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方案
方案名称: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方案
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实施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总站
陆川县畜牧水产局
实施地点: 陆川县
技术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期 限: 2003 年 --2010 年
目 标: 完善陆川猪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繁育体系建设, 2010 年使之分别达到 300 头、 1.8 万头、 9 万头规模的三群繁殖基地。
投 资: 项目总投资 142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05 万元,流动资产 1015 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财政拨款 1136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142 万元,农户自筹 142 万元。近期( 2003~2005 年)预算投入为 800 万元。其中国家拨款为 600 万元,地方配套为 100 万元,自筹 100 万元。
一、品种基本情况
1 、品种的形成
陆川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地区。全县多为丘陵地,海拔 30~ 792 米 。年平均气温 21.6 ℃ 。由于纬度低,地势不高,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942 毫米 ),无霜期 359 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广西区内为数不多的吨谷田县之一,其他有玉米、小麦、花生、甘蔗、豆类以及烟、茶等粮油经济作物,农副产品丰富。用于喂猪的主要是米糠、花生麸、木薯、红薯,还有蒸酒做豆腐、腐竹、加工米粉的副产品下脚料等。青绿多汁饲料、水生饲料,如红薯藤、芋头苗、南瓜、萝卜、白菜、椰菜、苦荬菜、牛皮菜、水花生、绿肥、树叶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四季常青、资源丰富。
群众素有养猪的传统习惯,把养猪作为一项主要家庭副业,饲养管理较精细,选种、用料、喂法都有讲究。对母猪选择主要在产仔多、母性好、增重快的母猪后代中留种,并以“犁壁头、锅底肚、钉子脚、单脊背、绿豆乳、燕子尾”为优,注重花色边缘整齐、对称,禁忌养白尾、黑脚、鬼头(额部无白斑或白毛)猪。选公猪则要求“狮子头、豹子眼、鲩鱼肚、竹筒脚”。日粮以大米、米糠、薯类和红薯藤、芋头苗、瓜菜等青粗饲料为主,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不足,仅在小猪阶段补喂少量的黄豆或花生麸。由于饲料富含糖分,且全部煮熟稀喂,特别是群众喜好吃捞水饭,以米汤渗入饲料日喂三餐圈养不放牧,使猪处于食饱、睡好、运动少的休闲状态,经过长期选择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使之形成了产仔多、母性好、耐粗饲、早熟易肥、躯体矮小、骨骼纤细、皮薄毛稀、肉质鲜嫩、毛色一致、遗传力稳定的脂肪型小型品种。
陆川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 450 多年悠久历史,早在明万历已卯 (1579 年 ) 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就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清朝以来,陆川猪在桂东南乃至广西已是家喻户晓的特产。新中国成立后,经广西知名畜牧专家王丕建、陈修文、李琼华等对陆川猪进行调查研究、鉴定、推广,并发表论著,使陆川猪驰名全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曾从我县引进陆川种猪 20 多头; 1972 年,广西猪育种协作组确定以约克、长白猪为父本,陆川猪为母本开展经济杂交,从而使陆川猪成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广泛采用的杂交母本; 1973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东顺德县召开全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后被人们称为全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 1982 年被载入《中同畜禽品种志》和 1987 年被载入《广西畜禽品种志》, 2000 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 、产地与分布
陆川猪因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其 主要分布在 的陆川县, 区内的玉林、贵港、钦州、北海、梧州、贺州、南宁、河池等地市的 40 多个县市区, 广东粤西地区和海南省部分农村也饲养有陆川猪。
3 、体型外貌
( 1 )被毛颜色、鬓毛及肤色:全身被毛短、细、稀疏,颜色呈一致性的黑白花,其中头、前颈、背、腰、臀、尾为黑色,额中多有白毛,其余部位,如后颈、肩、胸、腹、四肢为白色,黑白交界处有 4~ 5 厘米 宽的浅灰黑色带。鬃毛稀而短,多为白色。肤色粉色。
( 2 )体型:属小型的脂肪型品种,头短、脚矮、腹大、体躯宽深,体长与胸围基本相等,整个体型是矮、短、宽、圆、肥。体质较为疏松,结构匀称。
