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DOC)去年作出终裁,对除广东国联之外的中国虾企关上了进口大门。认定,中国输美对虾倾销成立,除广东国联获零税率外,其他所有企业的税率都在27%以上。中国食土商会副秘书长张志彪说,的终裁对我国虾企打击甚大,目前不少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事实上,中国虾企已在另谋出路,乐观情绪弥漫业内。近10家涉案企业几乎如出一辙地表示,眼下自己正积极拓展其他出口市场,终裁未对企业出口造成“重创”。不少企业更是对2005年的欧洲市场寄予厚望。欧盟在2004年10月正式解除了对华动物源性产品进口的禁令。据中国海关统计,在欧盟解禁后,我国2004年10月和11月对欧盟对虾出口额分别为100多万美元和700多万美元。
广东海洋渔业局有关专家称,由于反倾销立案至今已历时一年有余,企业大多消化了可能遭美“封杀”的预期,在税率即将成为事实的情况下纷纷开拓其他市场。但中国虾企的乐观情绪很快就可能被打消,欧盟和美国今年将悬起两把“利剑”,使我国虾产品出口前景又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笔者从农业部获悉,欧盟自今年元旦起已对从全球进口的水产品实行“可追溯标签制度”,以保证发生质量问题时能追溯到原产地。而美国亦将于2005年4月起对自全球进口的水产品实行“原产地标签制度”,所有产品须标明原料、制造分别在哪个国家进行。业内专家表示,美欧将使出的两把“利剑”旨在保护本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