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谷物种植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畜牧业服务。其中,养猪业又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3.7%,奶牛业、肉牛业各占34.5%和11.8%,其余为养貂、养马和家禽业,约占10%左右。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猪和奶牛的数量呈稳定或减少的趋势,但单产稳步上升。
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科学养猪在丹麦有悠久的传统。早在1886年就开始对长白猪的培育工作。经过100多年的培育和改良,成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丹麦猪肉绝大部分供出口,在年出口总量中占7%,用于国内消费的不足20%。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
丹麦几乎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都是合作社企业,由该合作社的农户所拥有,每人一票,年终按提供产品的多少平均分红。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
养牛业在丹麦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丹麦的专业养牛农户占总数的56%,奶牛业和肉牛业分别约占畜牧业产值的26%和18%。奶牛农场的平均规模在逐年扩大。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丹麦牛的头数在逐渐下降。在夏季,养牛业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牧草,冬季主要用青贮饲料、块根以及蛋白质饲料。
近十年来发展快的是养禽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丹麦每年肉鸡产量约为1.12亿只。其它禽类产品还包括火鸡、鸭子等,但产量不大。全年禽类总产量为17万吨,三分之二用于出口。每年蛋产量为8800万枚,足以满足国内消费。据报道,规模在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占总数0.8%的,为全国提供了73%的鸡蛋。
养貂业是丹麦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全国约有3000个养貂农场,貂皮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价值11亿克朗,90%供出口,但仍然供不应求。此外,丹麦出产的毛皮兽还有灰鼠和蓝狐。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研究与开发看作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科研、试验与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重要的农业研究项目由公共、半公共和独立的研究机构各自组织和实施。食品与农业渔业部和教育部集中了农业科研主要力量。
丹麦重视将农业研究的成果与严格的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丹麦已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卫生检疫体制,以确保其肉类、奶制品等大量出口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具体来讲,全国的专业兽医负责对牲畜的检疫,准备检疫报告以及在出口活体牲畜时负责边境防疫工作。国家级实验室对送交的抽检样本进行经常性的化验,以避免疫病的发生。对于一些供出口的活体牲畜,还将就某些疾病进行进一步检疫。以畜牧业部门为例,丹麦农场主特别重视:第一,精心选育良种。丹麦有一整套牲畜的繁育体系,运用遗传学理论,采用生物技术方法对每头种猪、种公牛定期测定各种指标。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筛选杂交而成。牛肉鲜嫩,牛奶产量高,猪肉瘦肉率高,肉质好;第二,科学饲养。饲料合理搭配,既有充足的营养,又能节省饲料;第三,农牧业兼营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丹麦的农场主都是以农为主,农牧兼营,相互补充,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