( 3 )头部:头较短,中等大小,颊和下鄂肥厚,嘴中等长,上下唇吻合良好,鼻梁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额较宽,有“丫”形或棱形皱纹,中间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向外伸;颈短,与头肩结合良好。
( 4 )躯干:胸部较深,发育良好;背腰较宽而多数下陷,腹大下垂常拖地;臀短而稍倾斜,大腿欠丰满,尾根较高,尾较细;正常乳头 6~7 对,最多 15 个,最少 10 个,乳头间距较宽,乳房结构合理,乳腺发育一般良好。
( 5 )四肢:粗短健壮,有很多皱摺,蹄较宽,蹄质坚实,前肢直立,左右距离较宽,后肢稍弯曲,多呈卧系。
( 6 )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陆川猪体组织生长发育,最快为脂肪,其次为肌肉,再次是皮肤,最慢是骨骼。 6 月龄时,脂肪、肌肉、皮肤、骨骼的生长发育分别为初生时的 330 倍、 78 倍、 55 倍、 27 倍,屠宰测定,各占胴体重的 38.84% 、 39.74% 、 11.23% 、 8.33% 。可见陆川猪脂多、骨细、皮薄、肌肉肥满。
本品种分布辽阔,数量较多,由于各地对选种要求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品群,各个品群均以猪的主要产区的地名命名。
公馆猪:头较大,背较宽,腰较厚,体型较肥满,毛色较陆川品群杂,分布于合浦县公馆一带。
福绵猪:体型较大,四肢较高,系较长,付蹄多踏地,分布于玉林市福绵区的福绵、新桥一带。
此外还有容县的杨梅猪,藤县的太平猪,广东化州的中垌猪等均与陆川猪大同小异。
4 、陆川猪的优缺点
陆川猪作为我国地方优良品种,其主要优点:
( 1 )繁殖力高、母性好。经产母猪窝产活仔 12.42 头,仔猪育成率达 93% 。
( 2 )肉质好,肉嫩味鲜。据二 ○○ 一年广西大学动科院何若刚副教授等“不同品种猪的肉质研究”表明:陆川猪的肉色、系水力、大理石纹,氨基酸总量,肌纤维、肌原纤维等与肉质有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指标与国外瘦肉型猪和国内其它品种相比都名列前茅,这与陆川猪优秀的肉质特性是相一致的。
( 3 )耐热、耐粗性好、抗逆性强。陆川猪在南方的湿热高温气候环境中和缺乏精料的粗放饲养条件下,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 4 )体小、体型紧凑,早熟,遗传力稳定,配合力好,是现代理想的杂交母本。
主要缺点是背腰凹陷、腹大拖地、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
5 、生产性能
( 1 )产肉性能
陆川猪是脂肪型猪种,据 5 头 160~180 日龄陆川猪肉猪屠宰测定 , 宰前平均活重 61 千克 , 屠宰率 71.83% ,净肉率 53.97% ,背膘厚 2.92cm , 皮厚 0.36cm ,眼肌面积 16.55cm 2 ,胴体瘦肉率占 38.01% , 骨肉比 1 : 6.82 。
肌肉( 背最长肌) 主要化学成份:
单位: % 、 kJ/ 100g
项目 |
水分 |
干物质 |
蛋白质 |
脂肪 |
膳食纤维 |
灰分 |
发热量 |
成分 |
66.2 |
33.8 |
20.5 |
11.6 |
0.40 |
1.00 |
794 |
注:发热量 794kJ/ 100g ≈ 190kcal/ 100g
( 2 )繁殖性能
陆川猪是一个早熟品种。
陆川母猪性成熟较早,小母猪 4 月龄卵巢已有成熟滤泡。据 150 头母猪繁殖性能调查,陆川母猪第一次发情平均在 126.1 天。母猪的初配时间一般在 6.5 ( 5 — 8 )月龄,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体重在 40 — 50 千克 时进行。发情周期一般为 19 — 22 天,平均为 20.6 天,发情持续期 2.5 — 4 天,平均 54 小时,怀孕期平均为 113.29 天( 110 — 115 ),窝产仔数:一般初产母猪 8 — 11 头,经产母猪 11 — 14 头。平均窝产仔数 12.76 头。每头初生重 0.575 千克 。产后 3 天实际哺育数每窝 12.14 头, 40 — 45 天断乳,断乳时每窝重 75.98 千克 ,平均每窝育成 11.46 头,每头断乳体重 6.34 千克 。育成率按初生头数计为 89.81% ;按产后 3 天实际哺育数计为 94.40% 。
陆川公猪性成熟也较早,小公猪生后 3 周开始有爬跨行为, 60 天睾丸组织有精子细胞, 90 天精子已发育成熟,可以配种,但一般多在 5.5 — 8 月龄,据 30 头调查统计,平均 6.1 个月体重约 35 千克 时开始配种。据 96 头采精记录一次采精量为 150 ( 95~198 )毫升,精子活力为 0.86 ,每毫升精子数 1.135 亿,精液的酸碱度 7.2 。公母猪自然交配性比为 1 : 60~100 头,人工授精为 1 : 300~500 头,一次配种受胎率可达 95% 以上。
陆川猪繁殖性能如下:
单位:月、天、头、 g 、 kg 、 %
性成熟 年龄 |
配种 年龄 |
发情季节 |
发情 周期 |
怀孕期 |
一胎产仔数 |
仔猪初 生体重 |
仔猪断 乳体重 |
哺乳期 日增重 |
仔猪成活率 | |||||
公 |
母 |
公 |
母 |
公 |
母 |
公 |
母 |
公 |
母 | |||||
3 |
4 |
6.1 |
6.5 |
全年 |
20.6 |
113.29 |
12.76 |
573.1 |
576 |
6.29 |
6.39 |
139 |
143 |
89.81 |
6 、目前情况
群体情况:据 2000 年陆川猪品种资源调查,陆川母猪群体总数为 83 万头,其中广西区内 53 万头,区外广东、海南 30 万头。
