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国外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31  
     国外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据国际贸易中心(1TC)报道,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7年的52.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亿美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9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额的1.2%,预计2008年比重将达25%。除德国外,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生态食品销售量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沙、埃、澳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借鉴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地理自然条件方面比中国西北地区差得很多,例如沙特、埃及两国沙漠面积都占到国土面积的90%以上,但沙、埃两国非常重视沙漠地区的开发治理工作,近些年来已在沙漠治理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再如澳大利亚,其沙漠和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35%,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然而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对沙漠地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1.积极推广科技生态农业建设

    从沙特、埃及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建设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

    (1)利用大规模效应,大力推广科技生态农业建设。沙特、埃及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建设沙漠绿洲,发展生态农业,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沙特的拉吉赫农场,还是埃及撒哈拉沙漠的阿维乃特农场,其规模都很庞大,因此这些农场在农作物的种植、良种培育、肥料施撒、产品深加工、人力及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方面,都可进行最科学的组合与分工,使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大型农场的运作,被应用到生产过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充分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沙特、埃及两国在推行新型农业技术上,无论是国家的大型农场,还是私人企业承包的中、小型农场,都特别注重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即:农林作物斗产出粮食或水果产品秸秆转化饲料喂养动物产出肉食动物粪便转化肥料肥料又返回农田。这种良性循环的农业作业方式,大大发展了有机农业,避免了以往农业中无机肥料、农药过量使用所造成的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沙特、埃及两国使用新型农业技术的农场的最突出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产值高、生产利润高,并且用生态农业生产出的无公害农产品,其营养、色泽、品质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地处中东地区的沙特与埃及,由于降水稀少、地表水资源极度缺乏.加之夏天地温高、植被不宜成活等特点,使得在生态环境建设时,采取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的治理方针。如修建蓄水池,尽可能截留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然后根据所蓄水量,采用节水灌溉的方法来种植相应面积的草木植被,使之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然后在易成活区域所种植被成活稳定后再逐步向难处发展。沙特每年治沙绿化投资约3000万美元,按国土面积和沙漠化程度来看投资量并不是很大,其目的就是避免不顾客观因素,大面积种植草木,因浇灌、管理能力不到位,最终造成大量栽种植被死亡。

    澳大利亚以环境保护为基点,建立农林牧和粮林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作体系。澳大利亚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尤其强调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为此,澳大利亚各地针对降水、土壤肥力、气候特点等,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系统模拟和试验研究,普遍建立了粮草作物轮作种植制度。在这种轮作系统中,由于引入高产、优质、抗旱、抗病的豆科作物和牧草,通过合理轮作,收到了水土保持和培养地力的双重效果。与此同时,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增强土壤地力恢复,推广种植业的轮作体系与林业、畜牧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构成粮、林、饲的合理三元结构,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水资源管理,应用旱地节水技术

    沙特、埃及两国的沙漠面积都占到国土面积的90%以上,水资源极度缺乏,但两国政府非常重视沙漠地区的生态治理工作,其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积累了以下一些经验: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发展农业和生态治理都离不开水,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特别强调发展新型节水型农业和实施节水科技生态治理,大力推广节水喷、滴灌技术。②水资源的管理有严格的法规制度。两国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对水资源的管理都建有相应的法规,绝对禁止私人和公司对水资源的胡乱开采,特别对地下水的管理更有严格的监控措施。③微电子调控技术在供水、节水灌溉上的普及使用。沙特、埃及两国很多现代化的农场,其旋转喷灌装置都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在滴灌设备中对其成套滴灌系统的进出水量、过滤、加肥等也实际了计算机控制,既减少了水、肥的浪费,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④输水防渗技术的普及使用。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大陆之一,年平均降雨量470mm,且时空分布不均,有近40%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50mm,并且其河流稀疏,无流区面积较大。为了限制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①鼓励农场改造灌溉渠道,推广应用先进的微喷、滴灌节水技术,以改变传统灌水方式。②鼓励种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对种树农场提供相应的补助。③严格用水配额,不允许农民私自建坝拦水。④政府出资鼓励科研机构进行节水技术的研究,对节水技术和产品实行产业化开发。

