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海归鲥鱼”鲜活上市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3-28  
     长江鲥鱼早在十年前便绝迹,留给我们的只是美好回忆。

    近日,绝迹多年的鲜美鲥鱼,又悄然进入本市一些酒家的餐桌。与那些来自泰国、缅甸的冷冻鲥鱼不同,这些鲥鱼鱼卵来自美国,在中国孵化养殖,从事这一养殖技术研究的,是在美国学习生活十七年之久的留洋生物博士刘青桦,他将这些鲥鱼戏称为“海归鲥鱼”。

    “海归鲥鱼”娇嫩无比

    被刘博士称作“海归”的是美国鲥鱼,身为海归的他,是这样幽默地跟记者解释“海归”鲥鱼:“它可能与中国鲥鱼原属同一种类,可能是因为板块漂移,改变了一部分鲥鱼洄游的路径,它们各自在当地留下来生殖繁衍。如今我们用飞机,将留洋的中国鲥鱼后代运回来,让它们重新生活到老祖宗的水域中。”

    “海归”鲥鱼回家的代价可不小,除了机票,还得将它们安顿在适宜的环境。水质、温度、氧气……“海归”鲥鱼比“海归”们娇嫩多了,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据说,之前曾有人引进几十万粒鱼卵,结果落得全军覆没的悲惨境地。

    即便是像刘青桦这样的博士,近50万粒鱼卵中,孵出的鱼苗也只有22万尾,存活率50%都不到。

    在记者走进养殖车间前,先被要求在车间门口浸有消毒液的器皿内站立片刻,工作人员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我们将病毒带入。“鲥鱼实在娇贵,一不留神,就给你颜色看。如果感染病毒,就会像鸡瘟那样,整池整池地翻白肚皮。”

    养殖车间是与普通鱼塘大不相同,养殖车间设在恒温室内,场地内非常干净,绝无家鱼养殖场那种潮湿和杂乱,空气中也嗅不到水产养殖地特有的鱼腥气。鲥鱼被分别养殖在十多个独立的鱼池内,池水清澈见底,每个池内有连着一根细细的蓝色塑料管,新鲜的氧气就这样源源不断地通向池中。“这些都是医用氧气”刘博士特别强调。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每个水池中的鲥鱼群,都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飞快地游曳,它们的速度实在太快,搅得池水泛起小小漩涡,在池边看久了,会觉得有些晕眩。刘博士指着边游边张大嘴露出鲜红鳃的鲥鱼说,鲥鱼之所以不停地游,是因为他们天生体大鳃小,呼吸不够,只能靠运动来吸取氧气。鲥鱼肉质鲜嫩,很大程度上也跟它酷爱运动有关。

    海绵垫防鲥鱼“自杀”

    记者采访中正赶上员工给饭店送货,此时,已是下午三点,送到饭店,正可赶上晚餐时有新鲜活鱼供养。

    用来装鲥鱼的是几口褐色大口塑料缸,在缸内套上塑料袋,袋内洒上盐,再注入水。让记者匪夷所思的是,工人们竟然在缸和塑料袋之间,围上一层海绵。

    这是因为鲥鱼性情刚烈,一旦被捕获,宁死不屈的它会立即用头撞击器皿,即便不撞死,也会破相。装海绵,是为了不让鲥鱼的自残行为得逞。当然,为了防止鲥鱼相互“斗殴”,一口缸里,通常也只放四五尾鱼。对市内客户供货,为了确保鲜活,一般都是天天运送。

    从水面上看下去,鲥鱼背部呈暗灰色,而被工人网上来的鲥鱼,色白如银,在光线下,鱼鳞闪烁着耀眼的五彩光芒,叹为奇事。

    据刘青桦介绍,他们养殖的鲥鱼,现在已在上海市场打开销路,饭店鲥鱼的售价在每斤300-1000元不等。

    留洋博士水土不服

    身材魁梧高大的刘青桦,是地道的“海归”。1988年,他以中国农业部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并获得乔治亚大学硕士和孟菲斯大学博士学位,“新品种开发”和“遗传生物”均为他课题研究项目。毕业后,他进入美国农业部下属的爱格斯生物研究所。后来研究所改制,每个成员都能够购买一部分研究所的股权,刘和美国的同事们决定在中美之间进行鲥鱼卵贸易。就是把鲥鱼卵出售给中国企业直接销售或者养殖。

    回到中国,伫立于黄皮肤黑头发的同胞之间,他突然发现自己对这里的一切竟有些陌生感。

    2002年,刘首先在山东某地租赁了土地和水库,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被人狠狠宰了一刀。而原本地方官员口口声声承诺,一旦对方动土立即修好马路,可一直到养殖开发基地施工完工,这路依旧还八字没有一撇。言而无信,让美方另几位投资者失去了信心,除了提供鱼卵和设备,他们不愿再投入资金。进口鱼卵所需的检疫手续延误了时间,办理进口批文手续同样需要时间,等一切办妥,这鱼卵也早过了孵化期。这一切,让初涉商海的刘博士陷入困顿。

    2003年,对于刘青桦来说,同样是不顺利的一年,受“非典”影响,绝大多数进口鱼卵无法正常销售到全国各地,于是,他只能选择自己养殖。

    鲥鱼养殖难度相当大,一般从鱼卵养到1公斤以上的成鱼,并推向市场进行销售需要18个月时间,也就是说需要过冬。冬季由室外移至室内,鲥鱼会出现大量死亡,这时的鲥鱼一般只有半斤左右,尚不能上市。

    刘博士向记者坦言,自己还不善于中国的经营模式。在美国,一般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这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饭店都是每个月结一次账,这就需要公司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另外,美国客户下了订单一般不会反悔,但是在中国变数太多。2003年公司成立后正赶上了“非典”,原来的订单很多都没有兑现,而这损失只能自己吃进。

    即将走进百姓餐桌

    “那些鲥鱼的食客们,很少有人关心鲥鱼的质量?”据刘的投资合作伙伴Amy王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鲥鱼大多来自缅甸。“缅甸的渔民常常是把捕捞上来的鲥鱼丢在岸边,条件实在简陋,别说冰块,就连铺在下面的塑料薄膜都是脏兮兮的,天气又炎热,这些鲥鱼至少有一天的时间未经过任何冷藏处理。从海边渔村运到大都市,再上飞机送往世界各地,再上饭店的餐桌,少则要三四天,多的要十多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的鲥鱼,营养价值早就发生变化。这样的鲥鱼再上餐桌,实在让人担忧。”

    真空包装,是一个大胆设想。将新鲜的鲥鱼,放入真空包装保护营养,并进行冷藏,然后用冷藏车将鲥鱼直接送到客户手中。依照刘博士的设想,技术不是问题,关键还是产量和销售渠道。

    “鲥鱼不单单是高级餐馆里的珍馐,同样也应该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爱格斯对“海归”鲥鱼的成功养殖,似乎让我们看到这并不是梦。“提高养殖技术,减少养殖风险,鲥鱼走进老百姓的餐桌。”刘博士夸下“海口”:“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