产地情况:据统计, 2001 年全县生猪饲养量 186.31 万头。其中出栏肉猪 56.86 万头,出售中小猪 79.86 万头,存栏 49.59 万头,存栏能繁母猪 65288 头,其中陆川母猪 52788 头, 种公猪 198 头, 瘦肉型母猪 12500 头,用于纯繁的陆川母猪 13600 头,用于与长白、杜洛克杂交的陆川母猪 39188 头。 陆川猪保种场陆川县良种猪场存栏陆川原种母猪 103 头,种公猪 8 头。 2001 年销售陆川种猪 10.37 万头(其中公猪 368 头,母猪 10.34 万头),陆川肉猪 6947 头,陆川乳猪 14.01 万头。
二、保护的必要性
1 、对品种的评估
陆川猪是我国华南地区久负盛名的小型脂肪型猪种, 它具有许多良好性状:
( 1 )繁殖力高,是良好的杂交母本。性成熟早,生后 90 日龄精子已发育成熟可以配种,初情期平均为 126 日龄;发情征候明显,无论本交或人工配种,受精率都高(平均达 96% );年产仔 2 窝,窝产仔,初产 10.17 头,经产 13.18 头;个性温驯,母性良好,仔猪断奶育成率达 89~95% ;与长白、杜洛克杂交效果显著。
( 2 )耐热性好,耐粗饲。气温高达 35 ℃ 时食欲不减,不出现张口呼吸现象;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能在以青饲料为主适当配合糠麸的饲养条件下维持生长与繁殖,特别适合于经济能力不高或采用节粮型方法养猪的广大农户。
( 3 )早熟易肥,个体较小。一般育肥猪达 60~ 70 千克 时,体躯已肥满可供屠宰。
( 4 )皮薄( 0.27~ 0.38 厘米 )、骨细(骨骼占胴体重 8.33% )、肉质优良(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肉味鲜甜、无乳腥味)。
主要缺点是:生长速度慢,泌乳力不高,饲料利用率较低,脚矮身短,背腰下陷,腹大拖地,臀部欠丰满。
今后应通过本品种选育,并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来保持它的优良经济性状,改进提高它的瘦肉含量和生长速度。
2 、开发利用情况
本品种的产区群众近 40 多年来已广泛利用外来猪种,如约克、长白、杜洛克等与陆川母猪杂交,繁殖杂种猪作肉猪饲养。这种杂种猪呈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极受欢迎。据广西区西江农场、陆川县良种猪场的记录统计,陆川猪平均每窝产仔 12.91 头,二元杂种每窝 13.04 头,三元杂种 13.06 头,杂交结果,产仔数增加很少,但 60 日龄断乳窝重则明显增加,与陆川猪相比,计长白杂种增加 26.17% ,中约克杂种增 21.82% ,大约克杂种增 19.44% ,分别达到 90~ 95 千克 ,三元杂种的离乳窝重增加更多,比陆川猪每窝多增重 51~60.2% ,达 114~ 121 千克 ,这些杂种仔猪经阉割作肉猪饲养时,在较好的饲料条件下,二元杂种日增重比陆川猪提高 14~36.19% ,饲料利用率提高 10.36~21.6% ;三元杂种日增重比陆川猪提高 27~35% ,这些杂种经 8 — 9 个月饲养可达 100 千克 体重,可以屠宰上市。这些杂种的瘦肉率比陆川猪的高。其中长陆杂交比陆川猪高 9.14 个百分点,杜陆杂比陆川猪高 11.94 个百分点,杜长陆三元杂比陆川猪高 15.44 个百分点,杂交优势明显。
3 、保护的必要性
( 1 )是有效保护陆川猪遗传资源,确保陆川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陆川猪是我 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 属小型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肉质鲜美,繁殖力较强,育成率高,耐粗饲,性情温驯,适应性强,杂交效果好等特点。特别是杂交后代生长较快、瘦肉率较高,容易饲养,作为与外来品种杂交利用,陆川猪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母本,具有市场需要或有潜在需要的许多优秀基因。但由于近年来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很多地方陆川猪不断地被外来血统混杂,造成了许多优良基因的丢失,因此,为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制定和实施陆川猪种质资源中长期保护方案。
( 2 )是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川每年销往外地的陆川种猪 10 多万头,乳猪 8~12 万头。 2001 年销售陆川种猪 10.37 万头(其中公猪 368 头,母猪 10.34 万头),陆川肉猪 6947 头,陆川乳猪 14.01 万头。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和采取措施的得力,陆川猪的产销呈逐年增长的势头, 养猪业已成为陆川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另外,因为陆川猪适合粗放的饲养条件,在南方农村广泛饲养,是实现农民增收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 3 )是增加肉类食品供给的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优质肉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陆川猪因其肉质优良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现已开发出了多款以陆川猪产品为原料的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 产品销售前景看好。
( 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养猪业。
