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2004年云南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09  
     2004年云南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04年以来,我省上下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精神,树立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畜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加快发展以草食家畜为主的商品型、外向型、常绿草地畜牧业,走以加工带养殖、连市场的路子,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八大工程,落实十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迎来了我省畜牧业生产的第26个丰收年。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77.8万吨,比去年增加24.11万吨,增9.51%,人均占有肉类62.9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出栏肉猪2585.92万头,比去年增加200.66万头,增8.45%;出栏肉牛190.21万头,比去年增加19.54万头,增11.45 %;出栏肉用羊512.48万只,比去年增加41.86万只,增8.89%;家禽出栏11452.67万只,比去年增加769.69万只,增7.2%。禽蛋产量为16.49万吨,比去年增加2.1万吨,增14.6%;奶类产量达28.34万吨,比去年增加4.96万吨,增幅达21.21%。

    一、2004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一)、“三动”促进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市场拉动。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仔猪、肥猪、猪肉价格的增幅都在40%以上,牛羊价格保持了较高水平,据调查,12月,肉猪的市场价格为14.67元/千克,同比增长38%;牛羊肉的市场价格分别为19.08元/千克和21.1元/千克,同比分别增长21%和20%。禽产品价格逐步回升,鸡蛋价格为8.67元/千克,同比上升15%;活鸡价格12.54元/千克,同比增长12%。猪料比价在6:1以上,良好的效益,调动了各方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二是政策驱动。去年12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会后印发了《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增加了畜牧业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把畜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完善了发展规划,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机构,有近60个县成立了畜牧局,一些地区还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作了调整,充实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待遇,调动了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料和资金支持。

    三是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今年以来我省涌现了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促进养殖生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仅今年全省新加工能力就达生猪150万头,家禽800万只,日处理鲜奶能力新增400吨,火腿加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原料供应和畜牧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畜产品流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二)、生猪生产迅速发展,牛羊生产稳定增长

    2004年我省生猪出栏将达2585.92万头,同比增加8.45%,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其生产特点主要表现为:(1)受前一阶段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禽肉产品消费下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刺激了猪肉价格的上涨,猪肉消费出现一定补偿性增长。尽管目前禽类生产已恢复正常,但受市场拉动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仍然高涨,估计猪肉消费增长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2)畜产品加工能力的迅速提高增加了市场对生猪的需求量。随着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州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3)生猪外销渠道畅通。因沿海大中城市对养殖业要求做环保处理,取消了市内大、中型养猪场,使养殖数量大幅减少,我省猪大量外销,1--11月份,我省从文山外销的生猪就达42万头,同比增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牛羊肉需求旺盛,生产者积极性较高,肉牛、肉羊仍存在发展空间,肉牛和肉羊产业持续发展, 2004年我省牛羊分别出栏190.21万头和512.4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1.45%和8.89%。肉牛冻改、犊牛培育、农田种草、山羊科学饲养、牛羊胚胎移植等科技措施的推广快速推进,规模饲养发展较快、商品数量明显增加。

    (三)、乳业向重质量安全方向发展,奶牛产量大幅增加

    随着乳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业认同度进一步提高。新希望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入滇,使我省乳业加工能力又了较大提高,乳业科技日益受到重视,引进、改良奶牛品种,研究开发新品种已成为趋势。仅大理州计划在近两年内引进高产奶牛10000头,建成强大的奶源基地。2004年全省奶牛存栏1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数达10万头,比去年分别增长33%和35.83%。全省改良奶牛6万头,奶牛平均受胎率为87.5%,部分地区受胎率达90%以上。昆明、大理两个奶牛主产区建成奶牛合作社62个,其中昆明建成38个,存栏奶牛11200头,奶牛平均单产为5100公斤;大理建成24个奶牛合作社,存栏奶牛140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3500公斤。另盈江、广南、思茅、腾冲、大理等县市都已建成规模奶水牛养殖场,全省规模养殖的挤奶水牛已达1000头,水牛奶产量接近1000吨。与此同时昆明、大理两个奶牛主产区还推广农田种草20600亩、青贮氨化45万吨,大理州开展了“大理州奶牛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实现了对奶牛饲养生产过程的电脑化管理。这些有力措施使全省牛奶产量达26.86万吨,比上年增23.48%,牛奶生产持续高速发展,成为我省畜牧业生产的一大亮点。