    比较沙、埃、澳的旱地节水措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积极开发和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二是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或政策措施。

    4.科研服务体系健全,重视科技人才培训和技术示范

    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农业科研及应用推广体系。一是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院,主要从事农牧业基础性理論研究;二是联邦及各州农林渔业部的研究和推广机构,从事农牧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三是高等院校,主要推进农业适用技术产业化。三个层次的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培育出一套先进的从理论研究到技术产业化的系统流程。同时,十分重视提高农牧业的科研水平,因地制宜培育优良品种。此外,众多科研机构为农场主提供技术服务和示范,为农场主提供农牧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所需的各种服务,使农场主可以了解到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从而促进了农场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三、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性

    中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大陆腹地,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km2,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划分为内陆干旱、半干旱草原及黄河流域3大区。西北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大量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得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危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西北地区的灌溉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除设计标准低外,当前已经严重老化,供水能力、效率十分低下,渠系利用系数通常仅为0.4左右,根本得不到原设计能力的50%,加之农业灌溉多采用自流式大水漫灌,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普遍存在跑水漏水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②草场经营粗放,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草场系统生产力和载畜能力严重降低;③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西部地区发展的落后,和与东部地区所存在的差距,首先是由农业所造成的,可以说,东西部地区最大的差距在农村。要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西部建立一个发达的农业。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结构相当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因素,因此,要缓解西北地区农业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协调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必然立足于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背景,发展生态农业。

    四、吸取国外生态农业经验,加强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由于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的地理自然环境与西北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总结和借鉴它们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从中得出启发,特对西北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科学的生态农业发展观

    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居于内陆地区,不仅信息闭塞,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固守传统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短时期内很难接受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经营方式。因此,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农村经济发展观,提倡和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竭泽而渔”的经济增长方式,应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于农业发展之中。

    2.发展生态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科技推广相配套

    通过分析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的生态农业经验,不难发现他们都善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十分健全,部门分工明确。相比之下,中国西北地区科技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体制不健全。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要在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因此,首先需要政府建立专项资金,组织科研、教学、设计部门深人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前瞻性研究;其次,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新技术及其适用技术的应用,如绿色耕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等;最后,提高转化优势资源为经济优势的科技产业化能力,进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平衡。

    3.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天然草地、林地的数量对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澳洲的天然草地占全国总面积的55%,居世界第一,是其生态农业发展的强大后盾。中国西北地区沙漠与荒漠面积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对农业发展阻碍甚大。为此,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非常必要,因为其具有巨大的水源涵养及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应先草后林,林草结合,因为一般种植牧草后,半年内就可覆盖地表封定土壤,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对幼林的抚育也有良好的效果。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要注重培植后续产业,增强发展林业的后劲,增加农民的收入,避免农民在退耕以后因丧失基本生活保障而复耕。

    4.建设沙漠生态绿洲,发展绿洲生态农业

    在于旱的沙漠地区,可以吸取沙特、埃及两国的经验,采用节水灌溉的方法种植相应面积的草木植被,进行生态绿洲建设。沙特、埃及两国在生态绿洲所建设的生态农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因为这些农场无论在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良种培育、肥料施播、产品的深加工、人力及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都可进行科学的组合和分工,使最新农业科学成果及新技术通过大型农场的运作,进行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巨大。对此应该充分借鉴,为我所用。

    5.建立以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m3,仅占全国总量的5.84%,属于严重的缺水地区,但其农田平均每667m2实灌定额达671亿m3,比全国平均高40%。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势在必行。其主要措施包括:采用经济灌溉定额确定的灌溉制度;灌溉区推广渠道防渗;井渠结合,实现地面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推广喷灌、滴灌和微喷技术;采用节水的耕作栽培技术等。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刘渝 张俊飚 

    《世界农业》2005年第3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