陆川是农业大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占 94% ,每年有大量的副产品可用来 发展养猪业。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高的陆川猪正好适合在广大农村,既可充分利用农 副产品 资源优势,又增加了收入。
4 、保护的可行性
( 1 ) 环境条件优越。
陆川地处桂东经济较发达地区,距玉林市 50 公里 、南宁市 300 公里 、广州市 350 公里 ,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陆川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农作物生长繁茂,是广西少数实现“吨谷田”的县份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养猪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 陆川群众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陆川人民把陆川猪视为县宝,发展养猪业在陆川县条件十分优越。
( 2 )种质资源丰富。
据 2001 年底统计, 全县存栏能繁母猪 65288 头,其中陆川母猪 52788 头 ( 用于纯繁的母猪 13600 头), 种公猪 198 头 。 陆川猪保种场陆川县良种猪场存栏陆川原种母猪 103 头,种公猪 8 头。 2001 年销售陆川种猪 10.37 万头(其中公猪 368 头,母猪 10.34 万头),陆川肉猪 6947 头,陆川乳猪 14.01 万头。
( 3 )有一定的保种经验。
陆川县曾提出过保种计划,并建立了保种场和保种区。保种场陆川县良种猪场始建于一九七二年,占地 360 亩,存栏陆川母猪( 1980 年)曾达 366 头,种公猪 18 头,是陆川猪的重要保种繁育基地,现存栏陆川母猪 162 头、公猪 6 头,年生产种猪约 1500 头。该场拥有固定资产 750 万元,大中专毕业技术人员 12 人,成立了陆川猪保种选育科研小组,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的有关力量,对陆川猪展开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推广,完成了陆川猪零至第五世代品系选育工作和多项科学试验研究,先后多次在全国性育种会议上发表了《不同营养水平对陆川猪繁殖力的影响》、《陆川猪选育与杂交利用》、《陆川猪种质研究》等论文。同时还为北京、内蒙古、海南、西藏等 15 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优良陆川猪近十万头,为保护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了贡献。
该县一九九九年起划定大桥、乌石、良田、清湖、古城等 5 个乡镇为陆川猪保种区。保种区于 2000 年年初正式挂牌运行,建立了档案登记,提出了初步的品种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保种区现存栏陆川能繁母猪 2.285 万头,种公猪 63 头,年生产种猪能力为 18 万头。
( 4 ) 政府重视。
陆川把陆川猪视为县宝,当作精品名牌,近几届政府对陆川猪的保种与开发利用都十分重视,并寄予很大的期望。把打响陆川猪品牌列入党代会报告内容,把陆川猪开发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历任县委书记和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多次深入县良种猪场和保种区视察部署工作;每逢招商会、展销会,县领导都不忘带陆川猪的资料和图片,为扩大陆川猪的知名度和合资开发积极奔走;县政协两次组织调查组深入县内外产区进行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陆政发 [1996]88 号《关于发展陆川母猪生产的决定》、陆政发 [1997]129 号《关于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决定》、陆政发 [1999]51 号《关于发展陆川猪生产的决定》、陆政发 [2000]118 号《关于大力鼓励干部职工离岗创办实业暂行办法》等文件,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机关单位、集体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大力发展陆川猪。玉林市政府把陆川兴建速冻乳猪加工厂列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计划。广西区党委书记在有关会议上指示要把陆川猪保种与开发利用列为“十五”重点规划项目。
全县各级领导要把陆川猪的生产作为全县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认识,把此项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成立陆川猪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分工一名领导专职负责,并制订相应的法规和发展计划,从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金融、工商、食品、商业、畜牧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尽心尽职做好各自的服务工作,使产、购、加、销连接畅通,为陆川猪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做出贡献。
三、保种方案
1 、保种形式
