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江苏:破“网”突围 启东演绎海洋经济新篇章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17  
     启东的海洋经济发生巨变!去年,海洋渔业总产值逼近30亿元,其中,滩涂养殖,加上海产品加工,占到三分之二;海洋医药产业完成销售1.3亿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一;临海制造业从无到有,集纳40亿元资本。而曾给启东带来耀眼光环的海洋捕捞量,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配角!

    启东人正在撕破一张张传统的思维之网,跨越农耕时代的眼光,科学审视海洋资源,演绎江苏海洋经济新传奇。

    牧海人的笑

    启东坐拥位列全国四大渔场的吕四渔场。上世纪90年代,启东上万渔花子驾船捕海,快速致富。2000渔船狂捕滥捞,创下20万吨的江苏海洋捕捞年度记录。只取不予,大海见底。2000年,黄金渔场拉响海荒警报。副市长蔡振标回忆,本地2000艘渔船中,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亏本,不少渔老板又变回渔花子!

    从疯狂捕海到耕海牧海,启东人在江苏率先跨出这一步。黄海滩涂开发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牧海公司。集团老总顾邦祥说,自己捕了25年鱼,渔船体量疯长七八倍,收成却下降一半。前年,这个远近闻名的船老大包下3万亩近海水面,投苗养海,也算是对大海的回报。两年中,他投入200万元,购买近200吨黄蛤、花蛤、泥螺等十几种贝类苗,放养大海。今年,公司准备花153万元,投放斧文蛤、花蛤、黄蛤等100多吨贝类苗。公司购置5条船,日夜巡逻,护卫海上牧场。每年,过了四个月的禁捕期,顾邦祥组织30条渔船和3000渔民,下海捞贝。捕捞量限定不超过1000吨,不许捕光捞光!

    养海,救了大海,也救了数千下岗渔民。顾邦祥笑着说,虽然公司养海几乎不赚钱,但收获不能用钱度量:渔民换了脑筋,就地转业,当上海上牧民,光去年就挣到300多万元捕捞费;海上资源日见丰饶。“公司引进朝鲜大泥螺,与本地泥螺杂交繁育,花费100多万元,连续三年投下100吨泥螺苗。现在,每年起获300吨大泥螺,收入300多万元!”他算过大账,“一个潮水,每条船能捞100多公斤贝类,而投苗养海前最多40公斤!平均下来,每年单船净赚10万元。04341号船主张汉成去年交货30吨,产值28万元,利润20万元。即使普通渔民,一年收入也超过1万元。”

    福建老板曾天亻弟也是顾邦祥养海的受益者。今年,他来到启东,投资150万元,建起西施蛤暂养基地。“西施蛤是贝类之王,在香港,一公斤最高卖90元。福建的西施蛤已被滥捕一空,启东资源恢复不错……”曾老板请2000多渔民下海捞西施蛤,经过暂养,每天要向福州、香港运走50多吨西施蛤,而渔民每人一天能赚100多元。

    给大海更多回报,这种思想正在融入启东人的集体意识。近年来,仅政府就投入325万元,向大海流放海蜇苗、鳗鱼苗、梭子蟹苗1000多万尾,四角蛤、青蛤等各种贝类1000吨。今年6月,启东将放养海蜇苗和河蟹苗200万只,以及鲢、草、青、鳙等四大家鱼苗8000公斤。

    高科技点化神奇,虾兵蟹将冲刺价值高端

    两千渔民含泪告别近200艘渔船后,登上滩涂,兴养殖,办加工。起初,他们遇到了尴尬:启东66万亩滩涂上,养殖面积接近30万亩,一年收获7.11万吨水产品,产值5.8亿元,产量、产值赶上海洋捕捞量的三分之一和一半!但是,一亩水面年均产出2000元,低的不到800元,遇上自然灾害,甚至颗粒无收!惟有抛弃粗放养殖望天收,依靠科技,精细生产,启东才能在滩涂上重建“黄金渔场”。

