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管理显成效2002年4月,日本方面以药残超标为由,首次对中国大陆进口的活鳗实施特别检查措施,致使广东活鳗停止输日近半年。要从根本上解决药残超标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养殖场源头的管理,而源头监管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加强对养鳗场的注册管理,改变因养殖场数量过多、难于统一管理的被动局面。面对鳗农的困境,当年5月,广东检验检疫局紧急行动,由主管副局长黄伟明主持,率先对辖区内原有的近500家出口鳗鱼养殖场展开全面的清理整顿。在重新登记备案的初期,不少养殖户因舍不得投入资金进行设施改造,在管理理念上也跟不上,一时觉得很难适应和接受。检验检疫人员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按既定标准进行严格评审,不放过任何细节,达不到评审要求的绝对不允许出口。按照统一标准、异地评审、两级审核、宁缺毋滥、寓宣传和教育于评审中的原则,通过严格评审,广东局最后清理淘汰了一部分规模小、条件差、管理不善的养殖场,133家具有较大规模、管理规范的养殖场通过评审并获得登记备案资格,为广东鳗鱼恢复出口、重返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整顿随即得到市场的印证。2002年7月鳗鱼恢复出口时,登记养殖场的鳗鱼收购价比其他省份及非登记养殖场每吨高出3000元至4000元。在示范作用带动下,养殖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接受检验检疫监管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各登记备案养殖场在生产管理、卫生防疫以及药物、饲料使用等方面全面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
2004年年初,由于受日本国内市场等因素影响,我国烤鳗出口再次因药残超标而被“紧急叫停”,许多出口活鳗养殖场受到“株连”。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部署,广东局再次在2004年7月对辖区内养殖场出口活鳗资格进行“洗牌”,并从广东鳗鱼养殖业长远发展考虑,适当给予新开发的具有较大养殖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养殖场政策倾斜。经严格评审,有75家养殖场在日韩顺利通过备案,使得2004年广东活鳗出口再创纪录。
“一监两检”创奇迹养殖过程的日常监管作为贯彻从源头抓管理方针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出口鳗鱼卫生安全质量的控制效果。鳗农们笑言:广东检验检疫人员把我们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三天两头往鳗场里跑,否则心里就没了着落。
广东局首先从制度上保证日常监管工作的到位。他们制定了专门的“监管手册”,内容包括投苗、分塘、用药、饲料使用、疫病诊治、防疫消毒、抽样检测、出塘情况、供货流向和检验检疫监管等情况记录,由检验检疫人员定期下场检查。所在地分支局为每一个养殖场建立企业档案,日常监管记录和检验检疫记录都保存在档案中。
检验检疫人员把科学养殖、合理用药的理念宣传贯彻到监管检查行动中,不遗余力地向鳗农宣传国家对药物使用的有关规定、主要进口国的要求及科学合理用药的理念,引导企业由被动检查转变到自觉守法经营的轨道上,使他们懂得不但要将鳗鱼养大养好,而且要养“健康鱼”。
药物残留问题,是困扰鳗鱼出口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为严格控制药残,广东局对养殖过程、出塘前、吊水期等各环节的药残监控检测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监两检”药残监控检测管理制度,包括药残季度监测制度、出口前检测制度、吊水期检测制度等。同时,开展药物使用管理专项督察,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治力度,大力提倡适度使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通过防病和环境治理达到尽量少用药物的目的。
目前,广东局还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规范活鳗出口管理:一是坚持鳗鱼养殖源头属地管理,由养殖场所在地分支局负责对辖区内养殖场的日常监管;二是加强活鳗出口吊水环节的统一管理,对出口活鳗吊水场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由出口指定口岸负责管理吊水场,保证出口活鳗在有效监管下严格实行48小时的吊水;三是坚持运用《出口鳗鱼供货证明书》来提高供货源头追溯性,严防养鳗场少养多出和冒用残留检测报告单问题的发生。安全品牌已经为广东活鳗出口开辟了一条越来越美好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