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化肥和农药是农业丰收的保障。但是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从今年起山东省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将进一步受到限制:两湖一河流域(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开展农田两减三保行动(减少化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初步计划从今年起利用三年的时间,将两湖一河流域12市的化学农药用量比现有水平减少40%,使高产粮田、瓜菜田等重点区域氮肥使用量减少30%。今年的阶段目标为,力争使小麦亩均施氮量调减到12公斤左右,玉米亩均施氮量调减到10公斤左右,保护地蔬菜亩均施氮量调减至40公斤左右,施磷量调减至20公斤以下。
据介绍,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今年同时启动五项工作:农业面源污染调查、重点区域定位监测、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立法调研、农业野生植物的普查与保护、外来入侵生物的普查与灭除。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对于与农业相关的生态问题,正在给予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农业生产也会污染环境
据环保部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经成为继工业、生活污水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对水源污染的份额一般达到1/3左右,严重地区达到50%以上。
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张汝安站长认为,农业面源污染,实质是农业环境污染。
有关资料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我省耕地面积是全国的1/20,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加重。近年来,我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00多万处,有些养殖场集中污染超过了环境容纳能力,使周围的水变黑,空气变臭。三是秸秆资源利用需加强。据测算,目前,我省每年秸秆剩余2000多万吨,如进行青贮,可养奶牛300万头,年产奶1200万吨,总收入160亿元;如养食用菌,可年产1000多万吨,总收入可达200多亿元。四是农地膜污染潜在威胁增大。据了解,我省农地膜覆盖面积每年在300万亩以上,使用量大约100至150吨。当每亩农田残膜达2.4公斤时,小麦可减产7%、玉米减产8%。
工业对农业的污染也呈不断发展之势。据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统计,其中污灌水造成的污染占了71%。
保护生态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
面对上述问题,省农业部门2002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2004年制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去年年底又制定了《两湖一河流域农田两减三保行动计划》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方案》。
省农业厅生态农业处钟树明处长介绍,我省生态农业起步早,在生态建设方面已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和模式。如“上粮下渔”模式,观光生态农业,“猪—沼—果(菜)四位一体”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等。
为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省里连续两年在安排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时,给予了重点倾斜。到目前,全省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达到了43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5个,覆盖面积4600万亩。
5月中旬的一天,在苍山县益丰园的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黄瓜、西红柿果实累累。承包户告诉记者,这里的蔬菜用上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一亩大棚不但可消耗7亩的大田秸秆,而且可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增加产量近50%,一个冬暖大棚就可增加收入2000元。
在临沂华盛江泉集团,分两期建设的大型沼气工程,不仅消除了猪场、肉联厂对南涑河的严重污染,而且使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工程日产沼气3000立方米,使公司职工和沈泉庄居民全部用上清洁能源。仅此一项,年节支增收240万元。
据了解,到去年年底,像华盛江泉集团这样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全省共发展了28个。而户用沼气累计建设48万余户,其中,近4年就新增沼气池12万户以上。老百姓称沼气池为“烧不完的煤气罐,填不满的垃圾场,使不完的肥料厂”。
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省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提高农产品质量相结合。到2004年底,全省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达到1100多个,基地面积1200万亩,有21个县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果品)生产或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县。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