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2005乳品行业五大变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2-05  
     2004年,没有一位行业人士能够否认的是,中国乳业的整体销售份额有了较大地提高,产销量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虽然价格战伤了企业、乐了消费者,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为2005年中国乳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变数一:市场容量继续增长

    

    今年,我国乳品市场容量将继续增长。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使消费乳制品成为了大中型城市的消费亮点。顺应该势头,不仅伊利、蒙牛、光明这些有着巨大资金背景的大型乳品企业在全国各地纷纷建厂,而且三元、新希望、夏进等二线乳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逐步规划自己的地盘。而这些新建厂大多是在今年竣工投产。

    同时,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对今年的目标销售任务已经下达,大多数地方分公司的年度销售任务均比2004年销售额高出20%以上。这对城市乳企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变数二:蒙牛打赌前景艰险

    今年,蒙牛将迎来极富挑战性的一年。蒙牛在今年必须使出所有的力气来续写业绩增长的神话。然而从过去一年蒙牛的销售成绩来看,由于壮大起来的蒙牛已经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格外“关照”。蒙牛的价格战并没有让对手退缩,要想在今年再创奇迹,为未来3年的年盈利复合增长达到50%打下基础,困难着实不小。如果失败,蒙牛管理层就必须将所持有的7.8%公司股权,让给摩根士丹利等策略股东;反之,若达到50%的增长幅度,摩根等股东就将把同等数量的股权转让给蒙牛公司管理层。

    牛根生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今年,蒙牛必然有一系列的动作来实现高速中成长的想法。

    

    变数三:价格战考验城市乳企

    

    2005年,价格战将继续进行。 经过一年的价格战“洗礼”,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已经将城市乳企中一、二名以外的企业挤出了重要市场。今年,对于蒙牛、伊利等企业来说,依然是巩固品牌地位、抢占市场份额年。他们给经销商下达的目标依然是,紧咬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据行业人士观察,今年乳品企业在央视竞标中表现平平的原因,除了2004年利润太薄外,还有最重要的原因:用投资央视的这笔资金直接投入市场营销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价格风暴即将来临,城市乳企撑过了2004年,撑得过2005年吗?

    

    变数四:“鲜”标志逆转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外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并规定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凡是经热加工处理的预包装食品,其产品名称不应命名为“鲜××”。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取消“鲜”字,能行吗?

    从国际惯例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保鲜奶采用的是国际上流行的“巴氏杀菌”方法将原奶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杀死,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牛奶中具有营养成分的新鲜牛奶,并且需要冷藏,所以其营养价值和新鲜度也更高。在发达国家,保鲜奶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保鲜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乳制品市场销量占到97%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保鲜奶的存在是合理的。

    据行业人士称,虽然此《通则》属于“强制性”标准,然而离执行还有10个月的时间,在各地奶业协会和企业的坚决反对和积极活动下,今年“鲜”标志有望发生逆转。

    

    变数五:洋奶粉势不可挡

    

    今年,阜阳毒奶粉事件的余波未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对低价格产品的怀疑,使中国奶粉业面临举步维艰的处境。趁此机会,雀巢、多美滋等洋品牌纷纷抢滩中国这一巨大的奶粉市场。货架上,洋品牌挤走国产品牌,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对于洋品牌来说,2004年的铺市、宣传推广工作已经告一段落,2005年将是发力收获的一年。同时,随着今年关税的再次下调,众多洋品牌涉足中国奶粉业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