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我市举行的“中国·扬州水禽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水禽专家、学者对我市水禽业发展寄予厚望。大家认为,历史上的扬州因“水”而兴,今天的扬州禽业缘“水”而盛。那么,扬州家禽产业的未来发展能否“飞”得更高远?
千年“飞越”的独特优势
唐朝诗人姚合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扬州民间——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资料记载,唐宋时期,扬州曾是朝廷家鹅的重要供给地,足见扬州鹅业早期已兴旺非凡。以高邮鸭为代表的扬州鸭业社会声誉更高。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寻夫》中还曾出现过“高邮鸭蛋,半分一个”的广告词;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条中说“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邮的双黄鸭蛋在1902年的新加坡南洋劝业会上获得较高声誉。高邮鸭是我国三大名鸭之一,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
2001年高邮市种鸭场被列入国家级种禽资源保种场,2002年高邮鸭蛋正式成为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由扬州大学赵万里教授主持培育的扬州鹅,于2002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利用国内鹅种资源培育的第一个中型新鹅种,该品种目前已推广到全国的20多个省、市。
前景广阔的富民产业
2004年,全市水禽饲养量超过4000万只,其中鹅饲养量超2000万只,鸭饲养量1800万只,基本形成了里下河、丘陵和沿江三大水禽业发展集中区,全市有22个乡镇水禽养殖分别超过100万只。据统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直接用于水禽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达3500多万元,并争取上级各项资金5000多万元,由此带动三资投入全市水禽业3.6亿元,其中外资1100万美元。
在水禽蛋品加工方面,全市拥有500多家鸭蛋制品加工企业或加工点,年加工蛋品5亿多枚;水禽肉品加工上,有机械化鹅产品加工企业8个,年加工量600万只;传统的盐水鹅加工点遍布城乡,年加工量1000多万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高邮鸭集团,2004年加工蛋品1.53亿枚,加工鹅鸭200万只,销售收入7亿多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为当前国内最大的鹅产品加工企业,以生产“馋神”牌风鹅而驰名京沪杭市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邗江万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红太阳”、“三湖”、“馋神”、“万达”等一大批鹅蛋肉以及羽绒产(制)品遍布国内各地商场、超市,并有部分水禽品牌走进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国市场。
相对于其它畜禽养殖项目来说,水禽产品养殖效益多年来持续保持稳定,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养一只肉鹅可获纯利10-15元,养一只蛋鸭可获纯利20-25元。2004年,全市水禽业实现总产值达20亿元,占据畜牧业的半壁江山,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水禽业的收入超过200元。扬州水禽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成为全市畜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五大发展战略”
令禽业振翅高飞
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扬州堪称“鱼米之乡、水禽之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扬州发达的水禽业,尤其是近年来,扬州水禽业发展迅猛,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但是,要把扬州水禽业打造成持续致富农民和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势必要把规模养殖与水资源保护、新产品开发和品牌资源整合、外向型水禽产业发展等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集约型产业优势,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从而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
据悉,我市水禽业未来发展已纳入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下一步将着力实施
“三品三创”工程,即:以品种创新调优水禽产业结构,以品质创优提高水禽产品质量安全,以品牌创响增强水禽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将重点实施水禽业的“五大发展战略”,包括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培植一批较具规模和市场优势的企业集群;做优品牌,引导加工企业进行优化重组、资源整合;科技推动,联合我市产学研科技力量,推进全市水禽业的技术进步;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丘陵山区鹅业产业园区、里下河地区鹅业产业群和沿江地区鹅业产业带,实施鹅业无公害化养殖和加工;推行组织化,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我市从水禽大市迈向水禽强市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