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1日至12日,农业部农垦局在昆明市召开了农垦养殖业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农垦养殖业工作的经验,分析形势,理清思路,研究进一步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作了题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产业》的主题报告,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畜牧业司、兽医局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做了发言,35个垦区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就养殖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会议邀请专家就动物防疫和标准化建设举行了两场讲座。
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养殖业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全系统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产业化经营带动现代养殖产业的发展;推进规模化养殖,实行标准化生产、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养殖业现代化水平;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打造名牌产品,建立现代养殖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草地建设,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领导,促进农垦养殖业快速发展。
通过会议,各垦区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职责和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的信心。与会代表表示,会后将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按照农垦局的统一部署,增强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养殖业相关工作,为全面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机遇新亮点
据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农垦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优质为目标,创新体制和机制,发挥农垦的资源、技术和组织优势,养殖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4年全国农垦养殖业总产值达275.29亿元,年末共存栏各类大牲畜281.94万头,各类家禽6396.47万只,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78.39千公顷。农垦养殖业正在发展为相对独立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农垦现代养殖产业,成为农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迅速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业,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垦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垦的农业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作物单产空间有限,因此,要壮大农垦农业的经济实力,必须充分挖掘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养殖业是与其它产业关联度较强的产业,通过过腹增值和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可以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有效带动饲料工业、养殖产品加工业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养殖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大量吸纳从种植业和其它各业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目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十一五”时期,按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国民经济正在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向农业倾斜,对养殖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养殖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发展养殖业对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形成比较可靠的收入预期,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三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养殖业产品尤其是优质安全的产品需求将大幅增加,加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自由化范围的扩大,我国养殖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将充分体现,为农垦养殖业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拓展了空间。
新挑战新优势
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农垦养殖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一是市场需求的挑战。在当今市场上,养殖业产品的结构变化、产品分化、产品升级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的挑战。在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遭遇技术壁垒的重要因素。农垦的质量安全体系尚不健全,提高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迫在眉睫。三是疫病防治的挑战。动物疫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农垦的预测预报、防治手段还相对落后,对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不利的影响。四是国内外强势养殖业企业的挑战。近几年民营资本进入养殖业领域,国内崛起一批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国外一些跨国集团也开始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农垦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双重压力。
因此,农垦养殖业的发展,既有可以充分利用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农垦系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抢抓战略机遇,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方式与途径。农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规模综合经营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首先是资源优势。东北、西北垦区地处牧区和农牧区交错地带,畜牧资源丰富,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中、东部垦区水域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其二是科技优势。在种苗、养殖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易于新技术的推广。其三是组织优势。农垦组织化程度高,便于统一管理功,在标准化养殖、质量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已建立起比较完整、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四是装备优势。基础设施和养殖业机械装备条件相对较好,对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五是产业化优势。已经形成并正在兴建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机制相对协调。因此,农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业的信心。
新思路新目标
基于对形势和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判断,农垦局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垦养殖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优质为目标,发挥农垦的资源、技术和组织优势,创新体制和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良种繁育、疾病防疫、综合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做强做大农垦养殖业。
“十一五”时期,农垦系统养殖业的发展目标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种畜禽苗生产体系,建设一批大型的优良种畜禽苗繁育基地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国家级育种基地。通过引进和选育优良新品种,扩大良种的推广,使农垦系统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增加畜水产品加工比重,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基本构建起产业化生产格局,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疫病控制支持体系和重点疫病控制系统,使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达到或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形成手段完善、保障有力的保护体系。
———到2010年,养殖业生产总值达到428亿元,年平均增长9%;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33%以上,重点垦区要超过50%,达到“半壁江山”或实现种养业“主辅换位”,使垦区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养殖业成为垦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农垦局副局长丁力强调,养殖业是农垦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各垦区应对自己的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企业布局、市场开拓、环境改善、资金投入等提出明确的意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农垦养殖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调动垦区广大职工群众投资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系统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增加对垦区养殖业的投入,大力整合资金,突出投放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养殖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争取在各垦区的努力下,使农垦的养殖业迅速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