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可利用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增加、人类对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要求我们更加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畜禽品种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我省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对于促进畜牧业高效、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根据《江西省畜牧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江西省农业良种产业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对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作出规划。
一、我省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现状
(一)我省现有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状况
根据八十年代初全生的需求年品种资源调查以及后来的补充调查,我省现有32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地方猪种8个,分别为玉山黑猪、杭猪、乐平花猪、滨湖黑猪、赣西两头乌猪、赣中南花猪、赣东黑猪、东乡花;地方鸡品种7个,分别为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崇仁麻鸡、余干乌黑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康乐黄鸡、宁都黄鸡;地方鸭品种两个,分别为大余麻鸭吉安红毛鸭、地方鹅品种4个,分别为兴国灰鹅、丰城灰鹅、莲花白鹅、广丰白翎鹅;地方牛品种有6个,分别为吉安黄牛、广丰黄牛、锦江黄牛、滨湖水牛、信丰山地水牛、峡江水牛;地方羊品种2个,是广丰山羊和赣西山羊;地方兔、峰、犬品种各一个,分别为万载肉兔、中蜂、江西大放肉狗(中蜂、地方肉狗非品种概念,目前尚未研究其品种分类)。
江西地方畜禽品种的分布和数量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分布广、群体数量大、在畜牧生产中纯种繁育或作为杂交母本使用,如牛、羊、兔、蜂犬等畜种;一种是分布较广、群体数量较大,生产中作为纯种或杂交亲本使用,但有被迅速杂交化的危险,主要是家禽品种;还有一种是过去曾作为纯种繁育或杂交的当家品种,但由于盲目杂交,目前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性保护,主要为地方品种猪,除杭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3个品种社会上还有少量分布外,其他品种只有保种场保留60-100头,有的只有20头。
江西地方品种资源比较丰富,许多品种具有突出的特征特性。玉山黑猪猪肉甜、嫩、香,六十年代曾作为贡品调往中南海,肉质测定表明,其甜、鲜氨基酸和芳香脂肪酸、肌苷酸高于外来品种几十倍至上百倍,同时也显著高于其他一些地方品种猪。修水杭猪在当地农村极其低下的饲养水平条件下可以达到每年2.5窝。泰和的丝毛乌骨鸡具有“桑冠、缨头、绿耳、胡须、丝羽、毛脚、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是国际标准品种,其药用价值得到广泛应用,肉嫩,呈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和国内其他地方品种。主产于广丰县的白耳黄鸡,不但具有“三黄(羽、喙、脚)一白(耳)”的外貌特征,而且产蛋多(核心群500日龄产量200枚)、蛋大(每枚54克)、肉质好,是培育小型蛋鸡的良好遗传素材。万载康乐黄鸡、宁都黄鸡、崇仁麻鸡因其肉嫩味美而畅销省内和沿海市场。东乡黑羽绿壳蛋鸡、余干乌黑鸡因其突出的特征和营养价值得到消费者青睐。大余麻鸭、吉安红毛鸭因其色、香、味、行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而成为加工板鸭和烤(卤)鸭的优质原料。滨湖水牛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对血吸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二)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开发的初步成果
1992年施行《江西省种畜禽管理条例》,对畜禽品种资源管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各地根据区域规划建立了一批品种资源保护场,目前全省建立保种场18个,地方猪和大部分地方家禽品种都由保种场实行保护。
经过全面普查和补充调查,基本查清了全省畜禽品种资源的基本情况,2001年由江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江西畜禽品种志》。
品种选育和改良取得显著效果。乐平花猪、白耳黄鸡、崇仁麻鸭、余干乌黑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吉安红毛鸭等一批猪、禽品种经过选育,品种得到提纯,其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利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新品系,如南昌白猪、赣州白猪、景黄鸡、白凤鸡等。我省每年改良牛10万头次,地方猪、羊、禽等畜种的杂交改良和利用也得到普遍推广。我省对地方畜禽品种开展了遗传标记测定、肉质测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为品种的科学分类、了解品种特点以及进一步开展中质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利用地方畜禽品种开发的传统加工产品有南安板鸭、安福火腿、袁州皮蛋、乌鸡白凤丸、乌鸡酒等,新产品有景德板鸡、麻鸡酱油、黄禽烤鸭、乌鸡精、乌鸡春酒等。全省利用地方畜禽品种开发有上百个加工系列产品。畜的地方畜禽品种的饲养和开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和县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泰和县的乌鸡、崇仁县的麻鸡、宁都县的黄鸡、兴国县的灰鹅等。
(三)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对待地方畜禽品种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如认为外来品种才是良种,地方品种就是劣种;有些地方能够品种直接经济效益不高或暂时没有效益,认为保护地方品种就是保护落后的生产力等等。对于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在生物多样性、调整农业结构培植优势产业、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普遍认识不足。
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国家和省里制定了一些政策性法规,但缺乏相应可操作的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执法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工作,短期内出不了“政绩”,因此在人、财、物等方面很难得到保证,难以达到保护目的,致使一些地方品种濒危、一些地方品种消失。
对地方畜禽品种的种植研究不够深入,虽然对一些品种进行了生理生化、肉质、遗传标记的测定,但对各品种的评价不全面、不系统,对其特征特性了解不多,品种资源的遗传特性未被充分认识和重视,给保护和开发工作带来困难。
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有些县市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不重视,对一些有前景的品种开发没有列入增加农民收入和培育支柱产业的计划,有的仅停留在资源的简单利用阶段,有的虽进行了产品深加工,但未做强做大。
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认识不到位,对于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科研等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畜禽资源场建场时间早,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低,选育和开发能力差,缺乏发展后劲。
