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在世界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名录中排名列第四位。民猪具有产仔数多、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良特性。以民猪为亲本培育形成的哈白猪、东北花猪及三江白猪曾为我国的养猪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的培育品种中有突出的影响。八、九十年代,以民猪为母本的二、三元经济杂交方式广泛应用,对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生猪生产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等引入品种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民猪的应用范围相对缩小。大范围的经济杂交的应用,致使民间已经很难找到品种特征明显的民猪个体,民猪品种资源的保存不得不依赖于保种场。在重多的保种方法中,活畜保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因此,在保种过程中,对民猪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发掘民猪的优良种性,是保种题中应有之意。
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是民猪的突出优点。民猪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 14.6 头,双月窝断奶成活仔猪数 12.05 头。民猪能采食大量青粗饲料,在零下 20 ℃ 和零上 30 ℃ 的温度下无须采取任何防寒、防暑措施仍能正常繁殖与生产。民猪肉质坚实,肌肉颜色鲜艳,肌间脂肪含量高,大理石纹分布均匀,无 PSE 肉发生。民猪良好的生产性能、较强的适应性、优良的肉脂品质是其它品种无法比拟的,其保种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与培育猪种和引入品种相比,民猪的肥育性能相对偏低,但在我国地方猪种中,民猪是生长较快、瘦肉率较高的品种之一。民猪生长肥育期的日增重 550 克 ,饲料报酬 1 : 3.75 ,瘦肉率 48% 。
兰西县种猪场是国家级民猪保种场,建场以来,在民猪的科研、推广和品种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本地和周边地区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场初期,民猪保种群的规模较小,随着保种工作的开展,民猪群体规模曾一度扩大,基础母猪群头数最多时曾达到 200 头。近年来,由于民猪市场的急速萎缩,保种费用的不断增大,给保种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缩减群体规模成为维持保种场正常运转的唯一选择。目前,民猪保种群共有种猪 120 头,其中基础母猪 66 头,种公猪 18 头,后备猪 56 头。一般说来,群体规模的缩减会增加遗传漂变的几率。在缩小民猪群体规模时,采取减少母猪数量,适当增加公猪数量,增大公、母猪比例,而群体总体规模缩减的办法,降低了群体规模缩减对群体有效含量的影响。民猪群体近交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内,群体近交系数的变化速度增加不大。但从长远来说,如此小的群体规模很难取得很好的品种资源保存效果。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考察或评估群体规模缩减带来的影响,但是群体规模过小时,淘汰有害基因所带来的群体遗传变异的损失会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严重影响保种的目标。因此,扩大群体规模是民猪保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家的统一保种规划,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和兰西县种猪场的现有条件,我们制定民猪的保种方案如下:
一、保种目标:
1 、保种方法:
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考虑,可以是基因的保存、基因组合的保存、性状的保存或品种的保护。保存的方法可以是活体畜群保存,冷冻胚胎保存和冷冻精液保存。就猪种资源保存来说,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活体畜群保种。民猪的保种仍以活畜保种为主,未来在条件与技术成熟时,可以考虑活畜保存与冷冻胚胎、冷冻精液保存综合应用,以提高保种的可靠性。
2 、评价指标:
保种的目的在于保存遗传变异,保护优良种性,以备将来利用。在尚无经济技术上可行方法从基因或分子水平来检测遗传变异及其变化的条件下,只能从控制近交系数增量上来减小基因或遗传变异丢失的可能性,从表型变异的变化来估计遗传变异的变化。
对保种群体来说,要很好地保存遗传变异,群体的年近交系数增量应控制在 0.2%~0.5% 的范围内。以民猪群体现有的规模和结构,近交系数增量高于这数值,计划在五年后,使民猪保种群的近交系数增量达到 0.5% 以下。
受近交的影响,民猪保种群的繁殖性能有所降低,表现为产仔数的下降和弱仔比例增大导致的仔猪成活率的下降。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虽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生产上的损失,但遗传上来说并无改进。今后五年,计划通过扩大群体规模,降低近交系数增量,并配合适当选育,使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 12.2 头,经产母猪产仔数达到 14.6 头,经产母猪产仔断奶成活达到 12 头以上。
抗逆性和肉质的变化的短期效果难以评价,从较长时间来说,应尽可能维持保种群的原生环境,并跟踪肉质指标的变化。
3 、群体规模:
