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中国奶业,似乎一直处于地震中心,永远有媒体报道不完的话题,尤其是2004年:先是“还原奶”与“保鲜奶”之争,随后是“巴氏奶”和“常温奶”开辩,最后,国家质检总局一纸“禁鲜令”让从未停止过的口水战更加激烈。
2005年初,业界人士原本以为闻到了久违的春的气息——尽管幅度不大,以北京三元为代表的乳品企业在市场掀起一股涨价浪潮。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分析说,未来10年,世界乳业生产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需求旺盛的亚洲和拉丁美洲,而中国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不想,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个中滋味,又有专家提醒,虽然发展态势基本是健康的,“但中国奶业也面临着高风险。”这是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中国乳业精华经济所所长陈渝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的观点。在他看来,尽管当前奶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热点,但其面临着三大风险,亦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这无疑意味着,已经历诸个多事之秋的中国奶业,还将接受新的考验。
面临三大风险陈渝指出,第一个风险是自然风险,主要是疫病风险。目前,我国奶牛业存在的主要疫病有结核病、杆菌病等,其中以结核病较为普遍。据专家估计,现在很多地方得结核病的奶牛超过3%,甚至更多。主要原因是我国疫病防治系统跟不上,在县一级机构改革中,畜牧站、兽医站、畜牧指导站和草原站等机构保证不了,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不了,所以疫病防治隐患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是市场风险。现在,我国奶业的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奶业企业也是扩张得非常厉害。但是,由于我国奶业没有现成的市场,只有潜力市场和虚拟市场,因而造成奶类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脱节,市场风险很大。因此,一旦出现养牛市场过剩时,首先受冲击的就是农民。
第三个是食品安全风险。由于我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牛奶的细菌数、掺杂使假等问题突出。奶是快速消费品,也是易腐食品,如果质量保证不了,其风险性可想而知。
另外,我国对奶业的保护政策不到位。国外对奶业予以高度保护,无论是加拿大还是欧洲,奶业进口关税一般不超过100%。而我国在WTO谈判过程中,奶业关税被打压到10%。这么低的关税,全世界是没有的。
陈渝认为,发展奶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就当前我国奶业发展的情况看,还带有不太理性的成分,致使奶业发展孕育高风险。
他表示,为此,行业应首先加大奶牛的防疫力度。“要设立奶业准入门槛,培育合理的消费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尽快完善我国奶业质量检测标准,提升我国奶业的食品安全系数。”
陈渝还指出:“ 同时,应加快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为奶农提供安全保险,避免奶贱伤农,继而出现养牛业大起大落的情况。”
脆弱的奶业根据有关协会的统计,自1999年起,中国乳品业已经持续5年以45%的速度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型城市,消费金额更是惊人。
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以及科技技术的提升,都让中国的乳品业,备受投资界看好,目前中国乳业企业已有1500多家。
“但是中国的奶业基础还很薄弱。"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中国的鸡蛋产量在1985年就占到世界第一位,猪肉是在1990年占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的奶业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世界人均乳品消费为104公斤/年,发达国家达到320公斤/年,而我国只有7公斤/年左右。"实际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贫奶国家’。”
而从参与乳业竞争的各路诸侯身上,也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离成熟还很远。一般而言,西方国家的乳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留下来两三个大企业瓜分天下。但是我国的乳业企业虽然经过初步整合,仍有1000多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不过10家。
多数地区奶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一大批中小乳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较低,不适应市场需要。“这些企业加工能力小,设备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关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说。
终端消费增长有限,而资本进入不断,使竞争变得刀刀见血。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则形成两头挤,急剧压缩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据悉,2004年以来,奶业原料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到目前为止,生产牛奶必需的原料--白糖,由2004年2600元/吨上涨到3300元/吨,涨幅达30%多;包装用的片材也受原油涨价影响,由2003年的11000元/吨上涨到17200元/吨,涨幅达55%;饲料原料玉米价格由2003年的1200元/吨上涨到1600元/吨;莜麦皮由10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
与此同时,奶价却下跌了近四成。“即便是到了2005年,奶类消费也难以出现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局面。”一位业内人士预测。
而就算潜在市场再大,也并不等于现成市场。他还对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国内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的同时,乳品净进口量连年增长。“乳及乳制品进口的大量增加,在丰富市场供应,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冲击国内乳制品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市场上的产品品种严重雷同。各大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大多为鲜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奶粉等。“虽然也有企业投入巨大,全力开发新产品,可只要有新品问世,立即就有跟进者,各企业的独立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中国奶业已经走到了转型期的十字路口。”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祥金说。与他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这位从业多年的老专家指出:“中国奶业泡沫已开始出现破灭迹象,行业有必要在高速发展中‘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