    思路决定出路。启东人先后引进省海洋研究所和上海海洋研究所,它们成了滩涂养殖品种更新、结构升级的发动机。在省海洋研究所现代化养殖场内,记者目睹一群群“水中黄金”:半滑舌鳎,木板牙鲆,漠斑牙鲆……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的彭友歧主任介绍,半滑舌鳎,是从启东土生土长的海鱼,由中心专家历时两年,驯化成功,人工繁育10万尾鱼苗。“每条小鱼在大棚中养殖一年,能长到半公斤,剔除30元饲养成本,一条鱼能赚150元。1万平方米可养10万尾,一年收入1500万元!”50多岁的王俊林,两年前弃船上岸,承包吕四1000亩滩涂,聘请省海洋与水产研究所专家,建立全国最大的青蛤育苗基地。今年,这个8000平方米的育苗车间,产出1万公斤大规格优质青蛤苗,收入超过1亿元。立体养殖模式也在启东滩涂迅速传播,1万多亩水面蟹虾贝“套种”,年均亩收入8000元到1万元,相当于以前的5到10倍!

    把虾兵蟹将送进车间,用现代技术加工成方便食品,是一条资源增值的捷径。去年,启东100多家加工企业加工出13.6万吨海鲜美味,畅销全球家庭,一年赚回20个亿!吕四镇党委副书记徐锦昌说,一条安康鱼,从海里捕上来,再新鲜,一公斤最多10元;加工成罐头,销到日本、韩国超市,一公斤100元,能净赚50元,增值率1∶5!像梅童鱼、黄鲫等小杂鱼,过去晒干当饲料,好搭档公司用它们每年加工2000吨冷冻鱼糜,增值率1∶6!

    海洋医药产业点废成金,用一只龙虾加工三道“洋菜”的经典,更令人惊叹。双林生物制品公司老总梁双林介绍,公司去年从全省收购3万多吨螃蟹、龙虾、对虾,肉加工出口,赚回500多万美元;剔下来的壳子,采用哈佛大学前沿技术,提取500吨甲壳素,出口美国;以甲壳素为原料,提取天然碱性物质“第六要素”———200多名工人,创造1.3亿元产值,利润率高达30%到35%!东盛科技盖天力公司也从几百吨牡蛎壳中提取活性钙,占到全国市场10%的份额。

    制造业:海洋经济新的领跑者

    沿海崛起,仅仅盯着鱼虾,出路不大!启东人理性审视资源优势,提出推进临海工业化,带动海洋经济跃上新平台。市委书记沈振新说,在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土地资源弥足珍贵,不断生长的滩涂就是启东的独特优势。利用滩涂土地资源,集聚制造业,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启东拥有200多公里的江海岸线,全国六大中心渔港———吕四港深水岸线长达30多公里,可建几十个5万—10万吨级深水泊位。良好的岸线资源,为启东发展大进大出的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必要的物流支撑条件。

    4月18日,万里长江入海口———启东五仓港船坞,停着两艘红彤彤的拖轮,5月底,它们就要驶向大海,去为新加坡的主人当船队火车头了。惠港造船公司老总张惠忠笑不离口:四年前,他瞄准江海深水岸线优势,买下破产的启东渔轮厂,转产船只,销售10多条船,“三分之一销欧洲,三分之一销东南亚,连造船大国荷兰、德国也有买主!目前,7艘船同时在造,订单排到2009年,共有20多艘,销售额超过20亿元!”做船桨出身的张惠忠,从国内挖来的20多位造船专家,专做1万吨至3万吨级的专用海洋运输船:集装箱船,拖船,散货船,化学品运输船,挖泥船……

    占地1.6万亩的盐场,曾是启东最早的临海工厂。4月19日,记者来到这里。启东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沈辉说,12平方公里的启东盐场,晒盐50年,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小型盐场。海盐失去市场后,盐场曾搞过养殖。去年底,启东投入2亿元,开工建设一个现代工业集中区。“首期6000亩地,快分光了。我们把投资强度提到每亩160万元,国内外项目还是抢着进来。现在,有50个项目签约入驻,分成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三个园,总投资超过40亿元。”各路老板比沈辉还着急,“年底前,可以完成基础设施,让企业进场施工。三年后,这里将产生200亿的产值,等于启东现有工业总量!”投入启东的工业项目中,除了化工,将全部向这里集聚。

    站在海边一幢四层楼顶上,鸟瞰前方工地,记者感慨万千:这个离海2公里的棋盘上,几年间,棋子从盐池变成鱼池,明天还将变出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