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份三元奶业宣布其旗下的奶制品涨价后,经常购买奶制品的人们发现,原来商场、超市大张旗鼓进行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少了。虽然目前我省市场上绝大多数奶制品的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促销活动的减少无疑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对消费者而言,促销活动的减少则意味着购买奶制品要花更多的钱。难怪正在省会一家超市购买奶制品的张玉大妈会抱怨:“别看明着没涨,实际上是涨价了。”
跟去年全国鲜奶市场惨烈的价格战相比,有人认为,这可能预示
着奶业市场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竞争逐渐趋于理性。难道真的是今年10月份将要实行的“禁鲜令”发挥作用了吗?
“禁鲜令”引领涨价风?
2005年10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的两个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将正式生效,同时与之配套还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指南》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止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指南》还规定,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国际标准所称的原乳,也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
该标准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占据各大
超市货架的“鲜牛奶”、“鲜橙汁”等“鲜”类食品,将全部不能称之为“鲜”。
此令一出,乳业市场一片哗然,尽管对“禁鲜令”存在诸多不同
声音,但既然颁布了,就必须执行。据三元奶业一位负责人介绍,“禁鲜令”的施行使巴氏杀菌奶(即通常称的“鲜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巴氏杀菌奶对保质期和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有完善的物流运输系统,从生产到销售过程实现全程冷链,而且基本需要日配,所以物流运输成本也远远超过长效奶的运输成本。因此,对“鲜奶”生产企业来说,如果不想用奶粉勾兑的复原奶欺骗消费者,就只有上调“鲜奶”的价格。
不过,对目前奶业市场发生的变化,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认为
和“禁鲜令”并没有太大关系。她说,随着国内乳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近年来,乳品行业的原料奶、包装材料、人工费用、运输费用都在上涨,但乳制品成品市场价格却没有上涨,相反,随着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价格事实上是在降低。因此,目前价格的变动实质上是合理的回归而已。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人们对“禁鲜令”的理解根本就是误解,近
来对“禁鲜令”的炒作也没有必要。因为“禁鲜令”只是《指南》中的说法。谁都知道,《指南》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当然,更谈不上因此导致的价格上涨了。之所以有企业将此作为涨价的一个因素,可能是出于企业营销需要而已。
奶业大战谁执牛耳?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奶价的确在悄悄上涨,这对奶业市场的长远
发展是有利的。
但是,这丝毫掩盖不了奶业市场激烈的竞争。2004年,国内奶业
市场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石家庄作为华北的中心城市,既有三鹿这样的当地“龙头老大”,又有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的强力挑战。许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可谓不惜血本,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屡见不鲜。疯狂的价格战让消费者喜不自禁,但对奶农、对加工企业、对整个奶业市场的发展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当牛奶贱于水,卖牛奶不再赚钱的时候,农民养牛便没有了积极
性,企业赖以生存的奶源基地不复存在了,其生产经营活动自然会受到影响。据业内人士介绍,2004年,三元、完达山等全国知名奶制品企业,竟然出现了亏损。
一边是激烈的终端市场竞争,另一边,在我国北方传统奶业优势
区域内,仍然存在着加工企业重复建设现象。过去,在巨大的乳品加工增值利润诱惑下,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导致了国内乳品市场的奶业大战。小的加工企业为了生存,对原料奶质量的要求逐渐下降。而且,我国进口奶粉的到岸价每吨已降到1.7万元,甚至1.4万元,这个价格已经低于我国奶粉的平均生产成本。不仅如此,竞争还引起了长江以南的乳品企业纷纷采用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
“这不仅给北方正规的奶粉生产企业带来压力,而且会挤压依靠
原奶生产液态奶的企业。”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贾树刚不无担忧地说,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大量靠养奶牛为生的农民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在无序的价格战中,从来没有胜者。
靠什么拓展更大生存空间?
那么,奶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究竟是牛奶真的太多了,还是我
们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呢?
田文华认为,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我国的奶
业迅猛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不仅生产能力猛增,在其带动下,原奶收购价也大幅度上涨。前几年,一头好奶牛一年赚个三四千元不成问题,巨额利益驱动导致养殖奶牛的农民迅速增多。原料有了,生产能力有了,但是,人们对牛奶需求量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养牛量和生产能力的增长。这就造成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要依靠消费市场的增加。”贾树
刚建议,现阶段,企业与其将巨大的精力放在促销产品上,还不如联合起来,全行业动员,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张旗鼓宣传牛奶知识,引导消费。对牛奶知识的宣传,要有正确认识,它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事,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有责任,都应积极参与每年开展的“世界牛奶日”、“乳品营养周”等宣传活动。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再好的销售策略也是无能为力的。
据了解,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牛奶量达20
0公斤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9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以上。亚洲比较滞后,日本为68公斤,印度为60公斤,泰国为19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左右。因此,“奶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理论是有足够依据的。
此外,在高档乳品上面,包括奶酪和乳清,现在我国还不能完全
满足市场需求,今后应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的乳品企业,应该能够在这个方面开发出新的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当然,现阶段,奶业市场的无序竞争也亟待规范。据省奶业协会
介绍,去年底,他们已经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了《河北省奶业管理条例(草案)》,争取对我省奶业立法,促进我省奶业健康发展。
贾树刚秘书长还提醒广大奶牛养殖农民,在卖奶时,要从长远考
虑,找一个可靠的企业,这个企业最好既生产液态奶又生产奶粉,这样的企业可以调节淡旺季用奶量,较好解决生奶的季节平衡供需矛盾。千万不能为了蝇头小利交给二道贩子,否则,将来吃亏的还是自己。2004年的倒奶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