活体保种,采取保种场和保护区相结合的形式,在陆川县已有保种场和保护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保种设施和效果。
2 、保种目标与规划
完善陆川猪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繁育体系建设, 2010 年使之分别达到 300 头、 1.8 万头、 9 万头规模的三群繁殖基地。
陆川县良种猪场作为陆川猪保种场,要按国家原种场规定要求进行建设完善,力争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级原种场鉴定验收,核心群母猪存栏不少于 200 头,种公猪 16 头,年为扩繁群提供达到种质标准要求的种源 1200 头。
( 1 )保种目标: 至 2005 年保种场饲养陆川原种母猪 200 头,公猪 20 头 ( 不少于 6 个血统 ) ,保种区饲养陆川纯繁母猪不少于 1.5 万头。至 2010 年保种场饲养陆川原种母猪 300 头,公猪 30 头 (8 个血统以上 ) ,保种区纯繁母猪不少于 1.8 万头。
( 2 )选育目标:对陆川猪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陆川猪繁殖性能
A 、母猪窝产活仔数
由 2000 年 12.42 头提高到 2005 年 12.8 头和 2010 年的 13.5 头。
B 、 45 日龄断奶窝重:
由 2000 年的 62.3 公斤 提高到 2005 年 65.5 公斤 和 2010 年的 71.5 公斤 。
( 3 )体形外貌要求:按照陆川猪品种要求,体形紧凑,头、颈清秀,花色均匀,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空怀空腹时肚不拖地,背腰下凹,不超过 10 厘米 。
( 4 )体重和体尺要求:
陆川猪不同月龄体重、体尺 单位:公斤、厘米
月龄 |
年份 |
公猪 |
母猪 | ||||||
体重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体重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
二 |
2000 |
8.30 |
22.50 |
36.35 |
38.37 |
8.06 |
22.30 |
35.25 |
37.50 |
2005 |
8.60 |
22.90 |
36.60 |
38.50 |
8.40 |
22.50 |
35.65 |
37.90 | |
2010 |
9.50 |
23.50 |
37.35 |
39.37 |
9.26 |
23.30 |
36.25 |
38.50 | |
六 |
2000 |
32.83 |
44.17 |
68.30 |
63.17 |
38.33 |
38.56 |
79.39 |
74.22 |
2005 |
33.13 |
44.57 |
68.80 |
63.57 |
38.73 |
38.96 |
79.798 |
74.62 | |
2010 |
34.03 |
45.37 |
69.50 |
64.37 |
39.53 |
39.76 |
80.59 |
75.42 | |
十二 |
2000 |
56.50 |
51.30 |
103.80 |
81.30 |
75.38 |
47.75 |
105.58 |
98.17 |
2005 |
57.30 |
52.00 |
104.50 |
82.00 |
76.08 |
48.45 |
106.28 |
98.87 | |
2010 |
58.50 |
53.30 |
105.80 |
83.30 |
77.38 |
49.75 |
107.58 |
100.17 |
3 、保种方法
以各血统等量公母比例留种法留种,采取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尽量控制近交,当近交系数达到一定时,要适当导入外血,每年维持相对稳定数量的种猪。
4 、技术路线
根据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或使用 GPS 电脑软件系统)并通过指数选择法和配合生产环境的调控、“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组建陆川猪选育核心群,开展陆川猪品系选育,提高陆川猪质量。
( 1 )陆川猪群体系谱的建立和审查。对保种场和保种区陆川纯种母猪和种公猪进行全面普查,在过去所建立的陆川猪种猪系谱的基础上,归纳整理陆川猪群体系谱并建立电脑档案。通过系谱记录和种猪档案资料、分析种猪的血缘关系,生产繁殖性能情况,绘制品系图,按同质条件建立品系祖代群。
( 2 )建立育种核心群。通过陆川猪群体系谱的审查,在保种场和保种区内挑选生产繁殖性能最好的陆川公猪 10 头、母猪 100 头组建陆川猪育种核心群(基础群)。核心群内公猪以及公母猪之间均要求没有血缘关系。
( 3 )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核心群建立之后,群体闭锁繁育 2—3 个世代,中途不引进外血。每个品系每个世代严格选留公、母猪。为使各种可能的基因重组类型充分表现,每个世代的近交量不致于过大,群内实行避免全同胞及亲子交配的随机交配方式,半同胞允许近交,近交系数控制在 12.5% 以下。选育到第三或第四世代,由于基因纯合,个体间遗传相似上升,好的公猪可以多配些母猪,对家系成员表现较差的或有遗传疾患的家系整个淘汰,家系减少,此时可以从保种场或保种区挑选繁殖性能优秀的公母猪进入核心群,引进外血、重新组群,进行下一世代繁育。允许繁殖力特优的家系多留种和世代重叠使用。“闭锁” — “开放”相结合,一年一个世代,最终达选育目标。如下图:
( 4 )加强选择,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选择强度。选择是群体继代选育的关键,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遗传改进量(即选择反应)和加快改进速度。采用系谱及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选择方法。并通过群体继代同质选配的系间杂交、多世代循环来固定高繁基因。
