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中国食品安全何时让公众放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11  
     中国食品安全何时可以让公众放心

    提要:

    2005年初春,由于“苏丹红事件”的曝光,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度过了一个“谈红色变”的春天。

    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最终确认,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是内地涉“红”食品的源头。

    随着苏丹红监测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持续一个多月的社会惊恐终于得到安抚,但“苏丹红之后,下一个是什么”的疑问,显示出人们对食品安全依然担心。

    记者多角度地对此现象进行采访,并归纳了专家建议,提出相关对策。

     “民以食为天”。但有时,这个“天”却无清澈湛蓝之色,让人觉得阴霾、昏暗。

    近年来,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它不仅给那些被害人带来隐性、显性灾难,而且给国人健康和饮食消费心理造成巨大冲击。

    假食品、假出厂日期;变质的烧鸡、发霉的大米;致残的奶粉、索命的白酒……不一而足,甚至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除了假的是真的就没有真的!”

    假货充斥,看似是诸多造假者利益熏心的个体行为,但如果成泛滥之势,必定是我们的社会管理、道德、司法机制出现了问题。如今各食品管理机构不断在媒体上告知公众如何防范假货,这种善意的提醒也许是消费者最大的不幸,是管理者最大的悲哀。——编辑手记

     “谈红变色”

    2005年的初春,由于“苏丹红事件”的曝光,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度过了一个“谈红色变”的春天。

    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最终确认,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是内地涉“红”食品的源头。

    随着苏丹红监测的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持续一个多月的社会惊恐终于得到安抚,但“苏丹红之后,下一个是什么”的疑问,显示出人们对食品安全依然担心。

    果不其然。苏丹红风波还没平息,高露洁牙膏被怀疑含有致癌成分的消息又见诸报端。

    随着消息的扩散,高露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品牌信任度迅速降至冰点。网上调查表明:88%以上的消费者原来信任高露洁品牌,而现在继续使用该品牌牙膏的消费者不到10%。

    就在人们犹豫是否应选择其它品牌牙膏时,又有媒体称:不仅高露洁牙膏含有被怀疑致癌成分三氯生,其他牙膏以及国内市场上多种疗效牙膏及漱口水中均含有三氯生。

    一时间,人们不知所措:究竟选择哪个牌子的牙膏才安全呢?

    几天之后又有媒体辟谣: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草木皆兵,仍然对高露洁敬而远之。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金龙鱼、福临门、旭日升等一批知名生产企业纷纷卷入了安全危机漩涡,就连一向美誉度很高的肯德基、麦当劳、亨氏辣椒酱、立顿红茶、卡夫乐之三明治饼干等抢滩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也卷入其中。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明天,我们究竟还敢买什么?

    由此,人们不禁联想到去年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因食用劣质奶粉,多名婴儿失去了生命。而更多身体、智力已经受到严重伤害的“大头娃娃”们,正懵懂地面对着他们漫长的未来。

    假烟、假酒、假农药、假化肥、劣质食品、注水肉、有毒蔬菜……为何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久治不愈的顽症?其医治的良方到底是什么?

    近些年来,个别企业缺乏诚信和起码的道德,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漠视法律和市场游戏规则,追逐利益,把基本的良心和良知抛到了九霄云外。

    因此,在人们纷纷对监管部门、相关法律和体制提出质疑的同时,专家们也强调,仅靠法制和严格的市场管理等是不够的,还应该大力建设“软力量”,也就是全社会都应重视道德文化建设。

    他山之石

    几年前,一种名为“软力量”的理论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软力量”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曾在克林顿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出任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

    约瑟夫·奈提出,在国际关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军事、经济的“硬力量”,还有由文化、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等构成的“软力量”。

    约瑟夫·奈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软力量”是相对“硬力量”而言的。“软力量”主要来自一些无形的力量资源,包括文化、意识形态、机构和机制等,“软力量”的获得主要依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对此理论有关专家认为,不仅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种“软力量”,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

