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共中央[2004] 1号)和《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4号)精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业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畜牧业、投资力度加大、畜产品市场旺、群众积极性高、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方式逐步提高,畜牧业继续保持全面增长。
一、畜牧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随着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进程的推进,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加强以及畜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全省畜牧业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004年末,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52.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12.72亿元,增长9.1%,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29.90%提高到31.2%,增加1.3个百分点。完成肉类总产量171万吨、蛋类产量9.92万吨、奶类产量3.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92%、8.70%、6.74%。
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比重增至47.7%,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养猪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
(一)草食畜禽和特色畜禽发展加快,比重上升。2004年,全省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9.49%,比上年同期增加0.17个百分点;牛羊存栏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1%和6.16%;肉牛肉羊的出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33%和7.75%。2004年统计全省10户以上牛的养殖小区877个,饲养牛5头以上的大户23517户,其中20—49头11386户,50头以上571户。
(二)生猪品种改良工程提速,科技含量增大。2004年全省推广以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等优质猪为主的杂交猪2283.98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952.43万头,占41.7%,比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商品猪出栏同比增加128万头。
猪价上涨,农民养猪经济效益提高,发展养猪积极性高涨,规模养猪发展势头良好。养猪业成为今年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
三、民营企业涉足畜牧业发展数量增加,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
(一)民营资本介入畜牧业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大量民营资本涌入畜牧产业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从事畜牧养殖业及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共计323家,就业人数达4309人,形成固定资产2.7亿元。2004年各类畜产品、种畜禽、兽药、饲料等总产值达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5%,民营及股份制经济逐渐成为畜牧业投资主体之一。
(二)畜牧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空前活跃。2004年,政府等各种渠道投入资金68.46万元扶持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省有各类畜牧养殖协会356个,会员数28941人,形成固定资产总额6403万元,带动农户15.44万户。协会在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加工运输、价格协调以及争取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我省畜禽加工业原料基地建设及畜产品加工销售,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畜牧养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省内50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中,畜(禽)牧养殖及加工的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涉及肉类制品、乳制品、禽蛋食品、渔业、种草业等相关领域。2004年13家畜牧业龙头企业资产、销售收入、上缴税收均大幅度增长。建立原料基地225.14万亩,带动农户76873户,增收3615.01万元。
四、各项畜牧业工作稳步推进,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畜牧业工作,把畜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工作来抓,全省上下形成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地严格按国家规定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已启动,2004年实施的45个优质畜产品基地运转良好。动物防疫工作全面落实,出台了《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业工作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逐步普及。畜牧兽医队伍管理及技术培训效果显著。生态畜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