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兴牧”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2004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狠抓关键环节,强化发展措施,着力推进我县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对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生产发展态势及特点
1、畜产品产量明显增长。
肉类总产达31165吨,同比增4.24%,其中牛羊肉产量达10150吨,同比增7.5个百分点,占肉类总产的32.6%。提高0.99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7916吨,同比增2.65%,禽蛋产量达1434吨,同比增3.76%,牛奶产量4920吨,同比增28.81%。
2、畜牧业生产受市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更显突出,农户的商品意识大大提高。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促进下,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58220头,同比减1.3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502头,同比增4.05%,出栏猪199065头,同比增2.65%(猪的存出栏一减一增,与年内养猪效益好有直接关系,且能繁母畜增加,占总存栏的9.80%)。牛存栏91049头,同比增6.04%,出栏牛68115头,同比增4.61%。奶牛及改良乳牛存栏达5167头,同比增9.12%,山羊存栏达140218只,同比减5.85%,出栏羊176337只,同比增0.64%,出栏禽1450613只,同比增1.6%。总体上看,受市场影响,畜禽出栏增幅明显大于存栏增幅,猪禽养殖呈现积极的发展势头,牛产业稳步发展,黑山羊稳中有降。
3、畜禽及畜产品价格回升。
2004年,我县畜牧业虽然受禽流感、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但整体畜产品产量增长,畜禽和畜产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扬,农民养畜仍获得较高效益。根据对县城集贸市场调查统计,我县年内畜禽产品市场活跃,畜产品供给充足,供需平衡,受粮食价格上涨和运输费用增加的影响,主要畜产品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尤以生猪价格增幅最高,仔猪年均价8.90元/kg,比上年增1.63元,增22.34%,最高达13元/kg,活猪全年均价7.97元/kg,比上年增2.15元,涨幅达36.96%,最高突破10元/kg,猪粮比价达1:5.57。出现上述情况除今年整体畜产品市场较好因素外,与前几年养猪效益差,部份养殖户转向投资,造成猪存栏下降,空栏等情况有一定关系,致使今年养猪效益大增,农民养一头商品猪获利180元左右,比往年增加50—100元。牛羊肉价格平稳,稳中有降,山羊出栏主要是今年以来外销受阻,价格回落,养殖户积极性受挫。肉牛价格已从前几年的“炒作型”逐步过渡到平稳发展的态势。由于冻改工作的扎实推进,配套技术推广有效开展,我县的肉牛养殖正向健康、快速的方向迈进。养禽业受外地禽流感影响,价格下跌,疫情过后,价格逐步回升,县内养禽业处于平稳发展态势。虽然养殖成本增加,但低于畜产品价格增幅较高,养殖户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增强了信心。
4、农民养畜效益提高,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畜牧业产值达3.53亿,同比增9.45%,占农业产值45.93%,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559.50元,增长5.3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43%,提高0.32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分析
1、政策与市场因素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了首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料和资金支持。当前,畜产品市场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趋好,农民愿意将手中的余粮和资金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这为转化粮食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理想途径。同时国家直接对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不断加大对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
我县继2003年肉牛冻精改良突破万头之后,2004年牛冻精改良又突破2万头大关,继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人工牧草种植推广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畜牧业规模化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2、农民养畜水平与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促进了畜产品流通。
随着畜牧兽医科技的不断普及,农民养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改变了养畜为肥田、耕地的传统意识,逐步向考虑比较效益,是否适宜自己发展方向转变。同时,经常进行市场调查,掌握畜产品市场动态,力争做到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畜禽适时出栏,从而有效促进了畜禽及畜产品的流通,使商品率、出栏率明显增长。
3、畜禽良种及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推广良种猪28214头,推广牛改20373头,推广禽86250羽,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县肉牛销往泰斗国、广西、景洪、昆明等地,肉猪出售到大理等地。
4、强化动物疫病防治,降低养殖风险。
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各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加强乡村防疫队伍建设,畜禽免疫密度不断提高,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牧业生产风险。
5、流通活跃、市场辐射广。
我县是滇西规模较大的牛羊活畜外销集散中心,永建河底街,大仓甸中等畜禽交易市场交易量大,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州、辐射滇西的大流通体系。同时,专业、半专业畜禽及其产品贩运户、经纪人业务十分活跃,对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畜产品流通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由单一的向沿海省市销售向西双版纳、丽江、广西、昆明等地内地省份及省内扩张。
6、群众防病治病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个别地方领导和养殖户对加强畜牧业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对畜牧业生产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防疫难、收费难、执法更难。在商品大流通的情况下,导致有些疫病有所抬头,大规模养殖的疫病风险依然存在。
三、存在的问题
全年我县畜牧业发展较为健康,当前,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老化,器械数量少、质量差、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畜种得不到更新,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同时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虽然总体上每年都有扶持,但涉及全县28万多农民,僧多粥少,资金不足成为农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效益的主要障碍。
2、饲养管理方式落后,规模化养殖比例小,影响了畜牧业比较效益的增长。
养殖品种多而不优,呈现“样样有一点,样样只有一点点”的状况,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畜禽产品加工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与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把我县畜牧业发展成为既富民又富县的产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3、奶牛饲养势头明显减弱。
由于奶牛价格下跌和厂方的收奶价格偏低,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给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4、畜产品流通渠道少,主要依靠活畜市场拉动,抵御风险能力弱。
我县城乡畜产品交易活跃,但缺乏大市场拉动,在黑山羊外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产业化步伐缓慢。
5、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严峻。
由于我县牲畜流通频繁,对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任务艰巨,在一定程度威胁着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6、牧草和饲料供给的发展滞后。
我县虽然有130多万亩广阔的天然草山草坡资源,但由于长期忽视可利用天然草场的管护、改良和建设,加之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破坏性开发、乱垦乱挖草场、乱采野药,造成毒杂草丛生,致使草地退化,产草量降低。同时,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利用率不足50%。 近几年来,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倡导舍饲养殖,但由于牧草种植面积少,牧草和饲料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舍饲养殖的要求,制约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今后应抓好的几个主要环节