    企业中的“软力量”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

    国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深层、长久的作用。

    这套价值观有三大基石:安全第一、保护环境;人格正直和品德高尚;公正待人。美国杜邦公司已成立200年,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首席营运官古森曼曾说过,这些价值观是“我们公司存在的基础”。

    从事采油、炼油、石化的荷兰壳牌集团给全球每个分公司下发的《商业原则》说:所有壳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

    一个企业在短期内成功,有一个好产品就可以了;要想中长期成功,除了好产品之外,还必须会营销;但是,如果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建设一种能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而这个企业文化的精髓离不开“诚信”二字。

     “德者,本也”

    从伦理学角度讲,诚信是一种道德资源,它可以引发商家对诚信的竞争;从经济学角度讲,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为此,诚信就成了资本价值中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的缺失使得假冒伪劣、制假售假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从2月18日开始,“苏丹红”一词从英国刮到了中国,又从广州刮向18个省市,引起人们持续的不安。

    有关部门发现:“苏丹红”源头是广州市一家名为田洋的公司。接着,其法人代表被公安机关拘留。

    令人吃惊的是,田洋公司只有两三间简陋的平房,仅有的一台机器破旧不堪,算上老板在内总共也只有四五个员工。然而,正是这样的小厂家却向100多家企业提供含有苏丹红一号的田洋牌辣椒红一号复合食品添加剂,使全国18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涉“红”。

    田洋公司虽然被认定为“苏丹红”食品的最终源头,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却没有就此尘埃落定。专家们认为:“宣布广东田洋公司为‘涉红’食品的最终源头为时尚早。估计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称:现在商品流通的范围很广也很频繁,随着流通速度的加快,市场上很难确定哪一家是源头。像添加油溶黄和油溶红这种手段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采取这种低成本高效益并且很隐蔽的生产方式,田洋公司肯定不是惟一的一家,也不是最早的一家。

    在“苏丹红事件”中,肯德基的态度也受到了质疑。肯德基先是宣称其产品中不含苏丹红,当质检部门宣布在其产品中发现苏丹红后,面对尴尬,又将责任推给相关的供货商。

    有关人士对此评论:作为一家世界性的餐饮企业,一向标榜生产程序的规范、明确和数字化,对供货商的产品竟没有再次抽查化验的安全机制,其整个质量安全体系可靠吗?同时,在消费者索赔的问题上,肯德基始终含糊其辞,国际大牌企业的形象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食品总是不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针对“苏丹红”专项检查采取的5项措施之一,就是责令所有辣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自查。

    有关专家提醒:加强监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但我们更应警惕受利益驱使的不法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去年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

    去年4月19日,安徽阜阳市农村传来惊人消息:100多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陆续患上了大头怪病。据阜阳市政府初步核查,自2003年5月份以来,有171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

    由此,“毒奶粉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风波再起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致死的事情经媒体曝光后,人们一直有个疑问,那些造成婴儿患病甚至死亡的劣质奶粉,除了阜阳,还流向了全国哪些地区?果然,事实证明了这种担心绝非多余。全国各地开始清查奶粉市场后,北京、上海、广东、沈阳、四川、江西、西安、南京等地陆续传来发现不合格奶粉的消息。

    一些食品营养专家表示,长期饮用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奶粉,首先会导致婴儿严重营养不良,随后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在外来细菌的侵袭之下,婴儿几乎完全丧失了自身的免疫能力。发生在阜阳的“毒奶粉事件”主要是因为这些劣质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指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基本没有营养。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当人们认为在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措施下,“毒奶粉”已经彻底远离了我们生活的时候,令人震惊的消息再次传来———湖南株洲等地又出现了大头娃娃。

    今年4月13日,湖南省卫生厅下发了关于对“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经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据悉,食用该奶粉的4个月大的女婴已产生“大头”等营养不良反应。有关部门初步确定该奶粉货源来自温州或内蒙古。

    从几年前的毒大米、毒火腿、毒香肠、毒药品、毒酒、毒肉,美容豆芽、变“心”柴鸡蛋、用甲醛发的海参鱿鱼、“毒韭菜”、“毒奶粉”、“毒粉丝”、“毒泡菜”,再到现在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还能放心吃什么?

