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反刍动物 » 正文

荷兰奶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4-20  
     荷兰奶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荷兰是世界上奶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奶制品年出口总值可达25亿欧元,其中一些重要的奶制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的1/6。其奶业发展以单产高、质量好、效益可观而闻名全球。中国作为发展奶业潜力巨大的国家,荷兰的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俊玲。

    荷兰作为发达国家,对其奶业的支持是强有力的。如荷兰制定了鲜奶和乳制品的基本定价,然后通过政府部门确定采取输出收税或输出补助的措施来平衡价格的波动;对饲料粮的购入、供给尽量以欧盟确定的最低价供应,而奶油、脱脂奶粉的收购以确保养牛户有稳定合理的价格为目标。荷兰政府还负担奶业的技术政策研究、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出口补贴和国际交流的大额资金。周副教授说,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仍有许多地方是可以向荷兰学习的。

    我们在牛饲养适度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从荷兰的奶业中可得到启示。周副教授介绍说,荷兰奶牛养殖主要以家庭奶牛场为经营主体,而且其规模中等,大部分是30-70头。这是与荷兰各草场的最佳载畜量相适应的。作为农产品过剩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奶产量是限额的,超过限额会被罚款。

    荷兰近几年很多奶牛场都采用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挤奶机器人来给奶牛挤奶,机器人的挤奶效率很高、质量好。荷兰奶农的素质普遍较高是荷兰奶业采用先进技术的先决条件。荷兰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大部分农场主或农民都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才去经营农场的。荷兰还有很多职业技能的长、短期培训学校,方便农民继续深造学习。周副教授说,从荷兰的发展经验来看,在我国可尝试对素质稍高一些的农民,采取集中办班、专家授课的方式,让其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长远来看,应借鉴荷兰的经验,建立包括大学本科、初、中、高级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农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农民以及技术服务人才。

    荷兰奶业的经营模式虽然以家庭为主,规模不大,但各种合作社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奶农借助这个群体的力量来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荷兰1886年就创立了乳品加工合作社。奶农自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有自己的乳品加工厂。奶农加入后,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的乳品厂加工,合作社的乳品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可以均衡地组织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得奶农和乳品加工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荷兰奶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荷兰皇家养牛总合组织就是一个为奶农提供奶牛注册登记、牛奶产量记录、体型评级和人工授精登记服务的合作社,它存放着荷兰每一头奶牛的完整记录,奶农参加该合作社可以在育种指导、改善经营方面得到帮助。荷兰国家育种公司也是一个为奶牛场提供优质、低价的育种技术的合作社,荷兰90%的奶牛场主是其成员。在贷款方面,著名的荷兰拉博银行(Rabobank)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力量筹资建立起来的合作银行,它服务于农业及食品部门,为荷兰全国农场主提供了90%的农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荷兰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荷兰奶业合作社的做法,对我国奶业有着借鉴意义。”周副教授对记者说,,在现阶段,要协调好中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关系,提高奶农的市场地位,就必须有一定的合作组织与制度,通过组建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奶牛改良合作社、牛奶销售合作社等形式,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荷兰对奶制品的加工则全面实行IS09000系列标准和HACCP质量控制体系,使荷兰奶制品的质量得到世界公认。我们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对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奶牛管理、饲料供应、牧场管理、牛奶检测、奶制品加工、产品销售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在有条件的乳品企业推行HACCP质量控制体系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逐步推广到全行业,最终淘汰掉那些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作坊式的乳品加工企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