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渔业经济增长较快,水产品年总产量已达4700万吨,人均占有量也达37公斤。但相当数量用于出口,或被集中消费、集团消费,家庭消费人均占有量尚不足14公斤,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之点还是与我们的水产品消费习惯有关。中国人一般爱吃活鱼、冰鲜鱼或盐渍鱼,这种以原条鱼为主的消费方式,相对于国外一般食用经过工厂加工的鱼段、鱼块或鱼糜制品,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带来冷藏运输压力,加大了供给成本,限制了市场发育;二是增加家庭劳动强度,从买鱼到做鱼,每道工序都不能少,鱼头鱼刺等下脚料还得白白扔掉,难以集中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三是带刺吃鱼给老人儿童造成的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传统吃鱼法不外乎清炖、油炸、红烧等,这也造成了蛋白质流失,而且成顿吃鱼也无法做到经常适量地摄取营养。如果食用经过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就可以随时吃鱼,做到少吃多餐。所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改变吃法,原条鱼已经从餐桌上消失30多年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加工的净鱼肉,或是经过深加工的鱼肠、鱼饼、鱼糜等产品。现在,不少消费者还有个认识误区,以为吃活鱼比吃冷冻鱼好、吃原条鱼比吃加工鱼好。其实,现代化海上捕捞完全实现了一条龙作业,鱼品鲜度绝对有保障。此外,因为有了先进的保鲜设备和工艺,加工鱼也不再用任何添加剂了,全部采用物理方法制成。国外更是流行罐头等真空包装食品,这种工厂批量加工鱼制食品定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营养成分,而且可避免原条鱼敞开式运输容易发生的二次污染。这些产品应该逐步成为我国消费者的首选。
如何引导国人更新饮食观念、科学摄取营养、合理消费鱼品,真正与国际鱼品消费时尚接轨?笔者认为,有必要更新传统的吃鱼概念,提倡经常、适时、适量地吃鱼,多吃大洋深海无污染鱼,多吃工厂化精加工制品鱼,多吃达到国际卫生标准的品牌鱼,也就是要“吃营养、吃健康、吃方便、吃文化”。这一观念是对那种以“大饱口福”为乐事、以“吃风味、吃鲜活、吃特产、吃习俗”为特点的传统吃鱼习惯和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水产品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