2 月龄窝选(家系选择)、窝选的标准要求其亲本品质优秀,窝产活仔 12 头以上,仔猪初生头重达 0.57 公斤,同窝仔猪生长良好、发育匀称、体形外貌较一般,无生理缺陷。 45 日龄断奶存活仔猪 11 头,窝重达 62 公斤。一般选择比例为 60% ,窝选后,公猪按 5 : 1 ,母猪按 3 : 1 进行选留种。大约每窝按公猪 1 头、母猪 2—3 头挑选候选猪群。
坚持 2 月龄、 4 月龄、 6 月龄、 8 月龄个体多次选择。在四次选择中以 2 月龄和 6 月龄为主, 4 月龄和 8 月龄为辅。 2 月龄窝选,选留率为 60% 以上。 4 月龄以后为个体选择,在 2 月龄选留种猪中,每窝挑选 1 公、 2—3 母进行个体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根据测定的数据(日增重、体重、体尺)应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个体选择、选留指数最高的个体。候选猪群中公猪选 40% ,母猪选 60% ,四次选择中以 6 月龄选择重要,因为此时猪的生长发育已趋于成熟,各方面信息资料已获得,应用选择指数,可准确地选留或淘汰,为保证继代数量,选留数比继代数多 10% 。 8 月龄选择重点放在繁殖性能选择、母猪发情不正常,公猪性欲差,精子活力不好的一律淘汰。
公猪选择主选性状为生长发育性能和与配母猪繁殖性能,选种时以同胞选择和其亲本繁殖资料为参考,为保存高繁殖力的公猪基因不被流失,好的公猪精液采用液氮冷冻保存。
( 5 )稳定选育条件,根据基因型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原理,选育时力求选育条件稳定一致,消除环境偏差,从基础群开始,各世代应力求保持相对稳定的饲养管理条件,各世代猪群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同季节、同条件下进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4 、依法保种
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加强对陆川猪种质资源的依法保护。
保种场和保护区要有专人负责管理,逐步建立《种猪系谱档案资料》,由区、市、县畜牧主管部门每二年检查一次,合格者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严禁无证生产和销售。种猪出场要经县级种畜禽质量监督员检验合格并出具《种畜禽合格证》和《种畜禽系谱资料》,不合格者严禁销售。
四、保护措施
1 、组织措施
自治区成立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副局长庞栋春为组长的保种方案实施领导小组。县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单位领导组成,负责组织领导项目的实施及协调工作,落实配套资金。在县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项目实施,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加强与乡镇联系,掌握项目进展,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目前项目县已制定下列行政措施:
( 1 )陆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其作为建设畜牧强县的突破口。出台有关陆种猪品种资源保护及合理有效利用的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创造广泛吸引资金投入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有效利用优良种质资源的宽松环境。
( 2 )加强领导,建立严密相对稳定的领导和组织机构。
① 成立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畜牧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水产畜牧局、计划局、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局、保种场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制订出台优惠政策、措施,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② 成立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组长由水产畜牧局长担任,组员由系统内具有高、中级职称,并能组织、指挥开发攻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聘请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主要任务是制定技术方案,负责指导、咨询、培训和信息收集等工作。解决技术攻关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
2 、技术支持
由自治区畜牧总站负责制定种猪选育监测技术规程,县畜牧部门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抓示范乡镇、种猪场的建设。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技术指导,村级兽医员直接负责本村的技术业务。广西畜牧研究所为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和科研基地,陆川县良种猪场为科研生产基地。