    还不仅仅在吃的方面。欺诈、蒙骗、制假售假等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在许多领域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商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以诚为本

    对于假冒伪劣商品这个久治不愈的顽症,其医治的良方到底是什么呢?

    专家们指出,仅靠法制和严格的市场管理等是不够的,还应该大力建设“软力量”———全社会都应重视和关注道德文化问题,何况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诺斯把道德作为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变量,道德的作用也许来得缓慢,但其效果将受益终生。

    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公司平均寿命仅为7至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没落企业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软力量”存在缺陷。“软力量”存在缺陷的企业,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沟通机制、员工职业化素质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致命缺陷,以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面前应对乏术,最终只能黯然退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建立信用文化。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聚集财富,财源会越开拓越广阔,违背诚信赚钱,最终将使财源枯竭。

    深圳超市散装食品短斤少两的问题被揭露后,消费者群情激奋。专家指出:放弃消费者的信任是超市最大的错误,如果超市自身依旧舍长取短,不断地搞些小动作,那么它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

    企业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分量值得掂量。毋庸质疑,建设“软力量”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如何建设“软力量”,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对道德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自觉担当起推动道德文化建设的重任;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建设是企业之本,建立起诚信的价值观;

    充分发挥大众媒体道德评价作用,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把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积极为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的约束,营造“守信获利,失信损益”的社会信用环境;

    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并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强化自己的权威和信用度,推动信用道德建设。

    链接

    中消协:食品质量安全投诉上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食品的投诉总量比上年下降了4.3%,但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投诉不降反升,分别上升了10.9%和19.1%。

    食品质量问题多,占食品投诉总量的55.2%。投诉劣质奶粉坑人事件仍未杜绝,如广东省茂名、湛江、佛山等地消委会先后接到8起反映婴儿食用劣质奶粉后身体多部位浮肿、头大身子小等症状,诊断结果均为营养不良。还有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发霉变质、甚至混有异物;豆制品超量使用添加剂;注水肉、病死猪肉堂而皇之地摆上柜台;使用工业用盐卤制食品、制作罐头等。

    食品安全堪忧。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的有毒韭菜、木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腌制食品及水产品在某些地方仍有发生。有的食品进货渠道不正规,对原料质量把关不严,甚至从无照经营的食品加工点或小作坊直接进料;为诱惑未成年人,故意将儿童玩具与食品混在同一包装内;非法生产者将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或野味加工出售。为保鲜或增加色、香、味,违规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甚至掺入国家明令禁止的原料。因餐饮场所卫生状况差造成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食品标识“猫腻”多。按照国家规定,食品的配料、成分和生产日期应当在包装上标注,而有些非法经营者采取乱标注、更改过期食品生产日期的手段,销售过期、变质及添加剂、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的食品。

    致癌食品列出黑名单

    近日,有关部门列出了致癌食品黑名单。

    咸鱼: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火腿+乳酸饮料: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等和乳酸饮料一起食用易致癌。为了保存肉制品,食品制造商会添加硝酸盐来防止食物腐败及肉毒杆菌生长。当硝酸盐碰上有机酸时,会转变为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广州质监局:查出88类食品无标准

    近日,广州市质监局组织对我国的食品标准状况进行初步调研。调研了我国225类食品,发现137类食品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占总数的60.89%。其中,27类有国家标准,占总数的12%;108类有行业标准,占总数的48%;2类有广东省地方标准,占总数的0.009%。其余88类食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占总数的39.11%。调研结果表明,我国食品生产并非全部有标可依。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