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日本农业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18  
     日本农业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根据中日农业工作组第22次会议精神,经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批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赴日农业考察团一行7人,于2004年2 月16-27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及植物防疫课、日本农药检查所及农药工业会、日本植物防疫协会、全农营农技术中心以及京都府和神奈川县病虫害防治所与农业综合所、京都田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参观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农贸批发市场与农药企业研究所等单位(部门),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对日本农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农业概况与新特点

    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人口约1.27亿,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和丘陵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80%。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不同,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四国、九州等91 个农业区。全国耕地面积约50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3.5%,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和饲料作物等。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农业也在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1 进行集约化经营,区域化生产 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视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积极开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大力发展堆肥和高效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目前有90%以上农业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同时,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地势,推行区域化生产:如在凉爽的青森、长野县集中生产苹果,两县的产量占全国的80%;北方集中生产优质大米;蔬菜生产已从大中城市向远郊转移。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1.2 有健全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在全国建有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推广服务主要由政府的农业改良推广所和农协负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85个地区改良推广中心,平均每个中心有推广员20人,中央政府每年拨技术推广经费约350亿日元,占农业预算的1.2%,都道府县配套与此相当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日本农协则成为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基本完善的组织体系。1996年,全国有农协组织5985个,营农指导员近2万名,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推广种植、食品加工、病虫防治、住宅改建、医疗保健等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对促进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 积极调整作物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 近些年来,日本一直实行作物结构调整政策。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种粮,进行价格补贴,从而保证了大米生产和粮食自给,但现已供过于求。于是,政府一方面对农民种植水稻实行严格的面积控制,以免过多种植加重财政负担;另一方面,鼓励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对改种蔬菜、饲料作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生产补贴。这些措施目前已收到一定效果,生产结构渐趋协调,水稻种植面积已从1997年的251万hm2下降到2003年的168万hm2,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特别是设施栽植面积明显增加。

    1.4 狠抓无公害蔬菜生产,十分重视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引起日本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政府加强了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监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确保消费者健康。政府抓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是促进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产品上市也要按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分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的产品都标明产地、生产者、电话等,既表明诚信经营,又在万一出现问题时便于追溯,查明其“身份”。由于日本人喜欢生食,所以他们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管理也非常严格。即使对大米的消费也有明确的规定,储备米全部进行低温保管,经过一段时期存储的大米,要打上储备米标志进行销售。精米的标示要提供产地、品种、生产年份等等。下一步,农林水产省已决定在2005年之前,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能够正确进行“身份”管理的优良农产品授予认证标志,也即申请认证的农副产品,要正确地标明产品的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以便供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判断其安全性,正确选用食品。由于畜产品、油脂类产品消费增加,大米消费减少,结果造成日本民众营养失衡,生活习惯病趋于严重。为此,政府加强了对平衡饮食的指导,制定了“饮食生活指针”,努力帮助国民实现健康而丰富的饮食生活。

    1.5 大力推进改革,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为了保证农业在21世纪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根据目前的形势,日本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1999年他们制定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并提出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日本在战后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在保证农业增产、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修改基本法,制定新的法律,重点在于确保食物供给、保证食物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此后,2001 年农林水产省进行了机构改革和重组,调整了农林水产省的机构设置,减少、合并了一些局,并引入了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如将一些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农药检查所等26个事业单位转为17个独立行政法人,以适应新的形势。接着,2003年农林水产省又进一步改革,设立了消费安全局。这些都是应对新挑战的需要,对农业本身也赋予了多方面的功用,即不仅要确保食物稳定供给,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要起到保护国土、水资源、自然环境,提供美丽的景观等作用。他们的目标是努力提高食物自给率,力争在2010年将食物自给率提高到45%,饲料自给率提高到35%。

    2. 困难与挑战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本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2.1 生产规模小,兼业农户比重大 1999年每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都府县不足1.2hm2,北海道也仅为16.2hm2;日本专业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16%,其余84%均为兼业农户。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

    2.2 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从业劳动力不足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日本农作物种植面积已减少了大约一半,缩减种植面积和放弃耕作,造成了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6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同时,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力不足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年从初高中毕业的年轻人中仅有很少人投身农业,目前从事农业人员年龄老化、劳动力明显减少。1999年日本农户为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近一半;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另外,农户收入明显减少,1994年平均为709万日元,2003年下降到578万日元,降低18.4%,农户经济面临危机。

    2.3 粮食自给率低,进口量大 日本是依赖农产品进口的国家,粮食自给率仅30左右。1999-2001年,小麦进口量300多万t,占世界进口小麦总量的3%左右;玉米进口量1626.4万t,占世界玉米进口量的22.3%,是玉米进口大国;但主要作物大米国内处于生产过剩状态。由于国内生产成本高,加之市场需要多样化,近年来蔬菜进口量增加,特别是从中国进口量已超过美国,主要是新鲜的露地蔬菜如葱、蒜、豌豆、胡萝卜、甘蓝等10多个品种。目前,许多国民对一直依靠进口食物的状况深感不安。

    3 、变革与发展

    针对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日本将加大农业变革力度。他们将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培育新品种,开发普及新技术;支持从事农业生产的新人,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和技术以及必要的资金;开展规模经营,扩大水稻种植户的耕作面积,实现小麦、大豆、饲料的规模生产;推进经营多元化,支持农户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和收益更高的农业经营;对农业灾害引起的损失进行补偿;设立“农业特区”,放宽农业准入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技术和人才进入农业领域,以使农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中国农技推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