3 、技术措施
( 1 )建立完善适应发挥陆川猪种质潜力的品种资源保护繁育体系。
① 建全和完善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场。对陆川县良种猪场进行扩建、改建按品种资源保护的要求,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先进仪器设备,使之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资源保护场。
② 分别建立陆川猪原种群(活体基因库)、核心群(品系选育)和保种区(品系扩繁)。以达到既能保护好优良基因性状,又能对陆川猪进行定向选育提高,利用社会力量参与保种,提高为社会供应优秀配套系种猪的能力,同时还为建立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原料基地打下基础。
( 2 )建立种质研究、监测体系。建立陆川猪种质测定站,对陆川猪遗传性能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定研究,开展不同经济组合研究试验;对品种资源保护繁育体系内(一场二群五大保种区)的种猪,进行严格的测定,品种资源场垂直向保种区供种,保种区负责对社会提供配套系种猪。原种公猪不对外供种,对目前县内不合格的劣质种猪及时淘汰。
( 3 )建立五大保种区,完善种猪和优质商品猪基地服务体系。对已挂牌运行的大桥、乌石、良田、清湖、古城等乡镇五大保种区内的母猪进行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并按保种区选育的要求制订“陆川猪保种区管理办法”、“陆川猪保种选育技术操作规定”和“保种选育验收标准和奖励办法”。保种区按“公司 + 农户”的产业化组织管理形式进行管理,以品种资源保护场为龙头,对保种区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保种区实行一乡一品(品系)选育制度,以便与资源保护场的工作上下衔接。
统一规范保种区的管理。在保种区采取以下保种措施: ① 严格按照广西种猪(陆川猪)标准选留种猪,对不符合种质标准要求或返祖变异的种猪及时进行淘汰; ② 对符合标准的种猪建立到户到头档案,发给种猪证; ③ 定期进行检查鉴定和评比,保证种猪纯度,并藉以发现优秀个体和家系; ④ 由具体实施人员对饲养户进行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对增养种猪户的选苗进行咨询和把关。我们计划在五大保种区内,每区抓好 100 户饲养良种陆川猪母猪超 10 头的专业户,共养扩繁群母猪 1.8 万头,对他们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资金上的适当扶持,技术和销售上的全程服务,使之生产出的猪苗质量合格、信誉保证、客户放心满意。
生产群的 9 万头母猪,计划由示范乡镇(大桥、乌石、清湖等 3 个乡镇,每个乡镇养 1 万头),示范村( 24 个,即除搞示范乡镇外的 12 个乡镇,每个乡镇抓 2 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抓 15 个示范户),示范户( 1000 户,即县南除搞示范乡镇外的 5 个乡镇,每个乡镇 160 户,县中、县北 7 个乡镇,每个乡镇 30 户。每户养母猪 10 头以上)以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共同完成。通过政府行为,加强宏观指导,强化市场、价格、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使其形成连片、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陆川猪种苗和乳猪生产基地。
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技术流程图
( 4 )推广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饲养人员素质,稳定和提高猪群整体质量。畜牧兽医技术部门要加强对产地饲养户的技术培训及饲养管理指导,提高饲养户对本品种选育、改进饲料配方、饲养管理方法及猪病综合防制的技术水平,使陆川猪的繁殖率、成活率、出栏率等生产性能得以稳定和逐年提高,保证陆川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 5 )加强保种选育、开发利用的科研工作。
① 对陆川猪肉的质量、生理生化常值、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特性与杂交效应等,进行检验测定,系统全面收集整理揭示陆川猪品种实质的完整资料,以便对本品种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
② 加强陆川猪品系繁育和选配的研究试验力度。通过严格选留、选配、防止近亲交配,以期提高后代生活力,减少目前生产中出现的诸如背凹、腹大下垂拖地、霉形体肺炎和仔猪白痢发病率高等不良现象。
③ 筛选呈现杂种优势而又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佳杂交组合并推向社会,近期要加快杜陆、杜长陆杂交组合的试验研究和推广进度,帮助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开展引种推广工作。
④ 开展陆川猪系列食品制作技术的研究。通过建立完善系列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对陆川猪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创名优品牌,拓宽市场,达到以销促产的目的。“十五”期间力争完成年产速冻乳猪 1000~1300 吨(约 27~35 万头)、烧烤脆皮乳猪 600 吨(约 35 万头)规模生产线的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它系列产品的加工。
