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随渔政人员来到西江肇庆城区乌榕山江段。在靠岸数米处的西江江面上,整齐地浮放着数列扎成一捆捆的芦苇,宽约15米,长则有300米,全部用竹杆固定在江面上。林队长指着这些芦苇说,这就是人工鱼巢。据悉,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江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渔民在西江捕获一日,难有多少渔获量。林队长说,作为渔政部门,他们除了加强管理,禁止非法电炸鱼外,还千方百计想办法增加渔业资源。
据悉,由于西江自然环境受到破坏,适宜鱼儿产卵孵化的场所逐渐减少。“鱼妈妈”们没有了“产床”,即使产下卵也容易被水流冲走,“鱼爸爸”们也只能徒唤奈何——无法生儿育女了。3月中旬,渔政部门投入七八万元建起了人工鱼巢,不几天,便有“鱼妈妈”、“鱼爸爸”前来“拍拖”。林队长兴奋地说:“这几天,人工鱼巢非常热闹,估计‘鱼妈妈’们知道了这个好‘产床’,都争先恐后跑来这里与‘鱼爸爸’们‘相会’,常可以见到鱼跃龙门,从水里跳出水面的情景”。据渔民反映,在人工鱼巢管制范围以外的桂林沙江段,前几天一个晚上便捕鱼上百斤,而去年同样时间、地点仅能捕获二三十斤。“这说明人工鱼巢吸引了许多鱼儿前来。”林队长说。
日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的水产专家、教授前来调研,经抽检,仅两天时间便发现鱼儿产卵2000万粒,以鲤鱼、鲫鱼为主。有专家称,在江河上使用芦苇建立人工鱼巢并试验成功,这种做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有行家按最保守的算法算了一笔账:产卵2000万粒,受精卵按九成计,则有1800万粒,受精卵变成鱼花再按九成计,鱼花变成鱼苗则按5%计算,则有80多万尾鱼苗,按八成鱼苗能长成二三斤重的鱼,按每斤2元计,则两年之后,产值便有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