为实现上述保种目标,计划到 2005 年,民猪保种基础群的群体规模达到 200 头以上,其中种公猪数保证在 40 头以上,母猪头数的大小可根据市场对民猪纯种的需求做适当增减,不会对保种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4 、投资需求
按照保种目标和开发目标,“十五”期间,兰西县种猪场总需投资 1735 万元,具体是:
( 1 )扩群组群。民猪核心群要扩至 200 头,组建含 50% 、 25% 民猪血的杂交猪母猪核心群 500 头,年饲养商品猪 2000 头,实现开发保种目标。
( 2 )基础设施建设。需扩建 11200 平方米的猪舍,及其相应设施,保证保种及开发需要。
( 3 )增置设备。需购饲料加工、疫病监测等相应设备,改善现有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 4 )增设屠宰加工设备。建设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屠宰加工设施,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和一体化,打出民猪特色品牌,创造经济效益。(具体投资项目详见投资需求一览表)此投资按国家、省 1 : 1 投放。
二、 技术措施:
1 、加大保种基础猪群规模。按现有的家系采取各家系等量留种法,大比例严格选留后备公母猪,逐年扩大群体,到 2005 年,使东北民猪核心群发展到 200 头。
2 、改进选配方式,降低近交系数的增长速度。采取分亚组轮换进行纯繁与杂交的方法。将保种群分成几个亚群,间隔若干世代在亚群间依次轮换种公猪进行纯繁,控制亚群内近交系数的增长速度,降低遗传漂变的危险。
3 、适当选育,淘汰有害基因。由于民猪保种群建立是血统来源较窄,经过近 30 年的保种,群体的近交程度相对较高,隐性有害基因时有表现,以目前的群体规模,大量淘汰会造成基因和遗传变异的巨大损失,扩群后,逐步淘汰有害基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大大缩小。
4 、扩大保种群的血统范围。民猪虽已成为濒危品种,但在黑龙江或东北地区的边远农村,可能有品种特征明显的民猪个体,搜寻和引入场外的民猪个体,扩大保种群的血统范围,减小民猪的近交程度,这对提高民猪的保种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十五”期间,黑龙江省畜牧局、民猪研究课题组和兰西县种猪场继续共同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缓解民猪的近交退化。
5 、深入开展民猪优良种性的研究。开拓纯种民猪或民猪杂种的利用范围,减小单纯保种给保种场造成的经济压力。近年来与民猪有关的繁殖力与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为以后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6 、搞好品系选育。建立具有适度规模的选育群,根据市场需要,选育增重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新的民猪品系。提高民猪的生产性能,拓宽民猪的利用范围,促进保种工作。
7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将配合采用冻胚和冻精保种,以降低烈性传染病对保种群体的威胁,同时,也可通过冻精与冻胚的间隔利用,延长世代间隔,改进保种效果。
三、开发利用:
发挥保种场的品种优势,充分利用民猪繁殖性能高、抗逆性强、肉质好的优点,搞好民猪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对养猪业的发展还是对丰富市场的肉类供应,乃至民猪种质资源的保存都是有意的。
利用民猪繁殖性能高、肉脂品质好的优点,与引入品种或培育品种进行二、三元杂交,可以生产具有不同胴体品质和肉脂品质的商品肉猪,用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在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是,可以建立以民猪为核心群品种之一的三级繁育体系,向二级扩繁场提供含 50% 或 25% 民猪血的杂交母本猪。
利用民猪抗病能力强的优点,生产安全、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猪肉,是未来养猪业的又一个增长点,与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联合,开发无公害肉食是拓宽民猪品种利用的另一渠道。打出特色品牌,实行优质优价,利用其杂交商品猪肉香味美、肌间脂肪含量丰富的优势,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减轻国家保种的财政负担,最终达到靠开发利用实现保种的目标。
四、保证措施
1 、健全组织体系,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可靠保证。 为了切实加强对保种工作的领导,要成立由省畜牧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东北民猪种质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保种规划,负责保种费的筹集,定期检查保种方案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使东北民猪做为我国和世界珍贵的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为了实现东北民猪生产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要成立由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畜牧研究、兰西县种猪场组成的“东北民猪选育提高”课题攻关组,重点对生殖、生理、内分泌及胎儿营养需要的研究,把东北民猪的选育及提高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实行政策倾斜,为实现保种目标提供宽松环境。 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保种任务,切实达到种质资源保护的目的和效果,要实行多渠道筹集保种资金。一是在农业部的继续支持下。积极争得省级财政的扶持,争取每年从黑龙江省良种工程专项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东北民猪的保种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积极性。从兰西县的生猪屠宰税、生猪检疫费中拨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保种工作,实行利益机制的重新调整。三是依靠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保种场工作,实现用人才和技术优势来保障和促进东北民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的顺畅进行。