4 、近期工作进度计划
规划年限为 2002~2010 年。其中 2002~2005 为近期规划; 2005~2010 年为中长期规划。近期工作进度计划如下:
( 1 )完善陆川县良种猪场的建设, 2002 年底前完成原种群的组建工作,在 1998 年获得广西区一级种猪场的基础上,力争 2003 年底通过农业部验收,正式列入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场。
( 2 ) 2002 年前完成核心群的建群工作,并着手开发品系选育。
( 3 ) 2003 年底前规范保护区专业户保种选育行为,保护区母猪采取严格选择和垂直供应办法进行淘汰或更新, 2005 年底前 100% 的母猪要符合或高于陆川猪品种标准,陆续向社会提供优质配套系种猪,每年 20 万头。
( 4 ) 2003 年底前完成品种资源保护场扩建、改建和种猪测定站等硬件基本设施建设,能按规定正常开展各项测定研究工作。
( 5 ) 2004 年底前完善“公司 + 农户”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全面开展全程服务。
5 、基础设施建设
陆川猪品种资源场的改建 1500m 2 、扩建 3000m 2 、种猪测定站建设 1000m 2 ,实验室、仓库建设 500m 2 、技术配套中心 1000m 2 、选留及淘汰更新种猪 900 头;建立五大保种区,饲养规模近期 1.5 万头,中期 1.8 万头;建立饲养量 9 万头的生产群。
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 )投资估算
本规划总投资 142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05 万元,流动资产 1015 万元(详见附表)。
( 2 )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主要通过申请国家拨款,地方配套和自筹三种渠道筹集,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拨款 1136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142 万元;农户自筹 142 万元。
近期( 2003~2005 年)预算投入为 800 万元。其中国家拨款为 600 万元,地方配套为 100 万元,自筹 100 万元。
五、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本方案实施后,核心群种猪 300 头,保护区种猪 18000 头,生产群种猪 90000 头。按一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 20 头(原种母猪年提供合格断奶种用仔猪 8 头、商品仔猪 12 头)计,核心群和保护区年可向社会提供陆川猪种猪 14.64 万头,按每头种猪利润 50 元、商品仔猪利润 20 元计,年纯利 1171.2 万元。生产群种猪年纯利润 3600 万元。
2 、社会效益
通过对陆川猪的资源保护,可为国家保存地方优良种质基因,扩大基因库,为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促进地方特产经济的发展,项目建成后核心群、保护区、生产群三部分的年产值将达 4 亿元以上,每年为地方财政创收 1500 万元以上。此外,还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 120 万吨,既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又改良了土壤,同时还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近万人,解决了就业门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
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投资估算表
项目 |
序号 |
项目内容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一 陆川猪品种猪源场 |
1 |
新建猪舍 |
m 2 |
3000 |
0.028 |
84 |
2 |
改建猪舍 |
m 2 |
1500 |
0.016 |
24 | |
3 |
种猪测定栏 |
m 2 |
1000 |
0.03 |
30 | |
4 |
实验室、仓库 |
m 2 |
500 |
0.05 |
25 | |
5 |
仪器设备 |
套 |
100 | |||
6 |
办公设施配套 |
套 |
20 | |||
7 |
技术配套中心 |
m 2 |
1000 |
0.05 |
50 | |
8 |
技术培训费 |
年 |
8 |
10 |
80 | |
9 |
选留种猪 |
头 |
900 |
0.08 |
72 | |
10 |
饲料防疫费 |
年 |
8 |
33 |
264 | |
11 |
工资管理费 |
年 |
8 |
15 |
120 | |
12 |
其他费用 |
年 |
8 |
7 |
56 | |
小计 |
925 | |||||
二 保种区服务体系 |
1 |
保种户饲养母猪补贴( 8 年) |
头 |
18000 |
0.02 |
360 |
2 |
技术培训费 |
年 |
8 |
10 |
80 | |
3 |
保种区管理费 |
年 |
8 |
5 |
40 | |
4 |
其他 |
15 | ||||
5 |
小计 |
495 | ||||
总计 |
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