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线”举报:短秤海鲜惹恼顾客
昨天上午,一位南山水产品市场的打工者向记者反映说,市场内一名卖水产品的摊主在电子秤上捣鬼,“30公斤”大虾实际只给了20公斤,被顾客识破后找到门上大吵起来,影响非常恶劣。据观察,这种情况在市场内绝非少数。春节快到了,买水产品礼盒的人越来越多,而这种礼盒包装最容易捣鬼又不易被发现,这位打工者希望晚报能调查报道,提醒市民买海鲜时睁大眼睛。
作假“根源”:单位转换蒙骗顾客
这位好心的打工者还简单地为记者讲述摊主“捣鬼”的方法:现在水产品市场一般都使用电子秤称重,但电子秤的计量以公斤为单位,而市民一般习惯以市斤结算,不少摊贩正是利用这一情况,借机偷换电子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揩顾客的油水。
暗访目击:十台秤五台“有鬼”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南山水产品市场暗访时,发现有十台左右的电子秤在“单价”位置显示“2.00”或者“2.05”、“2.40”等数字———其中,标注数字非“2.00”的电子秤就有五台。当记者对一台“单价”显示“2.40”的电子秤准备拍照时,摊主警觉地迅速将计量器各数字全部调整为“0”。
记者随后又到南山熟食品市场暗访,结果在一家卖腊肉的摊位前也看到电子秤的“单价”位置显示“2.60”。但经询问,记者确定该摊位无任何商品单价为26元/公斤或2.6元/公斤。摊主见记者拍照,顺手将报纸盖在秤上,但电子秤“作弊”的证据还是被记者记录下来。
现场揭秘:捣鬼只需十秒钟
在一家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协助下,记者目睹了电子秤从“捣鬼”到恢复正常的全过程,其时间仅需十秒钟!如果消费者不仔细看秤,很难当场识破“鬼招”。
记者看到,摊主将一袋海鲜放到电子秤上后,按键输入数字2、0、0,秤的“单价”显示“2.00”,此时“重量”显示“2.00”,“金额”显示“4.00”。摊主介绍说,“按键输入的数字本来应为商品单价,但目前卖海鲜的摊主几乎都输入公斤与市斤的转换数,即‘2.00’或‘0.20’,这样在‘金额’一栏显示的就不是应付价款,而是公斤转换成市斤后的数值。部分摊主就是利用顾客只注意市斤重量而容易忽略‘转换率’的情况,悄悄将‘转换率’———也就是‘单价’栏输入的数字调整为‘2.40’、‘2.60’、甚至‘3.00’!”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下电子秤“称”出的商品重量已凭空增长了很多———如果“单价”栏数字按键输入“3.00”,商品重量便会凭空增加50%,“30公斤”大虾实际只有20公斤的情况就是这样“卖出”的。
随后,这位摊主还演示了“调整”过程:只需将“单价”数值按键改为“2.80”,“重量”仍为“2.00”的情况下,“金额”栏——实际上是“市斤重量”就变成了“5.60”。“你看,现在这实际只有4斤的东西就变成了‘5斤6两’,这样‘卖’1斤海鲜就能短4两秤!”说话间,摊主提起海鲜,只按了一下“清除”键,电子秤显示的数值就全部恢复到“0”。
质监提醒:购物注意看清秤具
昨天下午,记者就电子秤“捣鬼”电话采访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管理处工作人员。对方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确有部分商家用这种方式坑害消费者,以前也曾发现并查处过。提醒市民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使用的电子秤有“重量”、“单价”、“金额”三个显示屏,按照有关规定,这三个显示屏只能按其本身功能使用,不能另作其他用途;在商品买卖中,利用电子秤上的“单价”进行公斤与市斤的转换也是不允许的。消费者在购物时应仔细查看电子秤各项数值显示是否正常,不要被黑心商贩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如遇利用电子秤“作弊”的现象,可及时向质监部门举报。
电子秤作弊其他手法
垫角法:秤不放平则不准。为了坑骗顾客,有的商贩故意将桌子放斜,或是用硬币、纸板垫高秤身一角,造成缺斤少两。
连盘出售法:商贩有意不将秤盘放在秤上,待顾客购物时,按上单价数字后,才将放有商品的秤盘放在秤上计量,结果盘的重量也就成了商品的重量,计算在价款之内。
留底数法:空秤时字幕应该全部是零,但有些商贩却在左面“重量”显示屏中先储存一定的底数,顾客购物时,“底数”也就连同所购商品重量一并,计算了价款。
冲击法:空秤时将商品重重地丢进秤盘,冲击力使秤的重量数在一瞬间被人为加大,待顾客还未来得及细看时,商贩手快口快已将商品拿起,随即报出价款。
遮字幕法:有的商贩故意将商品等物堆于电子秤的字幕屏前,使顾客看不清楚字幕上的单价等信息,然后便信口开河、乱报重量和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