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夏养鸡第一镇"中卫市宣和镇来说,农历鸡年或许更有"鸡味"。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这个镇从鸡窝里"孵"出了约3亿元的综合产值,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即1680元来自鸡产业。
地处宁夏平原上的宣和镇灌溉农业发达,饲料资源丰富,农民素有养鸡习惯。上世纪90年代初,镇上针对当地人多地少、单纯依靠种植业增收缓慢的现实,千方百计动员和扶持农民养鸡生财,养鸡业开始迅速崛起。
据中卫市农业部门介绍,1990年,宣和镇养鸡存栏尚不足5万只,养鸡最多的户也就十来只,卖鸡蛋的收入仅够全家人的油盐酱醋钱。到了1996年,宣和镇的养鸡存栏一举突破百万只,全镇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都专门从事养鸡业。
数量上去了,如何稳得住?从1997年起,宣和镇通过组建家禽综合服务公司、成立养鸡协会、建设禽蛋批发市场等措施,不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家禽综合服务公司旗下130多名流通大户常年走南闯北,拓开了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年可外销禽蛋2万多吨;公司聘请的宁夏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专家开设了鸡病门诊,长期为养鸡户提供疫病防治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安于现状的宣和镇人又积极建园区、办工厂,这项富民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链条不断延伸。到2004年底,全镇养鸡存栏达到260多万只,占到全宁夏的四成左右,其中,存栏5000只以上的养鸡专业户就有58户,成为名符其实的"宁夏养鸡第一镇"。
与此同时,活鸡屠宰、鸡蛋加工、粪肥生产等一批深加工企业乘势落地生根。由于蛋鸡开产期生的蛋普遍个小,过去每公斤售价比盛产期的大鸡蛋低4毛钱左右,随着9个鲜蛋加工企业投产运营,每公斤售价反而高出4毛钱左右;而6家粪肥生产企业建成后,昔日几乎一文不值且污染环境的鸡粪,一下子被"点化"成了价格不菲的有机肥。去年仅此两项,养鸡户就增加了1300多万元的利润。
宣和镇鸡产业让众多农民增收致富,当地的二、三产业也因此显得活力四射。据介绍,宣和镇现有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136家,年加工饲料10万多吨,另有专门销售饲料、禽蛋、养鸡设备、包装物品等的个体户70多户;全镇共有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其中围绕鸡产业服务赚钱就达五六千名。村民郭彬华拥有7辆大型禽蛋运输车,每天向西宁市等地销售鸡蛋80吨,个人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
鸡产业的兴盛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五年前的宣和镇面积尚不足一平方公里,人口只有数千人。而今集镇总面积超过了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万,镇上的街道变硬变宽了,低房矮屋也被一栋栋崭新的高楼代替。"如果没有鸡产业的持续兴旺,就绝对不会宣和镇今天的面貌!"家禽综合服务公司经理张茂林由衷地说,大批农民到镇上做与鸡产业相关的生意,赚了钱后兴建住房和商业店铺,从而直接带动了宣和镇的集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