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防伪包装保护内蒙古肉类品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11  
     防伪包装保护内蒙古肉类品牌

    肉类产业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尤其是依托草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加工企业。不过,肉类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加工企业、肉源基地、市场与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现有百万元以上肉类加工企业349家,其中以牛羊肉为主的肉类加工企业330家,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193家,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目前有草原兴发1家上市公司,有草原兴发、塞飞亚、小肥羊3家驰名商标,有草原兴发、科尔沁牛业、塞飞亚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有1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已形成了草原兴发、科尔沁牛业、塞飞亚、乌珠穆沁羊业、伊盛、沁绿、小肥羊、蒙港、赤峰群鹏以及区外引进的金锣、双汇、得利斯等肉类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基本覆盖全区主要肉产区,对发展当地肉类的精深加工,提升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作出了积极贡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2004年全区加工肉类产品近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为60亿元。

     据了解,2004年全区存栏牲畜670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其中肉牛近300万头,80%以上集中在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地。羊存栏5300多万只,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生猪存栏686万头,主要分布在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家禽存栏 8801万只,主要分布在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地。

    2004年内蒙古肉类总产量201.9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 7260万吨的2.78%,排全国第15位。其中羊肉60万吨,牛肉2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5.2%和4.1%,排全国第一位和第十位,牛羊肉是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发展潜力极大。猪禽肉生产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2004年年猪肉产量为81万吨,大多以本地市场消费为主,禽肉和其它肉类产量为32万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特色肉类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分析认为,内蒙古肉类加工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肉类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内蒙古肉类企业是大群体、小规模,绝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相当数量的肉类加工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骨干人员,屠宰加工整体水平相对粗放,屠宰加工设备设施落后。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低,花色品种少,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弱。

    二是肉类产业链条短,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牲畜特别是牛羊屠宰后的许多副产品,是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企业的主要原料,这些副产品经过进一步精深加工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内蒙古牛、羊肉的品牌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牛羊肉以天然绿色食品闻名于区内外。尤其是苏尼特羊肉和乌珠穆沁羊肉更是特色品种。但由于缺乏优势品牌的包装、保护及利用,冒牌的内蒙古牛羊肉混淆市场。目前急需实施原产地保护制度,使企业能以品牌为重点,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和具有防伪包装功能的技术,以保护内蒙古牛羊肉的名牌优势,进而打入国内外市场。

    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周文毅分析说,内蒙古肉源基地建设也任重而道远,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经营方式相对粗放,肉类生产规模较小、个体产量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气候条件差,难以形成四季出栏的良好态势。牛、羊出栏主要集中在8-11月,不能常年供应市场。畜群周转慢,出栏率和商品率较低,育肥基础设施落后,人工饲草料基地薄弱,育肥规模小,效益低。个体单产与世界差距较大。2004年全区牛的平均胴体重为151公斤。而世界牛平均为212公斤,发达国家250公斤以上(其中:美国为320公斤,英国为310公斤,加拿大为295公斤),内蒙古肉羊平均胴体重15公斤,而发达国家都在20公斤以上,美国高达30公斤。

    二是高档牛、羊肉数量少,肉牛、肉羊良种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首先是种源匮乏。自治区引进的肉用种公牛只有近100头,需求量高达900-1200头;优质肉用种公羊全区不足1800只,而年需求量却在1.5-2万只。其次,内蒙古拥有一批适于肉类生产的牛羊地方品种,但整体遗传水平比市场需求的肉用产品低,品种个体偏小,繁殖率低,与国外牛一年产一犊,羊的群体繁殖率达到150%-220%相比差距甚大。再次,繁育和供种方式不能适应现代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全区牛羊主要以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为主,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及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发展的要求。

    三是疫病防治与检控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测设备不完善,致使家畜饲养业中疫病时有发生,一些重大疾病还未能得到有效根治,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并成为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除此之外,市场与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也与快速发展的肉类产业极不相称。第一,肉类生产缺乏统一标准。肉类企业的产品特别是生鲜分割冻肉产品没有可遵循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造成目前冻肉产品市场比较混乱,质量不稳定,难以进行市场监督。

    第二经纪人队伍较少且素质偏低,中介组织不规范。全区肉类产业协会、经济人队伍刚刚起步,经纪人缺乏市场观念,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行使“二道贩子”的角色,没有发挥出搞活市场、沟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利益合理分配的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