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3月28日电(记者杜继昌) 天津市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养殖,从而使全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既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了解,过去天津市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小,养殖分散,不便于管理、防疫和科技推广等,弊病较多。近年来,天津市加大畜牧业改革和调整力度,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养殖,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各郊区县规模饲养快速发展,各类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554个,入区农户达到17988户。其中,生猪养殖小区为514个,奶牛养殖小区为154个,肉鸡养殖小区为210个,肉牛养殖小区为214个,肉羊养殖小区为185个,蛋鸡养殖小区为82个,其它养殖小区为195个。
同时,全市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壮大,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牧业设施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生猪和肉牛生产主要集中在蓟县、宝坻、武清、宁河和静海5个区县,其饲养量分别占全市的85%和92%;蛋鸡生产主要集中在蓟县、宝坻、武清和北辰4个区县,其饲养量占全市的80%。
天津畜牧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养殖,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增加。去年,全市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为2479元,其中出售畜牧产品现金收入人均为1162元,占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的46.9%,比2003年增长了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