根据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县实际,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全面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领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畜牧业的劲头不能松。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把畜牧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晋升任用的主要依据,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紧密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畜牧饲草饲料部门要重点抓好饲草饲料基地建设,要重点解决饲草料青贮、收割、粉碎机械、挤奶机械等的推广。水利部门要重点抓好养殖小区人畜饮水、饲草料基地灌溉、牧区改水等工作。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努力增加畜牧业项目所占比重。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解决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允许养殖户在房前屋后搭建畜禽棚圈等临时设施并减免收费以及畜禽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用地问题。科委、科协要加大畜牧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及农牧民培训等工作的力度。财政、金融、税收等部门要在资金投放、税收优惠等方面多向畜牧业倾斜。工商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在规范畜产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定执行畜产品标准等方面切实履行好职责,全县有关部门都要为畜牧业加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突出特色和优势,将其做大做强。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入世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草食畜方面,我县作为全省商品牛羊基地县,特别是优质肉牛和黑山羊生产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肉牛冻精改良已深入民心,群众有着传统的饲养牛羊习惯,加之有一定的种草养畜经验,为发展草食畜创造了一定的基础。今后应从规划、政策、措施、资金、技术和精力等环节上将优质肉牛、黑山羊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将其做大做强。要抓住省州将我县列为全省商品牛羊外销基地县的机遇,大力发展肉牛、黑山羊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牛羊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牛羊产业竞争力。重点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大力发展肉牛、肉羊适度规模饲养,引导中高档牛羊产品的开发,凸现我县畜牧业的个性和特色,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新格局。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县要抓住国家和省增加畜牧业投入的有利时机,按发展思路项目化,项目可行化,措施具体化的要求,做好项目储备、论证、申报和实施工作,积极向中央和省、州争取项目扶持,做到年年有项目实施,年年有项目储备,同时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争取更多的项目投入。从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的扶持力度入手,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制定更适宜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促进作用。
4、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贯彻落实“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从组织上、机制上保证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管理,重点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强力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管,深入贯彻落实全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会议确立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强化动物疫情测报与管理,提高动物疫情科学防治水平;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切实搞好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充分发挥全省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在控制疫情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坚决杜绝外来疫病的传播;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病害动物、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和逃避、抗拒检疫等违法案件。按照国家要求,力争使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率、外调牲畜免疫标识查验率、屠宰检疫率和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持证率都达到100%。
5、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增强畜牧业社会服务功能。
一是加大对农户的技术技能培训,注重观念和理念的引导。对于农民的培训,不仅要注意加强畜牧兽医科技的培训,更要注意加强非农技术技能的培训,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畜牧业理念,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养畜禽的实用技术,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科学养畜禽技术、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加强对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对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分期分批进行轮训;通过外出培训、脱产学习、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环境,更新设备和器械,为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加强黑山羊育种场更新改造,规范完善乡村改良站点;四是积极推进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首先抓好县级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向乡镇推开,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努力实现县、乡、重点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畜牧业信息化体系,着力打造数字畜牧业。
6、进一步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培育和扶持一定规模标准化养殖户(场)。
克服“小而全”的旧的生产经营理念。根据国家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扶持一些规模养殖户、标准户,实行改厩、种草、青贮氨化四配套,并按要求开展改良和计划免疫,推动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宣传的扶持合作社、小区、托畜所等组织,发展牧草种植专业户、畜牧托养,效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合理配置资源,发发挥资金、技术、场地、劳动力的的互补作用。
7、重视和培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突出“三个强化”,即强化“龙头企业”,强化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之所以要强化“龙头企业”,是因为我们有的“龙头”太小,尚未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打造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航空母舰”,要扶持一些重点企业,培养畜牧产业化的排头兵。要继续扶持产业化经营大户发展,做到政策上扶持,环境上宽松。同时,也要引导经营大户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自觉调整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共存共利,双赢发展。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经济投入。
依靠我县的畜牧业资源优势、生产成本优势、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制定切实优惠有一定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外县内外一批有资金实力、有生产能力的种养业主、企业家到我县投资开发特色畜产品深加工。
9、积极开辟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广良田种草。
以稻草轮作、烟草轮作,开展套作、间作,坝区以良田种草为主,青贮玉米为辅,山区应以青贮玉米为主、良田种草为辅,“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积极推广青贮、氨化饲料,提高种秸秆利用率。
10、进一步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
以畜种改良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胚胎移植等繁育新技术,继续推广普及快速育肥、暖棚圈养、冬羔生产、畜禽高产模式化饲养管理、良田种草、配合饲料、疫病综合防治,以及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养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