二、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目的意义
(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人类关系最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1992年6月,有167个国家在巴西利里约热内卢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政府在公约上签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对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
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一些在当前看来被认为是生产性能不高、无特异经济价值的品种,其蕴藏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往往是巨大的。从水稻“野败”型资源的发现及其利用所产生的效果表明,一个物种就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生物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搞好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是提高遗传育种水平和生物技术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护人类社会长远的食物供给与安全,保证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畜禽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繁殖控制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禽个体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少数一些经强度选育的高产专门化品种(系)已经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品种,使得地方品种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面临着全球性的畜禽遗传资源枯竭危机。这些高产专门化品种(系)在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也由于连续定向选择,使得品种(系)内、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越来越窄,最终将导致选择极限,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疫病风险(品种单一化后对某些易感疫病容易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对畜禽产品种类和质量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由吃“洋鸡”到吃“土鸡”就是典型的例子),曾经在选择过程中所淘汰的遗传特性往往重新成为人们追求得目标。因此,价钱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实现合理、有效、持续利用,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具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培植我省畜牧业产业优势,提高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畜禽及畜产品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既面临新的机遇,更面临现实的挑战。畜牧生产中大多数引进品种,适应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经营,我省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优势,与国内经济发达和畜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也没有优势,竞争力不强。未来的竞争,既是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的竞争,也是资源的竞争。我省许多地方品种(包括适应我省饲养的其他省份地方品种)不仅具有繁殖力高、成熟早、肉质好、风味独特及药用价值等优良特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在饲养方式上更加适合我省省情。
我省地方鸡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其类型多、特点突出,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水禽生产不但地方品种优势(含从省外引进的一些地方品种),而且水网发达;牛、羊等草食家畜,通过引进品种进行改良本地品种,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草地资源,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配套系选育,能充分挖掘应用地方猪肉肉质好、繁殖力高、抗病性强等特点。所有这些,都时加入WTO后培植我省畜牧业产业化优势、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具有特殊风味、药用保健功能以及能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的畜禽及畜产品的需求量日见增加。许多畜禽新品种的良好素材。搞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畜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地方畜禽品种(含其改良品种)的饲养和开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饲养一羽地方鸡可获利1元~3元、一羽肉鹅10元~20元、一羽肉鸭3元~5元、一羽蛋鸭10元~15元;饲养一只肉羊可获利100元以上;饲养一头杂交肉牛可获利500~800元。2001年全省出笼家禽2.7亿羽(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约占90%)、出栏肉牛70万头、出栏肉羊70万只,地方品种的饲养和开发是畜牧业增收的亮点,占农民增收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相对于外来品种而言,地方品种的饲养和开发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技术和资金相对较低,规模可大可小,较适合农民适度规模饲养,其新产品加工也较适合民间中小规模投资。
三、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保护目标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我省畜牧业生产实际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根据地方品种的濒危程度、利用状况、突出特性等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加强种质研究,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加快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我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⒈ 重点保护原则。目前重点保护处于濒危状态的地方猪品种和由于大面积杂交利用造成血缘混杂的地方家禽品种。经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推荐,重点保护以下17个地方品种(省级地方畜禽保护名录):玉山黑猪、杭猪、乐平花猪、滨湖黑猪、赣西两头乌猪、赣中南花猪、赣东黑猪;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崇仁麻鸡、余干乌黑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康乐黄鸡、宁都黄鸡;大与麻鸭、吉安红毛鸭;兴国灰鹅(丝毛乌骨鸡和白耳黄鸡已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⒉ 理论创新原则。对于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理论和方法,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数量遗传原理,确定每个品种的合理保存数量和有效保护方法,对具备保存数量的品种进行重点保护,另一方面要充分估计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尽可能多地保存现在处于濒危状态的品种。