3 、加强经营管理,为实现保种目标奠定基础。 一是转变经营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克服国有企业的弊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发展养猪事业。二是按保种技术要求,规范技术措施。建立档案,搞好品系培育和选种选配,同时制定严格的饲养技术操作规程,保证东北民猪的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三是加强企业管理。确定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考核目标,并通过竞争择优上岗,实行定岗不定人的动态管理,按岗定职、定责、定酬,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保种场的经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4 、加强横向联合,对东北民猪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民猪是保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种的最终目标,因此,要积极地做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主动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保种场要与哈肉联厂、大庆金锣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强联合,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资金及东北民猪肉质好的两个优势,实行优势互补,生产优质特色猪肉及肉食加工产品,使东北民猪的特色品牌尽快打入并占领市场,延伸东北民猪的生产链条,提高保种场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加大联合开发力度。保种场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加大对东北民猪的开发力度,扩大杂交猪的生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以民猪为母本的二、三元杂交母猪,在农户实现三、四元的商品杂交猪,为市场提供无共害、无药残的安全优质猪肉,依靠品牌和优质优价提高保种场的经济效益,同时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投资需求明细表
内容 |
单价 |
金额(万元) | |
合计 |
1735 | ||
一、基础建设费用 |
843 | ||
建猪舍 |
11200m 2 |
500 元 /m 2 |
560 |
运动场 |
5500m 2 |
200 元 /m 2 |
110 |
饲料加工车间 |
400m 2 |
800 元 /m 2 |
32 |
贮料塔 |
2 个 |
20 万元 / 个 |
40 |
饲料烘干塔 |
1 个 |
30 万元 / 个 |
30 |
深水井 |
1 眼 |
15 万元 / 眼 |
15 |
排污管道 |
2800m |
200 元 /m |
56 |
二、设备购置安装费用 |
339 | ||
猪舍内设备 |
分娩栏 |
育成栏 |
119 |
粪液处理设备 |
1 套 |
25 万元 / 套 |
25 |
饲料粉碎加工设备 |
1 台套 |
5 万元 / 套 |
5 |
制粒机组 |
1 台套 |
10 万元 / 套 |
10 |
饲料烘干设备 |
1 套 |
15 万元 / 套 |
15 |
饲料分析设备 |
1 台套 |
15 万元 / 套 |
15 |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1 套 |
40 万元 / 套 |
40 |
测定仪器 |
1 台套 |
40 万元 / 套 |
40 |
疫病监测仪 |
1 台套 |
30 万元 / 套 |
30 |
运输车 |
1 台 |
10 万元 / 台 |
10 |
设备安装费 |
30 | ||
三、扩繁费 |
62 | ||
民猪扩群 |
120 头 |
1000 元 / 头 |
12 |
组建杂交群 |
500 头 |
1000 元 / 头 |
50 |
四、屠宰加工费用 |
296 | ||
屠宰间 |
200m 2 |
900 元 /m 2 |
18 |
分割肉车间 |
400m 2 |
900 元 /m 2 |
36 |
冷库、冻结间 |
100m 2 |
1100 元 /m 2 |
11 |
锅炉房 |
100m 2 |
600 元 /m 2 |
6 |
污水处理 |
10 | ||
屠宰设备 |
1 套 |
50 万元 / 套 |
50 |
分割设备 |
1 套 |
30 万元 / 套 |
30 |
制冷设备 |
1 台套 |
70 万元 / 套 |
70 |
给、排水设备 |
40 | ||
锅炉供暖 |
15 | ||
化验设备 |
1 台套 |
5 万元 / 套 |
5 |
其它 |
5 | ||
五、生产费用 |
195 | ||
民猪、杂交母猪及其仔猪 |
620 头 |
1500 元 / 头 |
93 |
后备及公猪 |
220 头 |
1000 元 / 头 |
22 |
商品猪 |
2000 头 |
400 元 / 头 |
80 |
全国畜牧兽医总畜禽品种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