    (四)、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禽类生产恢复正常

    禽流感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各级政府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的精神,帮助企业和养殖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促进家禽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下半年养禽户鸡苗上笼数量明显增加,鸡苗价格逐月回升,种禽场生产和销售鸡苗的数量已接近正常水平。鸡蛋价为8.67元/千克,同比上涨15%,为近5年来的最高价。

    (五)农民养殖效益增加,畜牧业在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强

    活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升,生猪出栏数明显增加,饲养户补栏积极性高涨,养殖户养殖效益增加。按目前的价格水平,农民养一头商品猪获毛利80-100元,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企业每头毛利50-80元以上,均比去年同期提高30元以上,生猪主产区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较高。由于推广冬闲田种草,奶牛饲养成本有所降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目前饲养一头奶牛获利在3400元左右。

    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上扬,农民饲养畜禽的经济效益增加。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30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8.7%,占农业总产值得31.6%。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元,比去年增长1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出售畜产品的现金收入占现金总收入的25%,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特点,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今年,国家及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粮食增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双重效应。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料和资金支持;粮价合理回升,带动了畜产品价格合理上扬。当前,畜产品市场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趋好,农民愿意将手中的余粮和资金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

    (二)畜产品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区域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的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向主产区集中,产区和销区布局逐步明晰,畜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根据我省具有丰富的优质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禽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形成了配套饲料技术体系和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新格局,且草食牲畜具有生产成本低及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地缘等优势,做了如下优势区域布局: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在已建畜禽商品基地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县市,建设优质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重点建设30个标准化商品猪基地,30个商品牛生产基地,30个商品羊基地,23个奶源基地;配套建设优质牧草种籽生产基地和人工草场,创立一批多层次的科技示范基地、优势畜产品外销基地、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不断增强示范、带动功能。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的猪、禽、奶源基地,以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提高科学饲养水平为主,大力发展标准化生猪、优质仔猪、禽、蛋、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和外销;牛、羊基地,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和舍饲半舍饲,推广品种改良,大力提高出栏率和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经济;特色畜产品基地,重点抓好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茶花鸡、武定壮鸡、小耳猪、野坝子蜂蜜等特色畜产品开发。

    (三)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全省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养殖小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家畜品种改良加快,配合饲料用量增加。年初的禽流感疫情之后,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全省在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牛、养羊、养猪、养蜂技术示范区(养殖小区),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幅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选择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规模养殖发展快的地方,建设一批养殖专业村、专业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养殖业转移。楚雄州在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基础上建立了50个专业养殖协会。玉溪红塔区高仓镇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已通过可行性论证,园区建设规划占地1600亩,养殖户150户,年出栏肉猪10万头。

    (四)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加快,延长了畜牧业产业链,增强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全省出现了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促进出口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自我省提出实施“22355”工程以来,几个大的现代化的屠宰加工企业的相继建设,对我省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使我省逐步实现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肉制品和西式制品相结合的加工模式的目标。目前在加工产品方面,除宣威火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获得我国原产地域产品名称而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外,还出现了三川火腿、泰华牛肉干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的其它加工产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腊鹅、卷蹄、香肚、酢肉等已陆续开发。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生产实力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如玉溪百信、宜良李烧鸭、保山保龙公司等。蝶泉、雪兰等几个大的乳品加工企业鲜奶日处理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并有一些新建乳品厂陆续投产,今年全省乳品设计日处理量可达到1400吨以上。

    (五)疫病防治力度加大,养殖风险降低。今年禽流感疫情以后,各地、州、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完善基层兽医工作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治的投入,畜禽免疫密度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牧业生产的风险。

    三、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近两年,奶牛等主要畜禽良种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进口良种的依赖程度较高;二是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三是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建立;四是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加快我省畜禽良种的繁育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二)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督;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动物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力推进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我省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全省奶业、肉猪、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各地、州、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对推动我省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请求进一步加大对优势区域的扶持,围绕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提高优势产区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带动全省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保养殖小区的养殖用地。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积极推动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

    (五)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针对我省畜禽养殖以农户分散为主体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密切产销关系。加大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争取支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能够给予财政贴息。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六)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市场需要,大力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速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在继续稳定发展生猪行业的同时,继续发展奶业、禽和草食家畜。充分发挥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培育新品种、新品系,满足市场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