⒊ 现有条件原则。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目前我省经济欠发达,各级财政比较困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保护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我省畜禽良繁体系的基础,主要利用各地畜牧良种场的基础设施,如江西省生物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在建)等,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⒋ 保护利用原则。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保护和利用结合,以利用促保护。正确处理目前和长远利益关系,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
⒌ 多方投资原则。基础群的保护、种质的研究、动态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开发利用主要利用其他渠道资金。
(三)保护目标
2002~200年:确定重点保护品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护长和保护区.研究相应的保护方法,明确各方面的保种责任,确保资金、人员、技术到位,随时掌握品种资源状况。继续开展种质资源研究,为建立资源评估体系奠定基础。开展国内国际技术交流,初步建立种质资源信息网络体系。
2006~2015年:深入开展种质研究,建立主要畜禽种质资源评估体系;建立畜禽种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随时掌握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完善畜禽种质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畜禽品种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建立主要畜禽种质资源原地、异地、活体、冷冻保存等不同方式的保护体系;建立畜禽种质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体系,培育大型育种公司和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重点项目和建设内容
根据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实际情况和财力,“十五”期间,我省地方那个畜禽品种哦该资源保护工作重点建设以下项目和内容:
⒈ 资源场和保护区建设
“十五”期间的保种工作重点将围绕省级保护名录开展。
(1)完善种猪资源场7个,分别在玉山、修水、乐平、万安、南城、星子、上高等县市实施。
(2)完善种禽资源场10个,分别在泰和、广丰、兴国、宁都、崇仁、万载、余干、东乡、大余、吉安等县市实施。
(3)杭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以及10个地方家禽品种的中心产区要划定保护区、保种场和保护区相结合。
(4)资源场须有栏舍等基础设施,防疫条件好,场长、技术人员到位。保存数量:地方母猪60头以上,公猪6头以上,3个以上血缘;地方鸡1000套以上,20个以上家系;地方品种鹅、鸭500套以上,10个以上家系。保护区建立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地方猪的保存数量200头以上,地方品种家禽1000套以上 ,在保护区内禁止杂交或在严格监控下有序杂交。
资源场建设主要是扩建栏舍、购买仪器设备等。
⒉ 进行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跟踪调查,掌握资源变化动态信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动态信息数据库;根据种质研究进展,从遗产基础上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特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长期的评估。
建设内容主要仪器设备购置、计算机网络建设等,建设单位为江西省种畜种禽管理站。
⒊ 建立地方畜禽资源种质检测中心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细胞等不同层次水平上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进行测定,分析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特性,确定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科学保种和开发提供依据。
建设内容主要为仪器设备购买,建设单位为江西省重点生物实验室(江西农大动科院内)
⒋ 建立地方畜禽品种基因库
建立地方鸡品种资源保种库。应用小群体继代保种方法,保存我省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等7个品种,每个品种的基础群300套。
建设内容为引种、栏舍改造、购买设备等,建设单位为江西省家禽育种中心(江西乌鸡研究中心)
建立冻精、胚胎基因库。应用超低温生物冷冻技术,研究地方猪、牛、羊的冻精和胚胎技术,以达到长期贮存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目的。
建设内容为添置仪器设备,建设单位:江西省胚胎移植中心、江西省重点生物实验室。
五、投资需求和筹资渠道
(一)投资需求
⒈ 资源场和保护区建设1500万元。主要用于现有17个重点资源场的栏舍扩建、仪器设备购买,增强保种能力和发展后劲,每个场50~200万元不等。
⒉ 遗传资源评估和监测中心建设50万元。主要购买计算机设备和有关软件。
⒊ 种质检测中心建设50万元。主要完善相关仪器设备。
⒋ 基因库建设100万元。主要用于引种、改造栏舍。购买仪器设备等。
⒌ 保护费用,每年150万元。主要用于资源场和保护区保种补贴、性能测定、选种育种、动态监测等。
合计一次性投入1700万元,每年维持费用150万元。
(二)筹资渠道
⒈ 资源场和保护区建设资金主要从中央、省级基础建设项目和畜禽良种工程资金中解决。
⒉ 种质检测中心建设资金从有关科技项目中解决。
⒊ 基因库建设从财政资金和良种产业化项目中解决。
⒋ 遗传资源评估中心和每年的保护费用拟从财政资金中解决。
六、保障措施
(一)扩大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加大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畜牧科技工作者和畜牧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地方畜禽品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培植产业优势,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开发新的产业的重要资源。使大家认识到目前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形势非常严峻,一部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濒临灭绝,资源保护工作与加入WTO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性,各方面共同努力,使我省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落实政策。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就具体保护单位而言主要是社会效益,工作有相当难度。目前,地方主管部门的领导变化比较频繁,保种单位的人员也常有变动,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现象,对保种工作非常不利。为落实保种责任,省级主管部门与县级主管部门、保种单位及相关单位签订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合同(责任状),明确各方的职责,使资金、人员、技术落实到位,同时做到人员变动时能搞好任务交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三)加强立法。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讲要依法保护,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省人大颁布了《江西省种畜种禽管理条例》,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提出了总的要求,但从实际工作来看还不尽完善和具体,没有明确有关方面的责任,应加快这方面法规的制定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二是确定畜禽品种资源分级保护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个人实施资源保护的权责利;三是规定品种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防止畜禽品种资源的破坏或流失境外。
