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爱吃鱼,许多地方特色菜以鱼为主料。但很少有重庆人知道,仅淡水鱼一项,每年该市就要掏10亿多元到市外买鱼。
江北区盘溪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市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每天,这里都有十几卡车近百吨淡水鱼分销到市内各农贸市场。该市场负责人介绍,从全年来看,2/3的鲜鱼来自重庆周边的湖北、四川等地。
据了解,该市去年水产品总产量近24万吨,而消费量却达45万吨左右,有20余万吨水产品(包括7万吨海产品)来自外地。尽管经过多年努力,该市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把曾经是餐桌上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但重庆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仅为14公斤,为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若要达到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则全市每年缺口将达50万吨以上。
有关专家认为,重庆渔业养殖成本高、科技含量低、防疫能力弱是制约该市水产发展的三大因素。
专家介绍,该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形限制养殖水面小,且往往是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养殖面积上百亩的养鱼大户屈指可数。此外,该市的水产养殖龙头企业较少,还未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产业链,示范带动效应难以发挥。加之该市农村池塘修建费用大、池塘租金高,养殖成本难以降低。反观湖北、四川等地的商品鱼塘,养殖面积一般在两三百亩,易通过规模养殖降低成本。据了解,该市的淡水鱼养殖成本比湖北、四川高1/3,大大减弱了市场竞争力。
名优水产品苗种繁育能力弱也抬升了养殖成本。如当前餐桌上受追捧的鳜鱼,目前市内只有一两家苗种繁殖场,每年规格鱼种生产能力只有30万尾,每尾成本高达0.5元。“我们也想扩大育种规模,只要能达到100万尾的年产量,成本就能以降到0.2元以内,但资金和场地等条件实在有限。”鱼种场负责人无奈地叹到。据统计,去年前三季度,该市从外地购进鱼苗(种)的资金高达上千万元。
专家称:“该市的水产品生产还有巨大潜力可挖。”目前,该市池塘养殖单产仅270多公斤,渔业专用池塘单产也只有460公斤,大大低于全国渔业发达地区。一些能提高亩产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如“池塘80:20养殖技术”等,在重庆的池塘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仅占10%。尽管如此,该市也不乏高产养殖典型,如万盛区南桐镇的一些养鱼专业户,由于采用先进的养鱼技术,一口鱼塘每年产鱼量由过去的6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公斤,高的可达2000多公斤,效益倍增。
据了解,目前该市水产方面的技术人员只有5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养殖户的技术需求。由于吃财政饭的限制,乡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也很难长年蹲点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学技术。
鱼类病害预测预报和防疫能力差也是制约水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去年,该市监测到的鱼池发病率为18.73%,死亡率为11.08%。这相当于全市死掉近1500万公斤鲜鱼,经济损失上亿元。
重庆的水产品市场“蛋糕”很大,却把不小的份额让给了外地。市内有关专家和养殖户呼吁,请多给水产业一点关注和倾斜,让养殖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重庆人吃上更新鲜的地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