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在此特举一组数据:以2004年11月份的价格为例,海水产品中,大带鱼、小带鱼、大黄花鱼该月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1.63%、22.8%、17.4%,淡水产品中,草、鲤、鲢、鲫均价上涨25.9%。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水产品中,绝大多数也是涨价的,那为什么偏偏南美白对虾价格下降高达50%呢?
出口受限肯定是一个因素,但实在是一个并不太重要的因素。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这么两点:一是虾产品虽然一直是我国的出口强项产品,但其出口总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0%,也就是说,虾类产品的销售大头还是在国内;二是虽然虾产品在2004年受了限,但同样受限的还有其它农产品,如禽肉、畜产品、蜂蜜、蔬菜等。
南美白对虾价跌的核心就在于,虽然表面上该产品形成了有规模的所谓优势产业带,但问题是这个产品本身并不优势。南美白对虾是一个引进虾种,尽管其在原产地有着种种优势,但在我们国家,却因为其个头太小、肉质太柴而多年来不被市场所认可。在写作此文时,笔者特意翻阅了报社范围所能找到的所有水产书籍,想再更多地了解南美白对虾,但结果却一无所获。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此品种太小、太偏。与南美白对虾处境相类似的还有大菱鲆,说得神乎其神,看得怪模怪样,吃起来却让人难以下咽,致使其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南美白对虾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所谓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并不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了相对较大的规模,所谓的名牌农产品也并不是仅仅弄出点名堂就行,名牌也罢,产业带也罢,首要的一个前提是该产品必须是优质和优势的。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以后的发展才有了意义。这话初听起来很像是一句小儿科的废话,但就是这个“小儿科”却让我们交了学费。