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标签可能成技术壁垒
据专家介绍,水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制度是对水产品从生产中用到的原料、加工过程到批发和零售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存档,一旦出现问题,可根据记录的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发达国家虽然原则上支持将生态标签概念引入渔业资源管理,但质疑其可操作性,认为过度使用生态标签,可能会产生概念混乱。而发展中国家普遍担心此举造成潜在的技术贸易壁垒,由于各国渔业管理能力的差异,实施生态标签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品出口构成潜在壁垒和产品歧视。
相关企业别再“临时抱佛脚”
国家渔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因欧盟禁令我国出口欧盟的水产企业遭受的损失平均达300万-500万美元;此外,2003年欧盟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动物源性产品实行禁运,已造成我国水产品在欧盟市场丢掉13万吨的市场份额和造成6亿多美元的经济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近两年欧盟的禁令,美、日等国已高度关注我国出口水产品的质量。200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我国虾产品发出预警通报,并于近日再次发文强调禁止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氯霉素、磺胺类等11种药物;2002年5月24日,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农林部通过紧急法案,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龙虾和虾类产品进行氯霉素检测;接着,美国佛罗里达州检出中国虾类含氯霉素并有可能效仿路易斯安娜州的做法;2002年3月,日本厚生省宣布对我国动物产品实施严格检查,并公布了11种药物的残留限量。
国家渔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欧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我国应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水产品追溯制度的推广力度,使水产品出口贸易尽快适应国际规则;此外,相关企业应着手建立企业的水产品追踪制度,避免陷入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