转变。渔业局副局长介绍说,水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生产过程中水产品的品质提高了,由原来传统的水产品转变为名优高价值产品如鲍鱼、海参等。水产品养殖由传统的散户型养殖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目前,湄洲市拥有4家水产品工厂化养殖企业,养育牙鲆鱼等名贵鱼种达2000多平方米。科技含量提高了,水产品的品质每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湄洲市水产企业通过“6·18”平台,与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如在龙须菜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水产养殖企业,通过建立育种和优良种植工程,龙须菜的病虫害大量减少,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2005年湄洲市各水产企业踊跃报名,纷纷要求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届时将有设施渔业循环水养鱼技术等12项水产养殖技术需求在会上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