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2004年8月31日欧盟对我国养殖水产品解禁以来,海南省首批养殖水产品--也是我国首批养殖罗非鱼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为海南省乃至我国今后罗非鱼等养殖水产品出口欧盟市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据了解,水产品出口在海南省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去年该省水产品出口已突破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欧盟解除对我国虾类、养殖鱼类等动物源性食品的进口禁令,对海南水产品出口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南美白对虾实行反倾销措施后,海南水产品加工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欧盟这一渠道扩大出口。
海南省共有38家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检验检疫部门经过认真审核后,计划推荐其中的17家参加欧盟注册,包括该省之前已经取得欧盟注册的海南果蔬公司、海南泉溢公司和魁北克公司3家企业。为确保早日达到欧盟出口要求,海南省水产企业自去年8月以来就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如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0余万元购进专门的农残检测仪器;而早在2000年3月就取得欧盟注册的海南果蔬公司,由于两年多未向欧盟出口,重新按照欧盟及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要求进行工厂软硬件改造,并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虾分级分拣机、虾加工生产线、制冰机等。
为保障首批冻罗非鱼片顺利出口欧盟,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对加工企业的监管,派员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从原料输入监控到生产加工、包装、冷藏等环节,严格按照HACCP体系和欧盟有关水产品法规要求实施全过程监管。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对欧盟出口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要再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作为海洋大省,海南省要通过加强检验检疫监管,确保海南输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企业在严格把握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低价竞争,如不注意这点,去年在美国的反倾销事件在欧盟重演不是没有可能,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