(四)增加收入。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是政府行为,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品种保护、资源开发、种质研究等方面的费用支出。首先各级财政应增加畜禽品种保护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其次,良种产业化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要加大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第三、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外社会力量投资进行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第四、对于利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的大型育种公司和加工单位,在上市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五)深入研究。继续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的形态、生理、生化、肉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了解地方品种的特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地方畜禽品种的遗传特性。制定各品种的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有效的保护。搞好地方品种保护责任人员,特别是保护场技术的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我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水平的提高。
(六)加快开发。在搞好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以开发促保护。对于地方品种猪,结合我省开展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培育含地方猪血统的品系,在商品生产中推广配套系生产,改善肉质、提高总产仔数;利用地方猪研究新的杂交组合,生产安全肉、风味肉,创立绿色品牌,以开拓市场。对于地方品种家禽,加快研究推广配套系生产,以适应高、中、低档以及鲜销和加工的不同需要。对于地方品种牛、羊等品种,目前主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加快改良利用步,根据市场的不同需要,研究推广不同的杂交方式。
建立和完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产业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研发体系,加强新品种(系)的培育,加快新的加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二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按照优质、安全、绿色等要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建立和完善产品加工体系,努力培植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的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建立和完善新品种、新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包括批发市场建设、市场信息体系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目前重点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网络等,中长期要考虑建立我省自己比较完善的畜禽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体系,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七)搞好协作。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畜牧部门应做好规划的实施,加强对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应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计划部门应将保种场和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基础建设计划,改善保种场的基础设施,提高其发展后劲;农业开发部门应将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列入农业综合开发之中,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科技部门应加强畜禽种质资源研究的支持力度,为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奠定基础;环保部门应将畜禽品种资源作为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江西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顾问:罗明 江西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赖以斌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主任:张忠平 江西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
副主任:黄峰岩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曾志明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调研员,高及畜牧兽医师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孔汉口 江西省农业开发办助理调研员
孙汉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刘学艺 江西省环保局自然处处长
刘亮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副主任科员
张忠平 江西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
严卫 江西省人大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跃远 江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
罗明 江西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周畅 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农业处副处长
娄佑武 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兽医师
钟新福 江西省种畜种禽管理站站长,高级畜牧兽医师
徐金星 江西省农业厅计财处处长
黄路生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黄峰岩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曹银发 江西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
谢金防 江西省畜科所所长,副研究员
曾志明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调研员,高级畜牧兽医师
赖以斌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欧阳汝钧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