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5%,既在意料之中,又有点让人意外。说意料之中,是因为尽管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发展苗头,但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平台上,是各方面的共识。而让人略感意外的是,尽管各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力度未减,但GDP的增速仍然如此强劲,超出社会各方面的预测。
国家统计局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是“开局良好”。但我们仍需冷静观察和仔细分析投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
投资 增势放缓,仍在高位运行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的43%降低了20.2个百分点,但由于是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又增长二十几个百分点,所以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在高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介绍,固定资产投资虽然速度仍然偏高,但增势放缓。从在建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看,3月末施工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26.7%,增势承继了去年以来的趋缓态势;从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看,只增长1.5%,增速也明显放缓;从资金到位的增长幅度看,一季度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3%,比实际完成投资的增速25.3%略低,也说明增势趋缓。
为什么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能保持较快的增速?郑京平的解释是,2004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都有较高增长,这对投资是一种保证。另外,一些投资项目储备较充足,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也没有减弱,所以,投资仍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
物价 通胀无虞,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2.8%,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轻。
虽然一季度CPI属于温和上涨,但据郑京平分析,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今年,保证物价不会大幅走高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影响去年价格上涨的粮食和食品价格,预计今年将会比较稳定。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1%,与2004年全年上涨9.9%的水平比,明显低了许多。此外,虽然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较高,但下游产品供给充足,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需求,而且市场竞争很激烈。郑京平认为,由于我国上游产品、固定资产投资及市政建设之间的自我循环,所以,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建筑领域。
尽管目前通胀无虞,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目前,不利于调控物价的因素主要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偏大,以及国际原油、铁矿石等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1%,国内的原油出厂价上涨了24.5%。燃料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化肥、运力等方面的价格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已持续29个月上涨,一季度涨幅回落,但仍呈涨势。这些因素对今年物价走势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需冷静观察、认真分析。
调控 力度不减,注重调整结构
从一季度的经济指标看,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继续显现,有保有压的方针继续得到贯彻。例如,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39.9%,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8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0%,铁路投资增长4.3倍。水泥、冶金等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0%。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导致投资过热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反弹可能。目前,在建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较多,房地产投资连续5年增长26.2%,一季度又增长了26.7%。
因此,保持宏观调控力度不减,防止部分行业重复投资反弹,仍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要从土地、税收、信贷等各环节采取措施,加大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给,遏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1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